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走向整体的世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5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过程

时间重要事件发展概况
15世纪末—18世纪B逐步形成
18—19世纪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范围扩大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最终形成

材料二   在世界形成一个整体的历程中,世界经济的增长与生产力的上升达到史无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超过了6倍,1851—1913年间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12……世界各地区之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固然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这个进步也是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于世界上其余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这显然是一种很不公正、很不正常的现象,也是一个矛盾。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与B处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特点与影响。
2024-05-23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就是建立在一种双金属通货制的基础之上,日常购物用铜钱,较大的商业交易用白银。16世纪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大部分税收都以银子来计算交付,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清代。铜钱要铸造,而银子不用铸造。这两种货币金属的兑换率随着供应情况很容易波动,对所有百姓有直接的影响。虽然纸币最早产生于中国,但明初几次试发纸币都不成功使得纸币不受欢迎,很快满人政府就下令禁止再发纸币。

——摘编自韩书瑞(美)《十八世纪中国社会》

材料二   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货币发展状况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中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背景。
2024-05-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张芝联《世界历史地图集》等

(1)分别指出图中英国在印度殖民扩张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方式。
2024-05-2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坤舆图》为两半球世界地图,内容详细,图幅巨大,现存于瑞士,馆方推测其绘于1750~1800年,而中国学者推测该图应是康熙年间作品。通过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两幅堪舆图对比,瑞士藏《坤舆图》总体上承袭耶稣会卫匡国在1655年出版的《中国新图志》,且未出现1708~1716年绘制的《皇舆全览图》中添绘的库页岛及数条山脉(故推测该图是瑞士藏图的改绘本)。《坤舆图》用连贯线条展现了清代中国陆上“疆域”,走向一致,南北回归线间绘斜直条带,标二十四节气名,用不同颜色勾勒各大洲岸线、界线、水系。此做法常见于同时代西文图,清直省、琉球及朝鲜西南岸线用黄色,不同于亚洲其余地区的绿色,并有少量地理大发现时代的重要航路,这与传教士南怀仁所制地球仪诸多信息和绘法相符。瑞士藏图上欧亚大陆中纬度宽度约为130°,因此所据是经度革新后的西文图(全球经度观测的革新性成果最早见于17世纪90年代的法国)。

自17世纪80年代一批“国王的数学家”进华并为清廷服务,来华的法国耶稣会人数渐增,凭借着当时不断发展的地图学知识,他们取得了对地理学、地图学具有浓厚兴趣的康熙帝的信任,并一直保持着与法国皇家科学院之间的密切联络,深度参与全球性的天文大地测量活动。

——摘编自林宏《瑞士藏康熙朝〈坤舆图〉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学者推断瑞士藏《坤舆图》绘于康熙朝的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简析欧洲地图学知识在中国传播的背景,以及《坤舆图》的价值。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两个三角贸易

——据 [日]福井宪彦《近代欧洲的霸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两个三角贸易”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说明“两个三角贸易”交易情况,并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024-05-22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邹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历史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 Centuriesof Food 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后直至晚清时期,“天下观”在实际操作中仍然是把中原王朝看做“一个文化共同体,而不是一个政治疆域,更非一个种族疆域”。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崇尚的是仁、德、礼等文化价值观念,所要实现的是协和万邦的天下秩序。……良好的商业航海气氛和城邦政治孕育了古希腊人朴素的世界主义观念,斯多噶派最先提出了“世界大同主义”的观念,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言:“全世界都是我的故乡”。古罗马帝国亦产生了一种帝国精神,即对武力征服、对外开拓、帝国一统的追求。

——摘编自侯毅、吴昊《论中国“天下观”与西方“世界主义”》

材料二下表是近代以来海上霸权的更迭简况

时间霸权更迭
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初英国取代荷兰的霸主地位,随后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各海洋强国既需要在经济方面相互依存,又需要在全球治理上协调一致

——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

材料三

新中国“世界观”的发展变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对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前后10年,迅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认清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第四个阶段是2012年之后,积极倡导并致力于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综合摘编自江涌、王力、黄莺《60年中国之“世界观”》等资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比较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天下观”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海上霸权演变的特点,并归纳影响海上霸权演变的因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进入21世纪后中国倡导“和谐世界”“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2024-05-22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文科综合试卷-高中历史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班牙到达美洲后发现多处银矿,1540-1550年拉美运往西班牙的白银、黄金与珠宝数量增加了64%1536年拉美的墨西哥第一任总督门多萨开始在墨西哥种植桑树养蚕并生产丝纲,但在1596年西班牙政府为保护本国利益,禁止墨西哥地区养蚕,该规定给墨西哥轻工业带来了重创,导致丝织品紧缺。同时,中欧白银价值的不对等使中国商品在西班牙殖民地的价格显得格外低廉。明朝丝织品产量增长,政府也在历经多年的开海、禁海之争后,于隆庆初年宣布福建地区部分开放海禁。各种因素综合,推动了中拉海上丝纲之路的开辟与迅速发展。

马尼拉作为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使菲律宾殖民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提高。大量中国丝绸的涌入刺激了墨西哥布匹加工业的发展,使该地区布匹加工作坊数量增长迅速。随着前往菲律宾经商的华人数量不断增多,菲律宾总督龙基略于1580年建造了华人区;西班牙传教士也开始关注中国,通过华人了解、研究中国,开启了西班牙汉学研究的先河。

——摘编自李兴华等《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与跨区域性贸易网络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17世纪初期中拉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
2024-05-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5-18世纪世界的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

1490-15701570-16501650-1730
1519年,第一次在墨西哥种植了大麦。
1535年,法国探险家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6世纪60年代,出现中国种植甘薯的首次记录。
1563年,(巴西的)巴伊亚瘟疫蔓延。
16世纪90年代,爱尔兰、西班牙北部、法国南部都种植了马铃薯。
1605年,葡萄牙人把马铃薯引进到亚洲。
1644年,咖啡传入法国。1648年,巧克力被引入到英国。
1679年,威尼斯遭瘟疫之灾。
17世纪90年代,荷兰人把咖啡移植到爪哇。
18世纪初叶,每年大约有24000名非洲黑奴被掠夺到美洲。
1720年,瘟疫在欧洲爆发。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说明此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时期世界人口迁移和物种交换的影响。
10 . 世界近代史是一部商品交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香料改变了人类历史。香料改变了人类的饮食习惯,让食物更加可口、更容易保存;香料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出美丽、优雅与浪漫;更重要的是,香料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之一、直接促成了跨国贸易、远洋航海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为了香料的原因,财富聚了又散,帝国建了又毁,以致一个新世界由之发现。”

——据赵薇《香料:从历史传奇到今日繁荣》

材料二   货物、劳务、金钱、资本和民间往来,差不多不再顾及国界,商品买卖的价格是世界一致的,比方说,在小麦买卖中,商人们每天通过电报和海底电缆,了解明尼阿波利斯、利物浦、布宜诺斯艾利斯和格但斯克的价格;然后根据各地的行情将自己的价格加以调整,他们到最便宜的地方去买,到最贵的地方去卖,从这一点来讲,世界小麦的供应干脆就是根据需求和支付能力来进行分配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个世界出现一个统一的经济体制,与此同时,第一次把远方地区带进竞争之中。

——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料如何改变了人类历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国际商品价格调整的因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的积极影响。
2024-05-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