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是一位同学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时搜集的部分材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材料内容描述材料出处


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城乡间、地区间、国家间、贸易区间、东西方间的商品流通、交换、物资交流都比较广泛频繁,而且品种多、数量大、价值高。”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斯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A.①揭示了哥伦布进行大航海冒险的主要社会根源,可直接作为历史根据
B.①是一手史料,②③是二手史料,一手史料的可信度一定高于二手史料
C.③是西方学者观点,带有西方中心论的偏见,无法准确还原历史的真相
D.①②③便于我们运用多重证据互证,多角度考证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原因
2024-04-09更新 | 207次组卷 | 2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中学一学习小组为研究新航路开辟课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开辟前

甲: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千、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婢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乙:14世纪,葡萄牙人改造了阿拉伯人的三角帆,因此加快了船的航行速度。这样,船身增大了,速度加快了,操纵也更加灵便了。1485年,葡萄牙人第一次使用星盘,不久星盘被更廉价的象限仪所代替。而象限仅是确定经度所必需的仪器。早在14世纪,西欧绘制地图的技术已相当发达了,当时开始出现标明海岸线及港口位置的航海图。

——摘编自吴于廣、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材料二   开辟中

8月3日,带着女王授予的海军大元帅的任命状,哥伦布登上甲板,对女王资助给他的三艘帆船下达了出航的命令。为了减少船员们因离陆地太远而产生的恐惧,哥伦布偷偷调整计程工具,每天都少报一些航行里数。但即便如此,两个月后,一无所获的船队依然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0月10日,不安和激愤的船员们声称如果继续西行就将叛乱。激烈争论后,哥伦布提议:再走三天,三天后如果还看不见陆地,船队就返航。他这么做无疑是十分明智的,因为仅仅在这次骚乱三天之后,曾经反对他的水手就在桅杆上高喊:“陆地!”这一天是1492年10月12日。

——摘编自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开辟后

这条航道东起美洲的阿卡普尔科,西至亚洲的马尼拉,被称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大帆船是西班牙人应佣中国的工匠在马尼拉建造的,载亚300吨左右,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大帆船贸易自1565年开始,于1815年结束,每两年往返一次。这种贸易实际上就是用美洲的金银换取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商品。

——摘编自《马尼拉大帆船及其航线》

(1)说明材料一对于研究本课题的史料价值。从研究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看,分析材料一甲、乙之间的逻辑关系。
(2)在使用材料二研究新航路开辟时,你有什么建议?
(3)为了更全面地探究新航路开辟,在材料一、二、三的基础上,请你再分别为材料一、二、三提供一个研究视角,并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传统观念认为,达·伽马首航利润是全部航行成本的60倍。而现今很多学者对此提出疑问,通过去掉远航成本和船员船只损失、史料查证并比较当时各地商品价格,认为实际利润可能只有航行成本的6倍。研究的变化表明
A.旧有历史研究成果失去价值B.达·伽马贪图名誉谎报利润
C.大众认知时常与事实相背离D.史论因时代不同而有所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习探究小组围绕“新航路开辟”主题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一段珍贵的日记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土地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外,这里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摘编自[意] 哥伦布著,孙家堑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两张“动态”地图


图1                                                            图2

材料三   1500 年以后的时代是一个意义重大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约1500年,当西方开始海外扩张时,这种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的统一。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在一起的世界。

——摘编自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从三则史料的价值来看,你认为哪一则史料价值更高,说明理由。
(2)材料一和材料三对研究新航路开辟相互矛盾吗?请加以说明。
(3)研究新航路开辟除了上述材料,你认为还可以增加什么角度的材料?请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该如何评价新航路开辟。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广东佛山·二模
5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不同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时期欧洲人对东方的认识
古希腊时期
荷马史诗记叙的特洛伊战争预示了东西方的分野。希波战争后,希腊人逐渐把以波斯为象征的东方想像成了典型的“蛮族”。埃斯库罗斯在悲剧《波斯人》中把希腊的自由、民主、胜利和波斯的专制、奴性、失败对立起来。
14-16世纪
欧洲人的东方认识延伸到了中国和日本。马可·波罗向欧洲描绘了一个金碧辉煌的东方,金银满地、富庶无比的中国。
17-18世纪
欧洲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的园林建筑、茶叶瓷器、书籍戏曲、儒教哲学风靡欧洲。启蒙思想家普遍认为,用道德治理国家是中国的一大特征。道德与宗教、法律、礼仪、风俗融为一体,成为上至皇帝,下至小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国家因而长治久安。中国社会是和平理性的理想社会。
18 世纪下半叶
-19 世纪上半叶
在欧洲人的认识中,西方与东方不再仅仅是地理的概念,而且是一种新的文化表述。西方理性、科学、进步,一片光明,东方非理性、愚昧、停滞,黑暗一片,有待于西方人用理性之光来照耀。从此历史有了标准,世界有了隔断。

