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十五世纪开始,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不能以欧洲市场为满足,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狭小的市场之间的矛盾,由于奥斯曼帝国在东方切断商路而更为加剧。这一时期,技术进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则也为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和机缘。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长期统治中世纪欧洲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等宗教神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已被人们逐渐唾弃,一个要求“人的现世幸福”,要求个性自由与人的平等的资产阶级世界观已开始深入人心。这一社会思潮的触角伸向各个角落,它唤醒人们认识了自己,人们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探求,敢于冒险。

——摘编自陆伟芳《西欧商品经济大发展:地理大发现的前因和后果》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三   16世纪以前,除了战争和灾荒年代以外,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是基本稳定的。但是,从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率先发生物价上涨,继而波及整个西欧,持续到17世纪中叶为止。16世纪末与16世纪初的物价相比,西班牙平均物价上涨了4倍多……;法国物价上涨2.5倍,英国上涨3倍多……。造成这次持续一个半世纪的欧洲价格革命的原因,除了欧洲人口剧增等因素外,主要原因是大量美洲金银流入西欧……16世纪西欧出现的价格革命对于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开始起着一种催化剂作用。

——吴木生《为什么说“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新航路开辟对美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概括价格革命在欧洲爆发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价格革命”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2024-04-23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2 . 15-20世纪人类历史不断从分散走向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西欧国家中,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两国都在大西洋沿岸,这个地理位置使它们先天地倾向于向海外发展。……葡萄牙王室倡议和鼓励到大西洋探险已经有些时候了,葡萄牙的亨利王子,他的绰号是:航海家,他做了许多工作,为葡萄牙的航海事业铺平了道路。他的业绩在于:使水手及造船技术的传统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从而改进葡萄牙船舶的航海性能。……他们过去长期处在外来穆斯林的统治和压迫之下,历时几个世纪的收复失地运动,把他们反对伊斯兰教的感情与虔信基督教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弘扬基督教的信念更加强烈而坚定。……根据1494年的一项条约,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对地球进行了瓜分。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美]帕尔默科尔顿《近现代世界史》等

材料二:新航路的发现,对于欧洲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航路发现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出现在各国市场上。特别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美洲特产传播到欧亚大陆。美洲许多农产品是欧亚非诸国人民从未见过的。……由于美洲及新航路的发现,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稍后,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愈来愈占有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的另一个经济后果便是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英国就业人口结构的变化


1841

1877

农业

20%

14%

工业

43%

55%

服务业

37%

31%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在海上探险方面走在最前头”的原因,并指出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地球的依据。任选两国中的一位航海家写出其航行路线。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当时西欧商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并概述其对欧洲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指出这一时期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崇尚东方宫廷礼节,要求大臣行东方式的匍伏礼。他享用东方君主的服饰,身穿米底人的服装,头戴波斯王冠。亚历山大继承了波斯帝国的专制政体,保留了波斯帝国的行省制,设立总督等地方官职。他曾将三万波斯青年带到苏撒,按马其顿军训制进行训练,编入马其顿军队。亚历山大积极倡导马其顿人和东方女子结婚,凡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

——摘编自李丽玲《浅析亚历山大统治政策与希腊化文明的形成》

材料二 1518年3月21日,西班牙国王和麦哲伦等人订立了关于发现香料群岛的协定,其中规定:朕愿下令赐给,从你们发现的岛屿和大陆获得的一切利润和收入,以及捐税和替朕征收的其他进款中,除去你们负担的开支后,给你们留下二十分之一。朕也把朕在上述地方和岛屿的钦差和总督官衔赐给你们。

——周一良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在19世纪的国际贸易中,欧洲国家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品,其中最重要的是机器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逐渐取代了印度、中国等国的传统手工纺织品。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工业原料,如棉花、生丝等,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香料、茶叶等特产。19世纪后期,随着列强的资本输出,蒸汽机、机车、铁轨等机器设备和金属制品成为重要的国际贸易商品。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促进文明交流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麦哲伦远航的主要动机和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国际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2024-04-2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传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宣称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和要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     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 3 卷

(1)材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这说明了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也曾强盛的美洲文化为何不堪一击”?材料二三的文化概况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5-01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国际关系体系在突破区域空间过程中向外扩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

表现

超级互动区的文明和国际体系

(公元1200年前以前)

一、东亚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二、中间地带的文明与国际体系
三、欧洲文明与国际体系

第一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公元1200年—1500年)

一、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二、农耕世界的反应
三、原始世界经济体系和大航海时代

全球国际体系的雏型

(公元1500年—1750年)

一、现代国家和现代国际体系的兴起
二、农耕帝国的鼎盛和游牧帝国的衰落
三、殖民体系的兴起和全球国际经济体系的形成

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

(公元1750年—1900年)

一、欧美革命与民族国家体系的形成
二、工业化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
三、英国主导下的全球政治经济体系

——摘编自李春放《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公元1200前的超级互动区指哪里?并简要概括这一时期超级互动区国际体系交往的表现?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国际体系发生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体系形成的原因。
2023-09-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亨利一世授予伦敦的特许状

时间内容摘要
1129允许伦敦人及其财物免除通行税、过路费以及在全英格兰和海港的其他所有关税
1130伦敦市民都不得到城市以外进行申诉,任何市民在受到控告时,立誓表明其伦敦市民身份之后,他们的审理就可以在城市内进行
1130伦敦市民有权力选举其所愿的伦敦市民为市长,并选举他们所愿的任何伦敦市民为法官

注:特许状是中世纪时西欧城市以赎买等方式从国王等人的手中得到保证市民权利的证书

——摘编自吴江艳《中世纪伦敦城市自治探析》

材料二   在伊丽莎白(15581603年在位)登基为王的时候,教会的财产被大量投入市场,它增加世俗人士的富裕程度。同时,成千上万的人涌向位于泰晤士河畔的伦敦寻找未来,莎士比亚就是其中之一。到女王辞世前夕,伦敦急剧膨胀,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这里到处都是在重商主义和个人主义上升时代成功或潦倒的寻梦者。伦敦不仅是英国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而且在金融和贸易方面使欧洲其他城市瞠目以对。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伦敦城因特许状而获得的权利,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伦敦成为欧洲第一大城市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嘱》

材料三: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捕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请回答:
(1)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
(2)哥伦布西行路线是什么,到了哪里?
8 . 【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出版救国”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典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0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材料三



(3)如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教科书的第一个错误是淡化先前探险家的重要性。1492年之前,其他各大州就有人多次到达美洲。哥伦布的重要性首先可归因于欧洲形势的改变,而不是到达了一个“新”大陆。在众多被教科书遗漏的重要因素中,首先是军事技术的进展。1400年前后,欧洲统治者开始使用大型枪炮并学会在船上装备它们。欧洲连续不断的战争助长了这种军备竞赛,而军备竞赛又导致射击、军事演练以及围攻技术的发展。关于哥伦布的动机,史料讲得极其清楚,但是大多数教科书在描述哥伦布时,并不敢说追逐财富是他们来到美洲的动机。

——摘编自【美】詹姆斯·洛温《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材料二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变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地方的人则意味着灾难,如由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疾病,美洲人口大量减少;非洲出现跨大西洋的奴隶贸易,远至澳大利亚,则是长期存在的文化和语言的毁灭。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等《现代世界史:至1870年》


(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历史教科书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上存在错误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