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新航路开辟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   “国王与王后二位陛不决意派臣,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前往上述印度各地,拜谒该地君王,察访民情,观光名胜,了解风土并使其人民皈依吾神圣宗教。二位陛下还令臣一反昔日之旧径,勿由陆路东行而另辟新途,专取海路西……往印度地区,以便将陛下之诏书面呈当地诸位国王,履行君命。”……49211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这里的一切都应置于其统治之……因为发杨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仰臣认为,……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摘编自孙家垫译马丁,费尔南德斯出版的《哥伦布航海日记》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与新航开辟相关的信息,并加以说明。
2 . 科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也受到新的全球经济的影响,但是,所受到的影响全是积极的。欧洲人是世界贸易最早的中间人。他们开辟了新的外洋航线,提供了必需的资本、船舶和专门技术。自然,他们从奴隶贸易、甘蔗和烟草种植园以及东方贸易中得益最多。……18世纪末开始进行的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从海外事业中积聚起来的资本和海外市场对欧洲制造品的日渐增长的需要。……因此,正是在这一时期中,欧洲突飞猛进,迅速上升到世界经济首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马克思指出:“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转变成了生产中的真正狂飙时期。”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都开始获得蒸汽动力。蒸汽船的发明,证明了人类更加有效地征服了海洋,等于在世界大洋上开通了“直达火车”,使欧洲人的活动从江河、内海迈向了远洋,开始了真正的全球时代。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的全球经济”对欧洲的影响。结合16—17世纪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史实,说明“欧洲人是世界贸易最早的中间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蒸汽和新的工具”对工业生产领域带来的变化,结合所学,简述“蒸汽船的发明”在为人类开辟“真正的全球时代”中发挥的作用。
2024-04-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建立通往亚洲的商路是比寻找新土地和资源更为诱惑的事。欧洲商人从陆路上穿越蒙古帝国的领土进行丝绸、香科、瓷器以及其他亚洲特产的贸易,最远可至中国。然而随着蒙古帝国的分崩离析和鼠疫的传播,丝绸之路的旅行不再像从前那么安全了。穆斯林商人把亚洲的货物经印度洋和红海运送到开罗,再转手给意大利商人,输送到西欧。但是在开罗,货物的价格往往已经涨得很高,而欧洲人对亚洲商品特别是香料的需要又是数量巨大的。

——摘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和交流》

材料二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这一时期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处于单次航海时代,即在每次出征前征集资金,当船只从亚洲载满货物返航后,再将其进口货物或进口货物的销售额,按照投资比例回馈给各个股东。然而,不管收益如何,每航海一次就清算一次的体制,终归难以同已经具备持久稳定组织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相抗衡。于是,相对持久稳定的合资企业,包括多次航海的形式便被组织了起来。1657年,它确立有限责任制,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但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的发展日益困难。181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印度贸易垄断权。1833年,英国议会通过特许状法案,终止其对中国贸易垄断权。

——摘编自【日】浅田实《东印度公司——巨额商业资本之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亚贸易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东印度公司兴起的背景和经营方式的变化。
2021-04-17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高三下学期决战新高考(大联考)历史试卷变式练习主观题
4 . 每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都是基于自己的历史和现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皇制度和封建制度,是中古历史的中心点。教皇制度是欧洲的一个合力,它把全欧洲统率在一个主权之下,使各地的人民奉同样的教主。封建制度所代表的,却是一个分力,它把欧洲分之又分。在这两个相对势力之下,便可以明白,列国之兴,乃是黑暗中的一点光明。列国制度,对于封建制度是一个合力,但在教皇的眼光中,列国的成立却是妨害欧洲的统一。列国的君主,一方面要打倒国内分权的诸侯,一方面又要从教皇手中把政教各权分夺过来,他们终于得胜了这两个中古历史的主要制度。

——整编自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   中古西欧大事年表(部分)

1020年,首次颁布城市自治特许状(对西班牙城市莱昂)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许多学生热衷于研究罗马法律的本源

1167年,牛津大学成立,40余年后该校部分师生又创办了剑桥大学

1215年,英国贵族迫使国王在限制王权的《大宪章》上签字

1296年,但丁成为佛罗伦萨百人会议(市议会性质)的成员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向神职人员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7年,都铎王朝的亨利七世通过斯托克之战镇压了贵族的叛乱