——据黄洋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 “东方”想像》和许平《欧洲人东方认识的拐点》

注:希波战争是对公元前499年至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国入侵希腊城邦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的统称,结果希腊联军获胜。战后,雅典民主政治走向繁荣,波斯帝国从此一蹶不振。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至少源自两段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04-19更新 | 585次组卷 | 12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1(云南,安徽,黑龙江,山西,吉林五省通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带着3艘帆船、80余名船员和西班牙国王送给中国皇帝与印度君主的国书出发了。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

——江乐兴《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的欧洲简史》

史料二   15世纪,欧洲人已经能够制造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从中国传来的罗盘针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航海事业。

——杨凤霞《新航路开辟成因浅析》

史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同时开辟新航路的条件也已具备。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远航的条件及其目的地。
(2)根据史料二,概括欧洲航海业发展情况,指出其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根据史料三,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022-10-05更新 | 26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1讲走向整体的世界-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7 . 下表所示是冯承钧、张星烺等学者研究的与《马可·波罗游记》有关的史料(部分),据此可知,《马可·波罗游记》
1哥伦布首次远航时,带有西班牙国王致蒙古大汗的国书。航抵美洲东部沿海后,他到处寻找马可·波罗书中的“行在”(杭州)
2达·伽马接受率船队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任务后,他所做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便是再次通读了《马可·波罗游记》,然后感到准备就绪可以启航
3卡波特父子于1497—1498年两次航抵美洲东北海岸时,也认为自己到了大汗统治下的中国,并寻找马可·波罗所称的刺桐城(泉州)
A.为新航路开辟奠定理论基础B.对地理大发现产生重要影响
C.描绘了通往中国的交通路线D.受到了欧美民众的广泛欢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为了获取充足的生存资料,一方面,通过殖民掠夺,使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动、植物原料被带回欧洲,如玉米、土豆等。另一方面,欧洲人还将自己本土的一些动、植物带到殖民地,大量生产,以弥补欧洲食物原料供应的不足,如:变种小麦。在1750年至1850年,小麦逐渐取代了其他谷物的地位,引起了欧洲真正的食物革命,白面包不再是富人的专利和地位的象征,也不再是穷人奢望的食品。所有这一切促使欧洲人对食物原料的开发与利用趋于世界化。

——摘编自《欧洲饮食文化的新篇章》

材料二   (美国)教科书的第一个错误是淡化先前探险家的重要性。1492年之前,其他各大州就有人多次到达美洲。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到达了一个“新”大陆。在众多被教科书遗漏的重要因素中,首先是军事技术的进展。1400年前后,欧洲统治者开始使用大型枪炮并学会在船上装备它们。欧洲连续不断的战争助长了这种军备竞赛,而军备竞赛又导致射击、军事演练以及围攻技术的发展。关于哥伦布的动机,史料讲得极其清楚,但是大多数教科书在描述哥伦布时,并不敢说追逐财富是他们来到美洲的动机。

——摘编自【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材料三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食物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及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历史教科书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上存在错误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世界近现代部分思想潮流的相关叙述

思想潮流内容世界形势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地理大发现,西方开启早期殖民扩张进程。
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新殖民主义发达国家在承认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干涉与掠夺。经济全球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国际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依据展文婕《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梁童心《社会达尔文主义》、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浅析》等编制

从上表材料中信息得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史实对其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14更新 | 254次组卷 | 5卷引用:重难点10 资本主义的早期扩张与亚非拉的民族解放运动-2024年高考历史【热点·重点·难点】专练(新高考专用)
10 . 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从而出现了一个历史假设问题:假设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
A.历史的假设结论没有历史意义
B.历史的客观效果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
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史料实证
D.历史的发展进程超出了当事人的主观估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