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欧洲各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由于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切断,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

材料二: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根据人教版教材必修二整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据所学知识,列举两位新航路开辟时的航海家。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世界性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这千年之间,亚洲是片令人激动且充满创造力的广阔天地。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五座都市,并且全都位于大帝国的心脏地带。诸如德里,北京与伊斯坦布尔等少数都市至今仍是重要城市……中世纪的世界史,就是亚洲的历史。当欧洲文明处于“黑暗时代”时,亚洲伊斯兰文明与东方儒家文明一起主导了世界的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中,“东方”发达和“西方”不发达是一种常态,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资本主义在西欧出现。

——摘编自斯图亚特·戈登《极简亚洲千年史》

材料二   中世纪城市培育了很多新的经济理念。传统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是解决温饱问题,物品满足需要即可。而11世纪以来的城市逐渐形成了新的认识,即各种有用物品都可用货币标准来衡量,因此获取货币便成了获得更多物品的途径。在早期基督教价值观影响下,财富只被看成维持“生存”的手段,现世生活应奉行苦行主义。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财富被当作价值增值的资本,放贷可以收利的意识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扎根。同时,市民将所获部分财富用于改善生活,其大胆的消费实践似乎并没有被上帝惩处。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古时期亚洲成为世界中心的原因,并说明中古西欧“不黑暗”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新的经济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对欧洲转型的作用。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前5世纪时期,希罗多德所见的世界)

图二(亨利库斯·马尔泰卢斯1490年根据葡萄牙航海家消息绘制的世界地图)

材料二   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指出欧洲人对世界范围(陆地)认知的主要变化,并写出图二中“葡萄牙航海家”的名字。结合所学概括由此开始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带来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指出中国政府做出“主动向世界开放”决策的标志性事件。结合所学,试从经济角度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后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记》: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材料二中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怎样的?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2023-08-15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达·伽马、哥伦布和麦哲伦,他们只是卓越的水手,并不拥有巨额的资财,单凭其个人力量是无法承担航海开支和组建船队的。在他们的首次航行中,葡萄牙国王给达·伽马提供了四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给哥伦布提供了三艘帆船,给麦哲伦提供了五艘帆船。西班牙国王答应哥伦布享有新大陆1/10的收入,允许麦哲伦船队拥有所发现的岛屿和大陆收入的1/20,后又增加至1/15。早在1419年,葡萄牙的亨利五世就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地理研究院,像迪亚士、麦哲伦、达·伽马、哥伦布等一批优秀的航海家都曾先后在这里学习过,亨利王子亲自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海外航行。

——摘编自张黎夫、张大春《对西、葡开辟新航路的再认识》

材料二   从马尼拉开往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除少数年份外,都可以称之为“丝船”,因为船中载运的货物中,中国的生丝和丝织品一直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每艘船仅丝织品至少有10万匹,多的可达40万匹。直至18世纪末,在墨西哥的进口总值中,中国丝绸等商品就占了63%。随着“大帆船贸易”航线的开辟,许多拉丁美洲的农作物品种,沿着这一条航线先传到菲律宾群岛,然后又由中国福建商人传入福建乃至全中国。据估计,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廖大珂《漳州月港与大帆船贸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葡萄牙和西班牙国王支持新航路探索者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达·伽马、哥伦布在“新航路探索”中的主要贡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的影响。

6 . 材料一   “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在那里我发现了许多居住着不计其数的居民的岛屿。我通过发布公开声明和展示国王旗帜的办法替我们最富有的国王占领了这些岛屿,岛上的居民无人表示反抗。”

——《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传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哥伦布占领的“这些岛屿”属哪一大洲?哥伦布的地理大发现对世界联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有哪些。
(3)根据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所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领导权的长周期表(1494—2020年)