1497年,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绘制完成

材料三


材料四   工业革命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在18世纪80年代间,生产力确实有了惊人的发展,或者,如现在的经济学家所认为的,生产力有了“一个进入自驱动发展的起飞”。更确切地说,当时产生了一个机械化工厂体系,它以迅速降低的成本极大量地生产商品,以致它不再是依靠原有的需要,而是创造出其自己的需要。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如果人们把整个人类社会的演进用12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5分钟……”英国是最先发生这个5分钟事件的地方,工业革命可能是最初的关键几秒钟。正是这个革命使现代文明降临人间。人类开始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西欧“中古历史”的基本特征。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古中后期西欧社会发生的变化。
(3)写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的主要影响。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
(5)指出材料三和材料四中两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共同的根本原因。
2024-03-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两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过程,也是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当然,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对非洲——欧亚事务和世界贸易参与程度越来越高,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

——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1945年成立以来,不断推动市场经济、自由贸易和高增长率……美国的政治家和商业领袖还想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利益的国际贸易体系……在过去的25年间,合作场景的变化已经导致了大约5万家全球公司的诞生……以寻求尽可能低的运作成本。

——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请回答
(1)1500年前后推动资本主义从欧洲向外界传播的重大事件是什么?据材料一指出该事件影响下世界市场的主要特征。
(2)据材料二,分别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推动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的主要因素。
18-19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6 . 移民往往折射出特定的地域历史发展特征或某个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7世纪起,英国步西班牙的后尘,开始在北美大陆建立殖民地。1607年,伦敦公司依据国王的“特许状”建立了第一个北美殖民地——詹姆斯城。北美殖民地居民来自英、法、德、荷等国,他们是为了逃避政府迫害和天灾人祸,或者是为了追求信仰自由和美好生活。凭借武器和物质上的优势,他们驱逐或屠杀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强夺其土地。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益加快,代表了经济发展的方向。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闽南及粤东地区人多地狭,田少山多,所以尽管禁令森严,福建沿海的闽南人还是向台湾偷渡不绝,直到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才被承认完全合法。移民开禁以后,大批闽粤移民纷纷来台。嘉庆十六年(1811年),台湾居民除土著外共有232443户、1901833口,一百余年增长了近十倍。明末以来,台湾西部、东部沿海平原和中部盆地先后得到开发。台湾向大陆输出米、糖、硖黄、藤条等,由大陆输入日用百货,大洋贸易的转运经济转变为两岸贸易。

——据葛剑雄《简明中国移民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北美为何会成为17世纪西欧的殖民对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闽粤移民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移民对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有何作用?
(3)从本质上说,17世纪开始的西欧移民北美较之于明清时期闽粤移民台湾,前者在经济领域的影响有哪些新特点?
2018-11-24更新 | 140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江苏省如皋市2018~2019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追溯到15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和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从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打破了农业经济时代的地方狭隘性,表现出一种外向的、突破国界和洲界的限制并走向全球的趋同。

—徐蓝《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的保护》

材料二   

材料三   目前全球化过程中,大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电讯市场份额中占86%,在农药类占85%,在计算机方面占70%,医药类占60%,其他重要经济领域内其所占的份额也都举足轻重。……为了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利益,欧洲的众多国家开始了联合起来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这在人类的现代发展史上的确是一个新的现象。在北美和东南亚地区,区域性的经济合作组织也开始出现。

—陈晓律《全球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开辟新航路的代表人物及成就。(任举两例)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经济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这一经济特征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3)据材料三,归纳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并分析中国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

8 . 全球化对世界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关于全球化,学术界并未形成完整理论学说,也未达成完全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球化的起源

对于“全球化”的起源问题学术界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大多数学者认为全球化起源于16世纪。也有人认为全球化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此时第一次出现了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支柱的、真正具有实际影响力的三大国际经济组织,这标志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已经纳入到全球管辖的范畴,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也应运而生。

材料二经济全球化的历程

有学者把全球化分为六个阶段:

1492—1760年是世界市场形成前的准备阶段;

1760—1870年是资本主义工业化和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

1870—1914年是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阶段;

1914—1945年是全球化倒退阶段;

1945—1990年是全球化新发展阶段;

冷战结束以来是全球化真正开始阶段。

材料三经济全球化的性质

经济全球化的性质是什么?它和资本主义是什么关系?学术界对此有三种观点:全球化是中性的;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和资本主义有密切关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关于“全球化的起源”,形成了哪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全球化真正开始”的标志。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格局和经济体制方面分析原因。

(3)如果说“全球化是中性的”,中国是怎样主动融入的?如果说“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的”,又该如何理解?

2018-03-01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二)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马可·波罗游记》描写日本时说:“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材料三

材料四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愈来念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和恩格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的条件有哪些。

(3)“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应如何解释?依据材料四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 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上述趋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5)材料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潮流我们如何积极应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