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下表为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上限的不同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1640年”说确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以在世界历史上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在一个欧洲大国中的胜利,对世界历史进程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二1500年”说世界史应该以导致世界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的时间或运动作为分期的标志,而不应以政治事件或政治革命作为这个标志。
观点三19世纪”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平衡的;欧洲领先进入│近代,并不等于世界同时进入近代;欧洲近代上限与世界近代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

——摘编自赵文亮《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界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请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3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在意大利发出文艺复兴的第一束光芒始,到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了德、英、法等地,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才刚刚从中世纪的文化遏制中转变过来。此时恰逢世界的大航海时代(15-17世纪),东方新航路的发现,大航海时代发现了中国。所谓西方对中国的发现,不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看见了原来未曾看见过的事物”,而是一种具有“新的品质”的发现。这后一种发现,更加是本质意义上的发现——原来人类还可以这样来生活,人类原来还有这样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并没有接受上帝的主宰,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追求现世的幸福生活,他们可以追求美女,他们可以追求夫义妇顺、连生贵子,可以追求丰衣足食,可以追求风花雪月…了解了明清之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再来解读中国清代外销瓷,它们恰恰就是这一中国文明、这一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甚至可以说,几乎每一件中国清代外销瓷都是载体。因为几乎每一件清代外销瓷都有瓷绘,而这些瓷绘是“画必有意,意必吉祥”的。什么是意必吉祥?吉祥就是义无反顾地追求现世的幸福。显而易见中国清代外销瓷的数量巨大、传播广泛、画面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在中国文化启迪西方的过程中起到过无与伦比的巨大作用。

——阮富春《清代外销瓷在陶瓷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   在没有新的动力和机器的时代,除扩大生产规模外,就只有靠分工、再分工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这就促使丝织业和景德镇制瓷业终于发展到它们的顶峰——工场手工业时期,其生产力也提高到人力所能达到的极限。由于欧洲人喜爱色彩瑰丽的瓷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欧洲市场上的珐琅彩、墨彩瓷的价格要比同类青花器高出四倍。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与官窑的影响下,景德镇引进欧洲的珐琅彩,并将其改造为更适合工匠彩绘的“粉彩”。同时还引进了西洋画法。由于丹麦、瑞典、荷兰、英国、法国人都抢购彩瓷,为满足外商的急迫需求。景德镇瓷商贩运白胎瓷至广州设厂加工釉上彩,于是遂有“广彩”的出现。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外销瓷器迅猛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代瓷器大量外销的影响。《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史》说:“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交流史,是以中国文化大规模西传、以西方效法中国为其显著特征的文化交流史。”谈谈你对这一特征的认识。
2022-09-24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8·上海·高考真题
3 . 地理学与“世界观”地理学被称为“历史之眼”,从中可以管窥不同时代、不同文明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地图



材料二   西方地理学传入中国大事记

年代重要事件
1583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介绍世界五大洲和地图论
1602利玛窦绘成《坤余万国全图》北京刊印
1623传教士艾儒略著成《职方外纪》系统介绍五大洲知识
1668康熙帝命令传教士南怀仁等编成《御览西方要纪》介绍西方风俗、国土流传颇广
1782纪昀编成《四库全书》,书中怀疑《职方外纪》所载为妄说
1848徐继畲《瀛寰志略》刊行,因弃华夷之说,被士大夫视为异端
(1)地图C没有标明时间,推测地图的大致时间并说明理由。
(2)三幅地图对地理空间的认识有何异同?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传统世界观的看法。
2021-08-13更新 | 895次组卷 | 4卷引用:上海市2018年高考历史真题(等级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