材料二   今天的全球政治是和多文明化一样的多极化。欧盟、俄罗斯、中国在挑战美国霸权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但是文化的差异使他们难以组织一个有效的联盟去反对美国的霸权。“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将会保持一个不太短的历史时期。等到世界几大力量中心的实力对比大体均衡,也就是各大极中,没有一个极能对其他极占压倒优势时,多极化就形成了比较均衡、稳定的国际格局。要达到这一步,可能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单秀芝《发展中的世界多极化趋势》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全球领导权周期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今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
2022-07-1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彼得·马第尔是一位与哥伦布同时代的西班牙贵族,下面是他写的三封信的节选。

第一封信:给波罗米奥的信(149351日)

几天以前,这里来了一位名叫克里斯托弗·哥伦布者,利哥尔(在意大利的热那亚)人,他是从西方对跖地(指西半球)回来的。在去年,他为要发现这些地方,向我们王上请求帮助;经过波折,王上勉强同意拨给三只帆船,因为他所说的一切在当时被认为是荒诞无稽的。今天他返国了,带回很多宝贵东西的样品,尤其是在这些地方上所产生的黄金。

第二封信:给格拉那达大主教塔勒布尔的信(149421日)

国王和女王,在哥伦布完成光辉事业回到巴塞罗那之后,赏给他“海上提督”的称号,并当面赐予座位,以示对他卓越功勋的崇敬。今天,王上再派遣他统率十八只帆船队,到那些地方去了。这一行动可预示着西半球上的大发现。

第三封信:给庞逢尼·莱都的信(1494129日)

现在,西班牙的声威远播,把它的航治权、名誉和光荣延伸到辽远的对跖地了.其.中十二只帆船今天回来了,它们满载着木棉、大量染料木的块子以及很多别的宝贵东西,回到欧洲。他们说,他们在对跖地驶入了无数的岛屿丛中,在那里住着被称为食人者或加勒比人的野人,这些野人虽然完全赤身裸体,但在搏斗中都是十分好战而勇敢的。

——摘编自耿淡如、黄瑞章译注《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地理大发现的史料价值。
2020-12-23更新 | 19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新高考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欧洲各国之商人俱思别觅新路,以通东方。哥伦布再三思索,以为可以横渡大西洋而西,此在今日,固显而易知,然在15世纪则已耸动一世之耳目矣。地球为一球形,哥伦布固已审知,顾未能得其面积之实,始拜谒葡萄牙约翰二世,遭到拒绝后,遂转向西班牙,得到国王裴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之资助,造海舶三艘。此次远航之小队仅88人,经29日之长行,哥伦布遂登新大陆岸而树以西班牙之王帜焉。

——摘编自【英】H·G·韦尔斯《世界史纲》(下册)

材料二   17-18世纪,大西洋的广阔海域上形成了著名的“三角贸易”。贸易的基本模式是欧洲人用从非洲贩运而来的奴隶在美洲开采金银(特别是白银),然后用金银换取来自东方的商品,如瓷器、棉织品、丝织品、茶叶、香料、糖等。三角贸易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东方的商品,它与欧亚大陆古老的丝绸之路连接的贸易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实,谁是“三角贸易”的中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涵盖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全球市场在17世纪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宋李健《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角贸易”的影响。
2022-06-0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大交换示意图

材料二 (欧洲人)不但自己大发其财,同时一手塑造了整个新世界的风貌与历史……看不见的病毒以外,另一批因哥伦布航行引发的生物大交换,是由肉眼可见的生命形式组成,从南瓜到野水牛均是。这个大交换的结果——从人类观点视之——也是正负参半……时至今日,两半球之间的动植物的交换并未停止,依然在进行。

——[美]艾尔弗雷德·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仅仅数年前,里斯本还是一个地处世界边缘的城市。现在,它变成了能与东方最富有的贸易中心相媲美的商业枢纽。来自三大洲的舰船云集在它的海港……全欧洲的人都赶来观看、购买和品尝这些刺激的新鲜事物。

——摘编自奈杰尔·克利夫《最后的十字军东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影响里斯本地位变化的重大事件。分析说明该事件对欧洲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2023-04-27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十县一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