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开始,哲学家们的反思,带有浓重的学究气,既不像达·芬奇那样的花团锦簇、色彩瑰丽,也不像马丁·路德和他的同伴们那样迅猛、激烈、沸沸扬扬。这是一个沉思的世纪,也是17世纪以来欧洲的一种精神状态,在曲折但顽强地表现出来,一点一点地在摆脱旧的精神枷锁。任何思维的运动只有笼统的阶段性,某一阶段的思想状况必是以前的思想活动积累推进而成的。17世纪的哲人们的确起了为新时期报晓的作用。

——摘编自陈乐民、周弘《欧洲文明的进程》

材料二

文明的政治组成在文明之间各不相同,在一个文明之内也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个文明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政治单位。这些单位可以是城市国家、帝国、联邦、邦联、民族国家、多民族国家,所有这些单位都可以有不同的政府形式。当一个文明演变时,其政治构成单位的数量和性质一般也会发生变化。甚至曾有人认为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这种把美国和欧洲相对立的做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事实:至少直到19世纪末,美国同非西方文明只有有限的交往。

——黄瑞自[]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7世纪开始的欧洲精神文明发展的特征,并指出17世纪哲人们的“报晓”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国是一个独特的文明”进行说明。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作为一个整体、作为一场统一的运动……是西欧封建社会内部某种扩张性体制形成的产物。作为整体的西欧是如何通过向世界扩张获取利益的呢?……(一方面)是殖民主义者对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抢劫、掠夺、奴役、剥削;(另一方面)区别于古代殖民行动……把自己(西欧)转变成工业(手工业)生产中心……在不平等的关系上把西欧与世界各地结合起来,从而把世界各地的产品转化为自己的物质财富。……16世纪和17世纪初是西欧国家通过殖民征服和海外贸易,使自己向世界生产中心转化的过程。

——摘自王加丰《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

材料三   美洲土著经历了混乱和破坏:来自东半球的疾病蹂躏着当地居民,有时甚至摧毁了整个社会。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数百万的黑人奴隶被强制移民至西半球,他们在那里做牛做马,在困苦中挣扎,饱受肉体上和精神上的摧残。

——以上材料均摘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1)请简述材料一中人物的主要成就。
(2)根据材料二、归纳西欧是如何开辟世界市场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两个被摧毁的美洲文明的名称,并从族群变化的角度,分析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的影响。
2024-04-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教学测评月考(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就是,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这思想由我报告于国王陛下斐迪南和女王陛下依萨伯拉,而我们王上乐于供应我所需的人手和船只数量,并把我提拔到上述大洋的提督职位,管辖西距佛德角群岛和亚速尔群岛一百哩,穿过南北两极的那条想像界线(指教皇子午线)之西的全部区域,他们又给我副王兼知事的称号,统治在该线以外我所发现的全部陆地和岛屿,而且准许我把上述的职位和称号传给我的长子,然后子子孙孙世代相承;此外,他们赐给我从我将治理的地方所获得全部东西的十分之一、以及从这些地方所收到进款和利润的十分之一……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的海地,而被摩尼康古人称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在内。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哩长的小西班牙岛上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节选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1506年5月4日哥伦布遗嘱》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新航路开辟的动因或条件,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15世纪末,西、葡两国率先开启近代欧洲的海外扩张之路,并通过《萨拉戈萨条约》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两大势力范围。随着以民族为核心、以新君主为代表的近代国家在欧洲的普遍确立,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德国人等也加入到对外殖民扩张中,并将之视为挥卫民族利益,巩固主权国家的正义行动,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霸权体系。至18世纪中后期,西方现代文明已经在东方传统文明面前确立起不可动摇的绝对优势,越来越多的新辟大陆和亚洲大陆的古老国度被纳入到欧洲的势力范围。欧洲以一种暴戾的方式开启了全球化进程。

——摘编自赵林《大航海时代的中西文明分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欧洲殖民扩张的条件。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4-04-01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和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谱、阿姆斯特月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两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历史学习小组发现,高中历史教科书对“奥斯曼帝国与新航路开辟”联系的叙述前后有所调整。传统教材一般认为的“奥斯曼帝国阻断东西方的传统商路是新航路开辟动因之一”(简称“阻断说”)是否准确?该小组为调整这个问题,查找了一组材料。

材料一   14世纪后期土耳其由小亚细亚扩张至巴尔干半岛,1453年灭亡拜占庭帝国,1517年占领埃及,成为地跨三洲的帝国。15381546年,奥斯曼帝国巩固了对红海的控制权。

——摘编自刘义《帝国更替与文明兴衰—全球史上的1453年》

材料二   威尼斯人从利凡特(东地中海地区)运往欧洲的胡椒每年有500600吨。在15世纪的最后几年,威尼斯人的贸易量还在稳步增长。

——据【英】E.E.里奇《剑桥欧洲经济史(第4卷)》

材料三   15世纪中叶以来,欧亚商路发生重大变化。蒙古帝国的崩溃政治混乱使第一条商路中断。拜占庭的灭亡、奥斯曼的征服和扩张封闭了第二条商路。16世纪初伊朗萨非王朝崛起后夺取了第三条商路。第四条是海上商路,但奥斯曼苏丹对过境货物征收高额关税。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15—17世纪)》

材料四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使正在海外扩张的欧洲人感觉到自己处于屈辱的防守地位。他们还认为土耳其人把异教伊斯兰的威胁带到了基督教的门口,伊斯兰教变成了土耳其人对付欧洲人的宗教。……此后,欧洲就渲染土耳其的暴行,制造反土耳其的舆论,奥斯曼阻断商路之说也顺理成章的成为殖民者发动进攻的借口。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阻断商路说与西方的近东殖民》

围绕该小组探究主题,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以上四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024-05-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一中学、泉州第一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500年前后,欧洲人一不小心,打通了世界的“任督二脉”

——摘编自陈磊《半小时漫画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欧洲人打通世界的“任督二脉”所指的事件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二   1700年时,任何一位理性的观察家都会认为世界棉花生产将仍以印度或中国为中心,事实上,直到1780年,这些国家生产的原棉和棉纺织品数量远大于欧洲和北美。然而在1860年,一切都改变了,数以百万计的机械锭子——由蒸汽机驱动,由受薪工人操作——产出数百万磅纱线。棉花不再由家庭种植,而是由奴隶种植,供应数千英里之外的工厂,而这些工厂又距离布料的最终消费者数千英里。欧洲的资本家和国家以惊人的速度成为了棉花产业的中心。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19世纪世界棉花产业中心的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情况

亚洲除日本外,绝大多数地区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非洲列强瓜分非洲,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
拉丁美洲除殖民地外,宣布独立的国家实际上也成为依附于欧美国家的半殖民地

材料四

1804海地独立
1881苏丹爆发反英起义
1882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1885印度掀起反英斗争
1894埃塞俄比亚发动抗意斗争
1905年—1911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0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911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3)指出材料三与材料四各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新航路开辟前东西方主要商路示意图

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概况示意图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出口贸易中工业制造品占89%。同期的进口贸易中,原材料占61%,食品占33%。英国的贸易伙伴,除了欧洲国家外,主要是美洲国家及其殖民地。英国的出口工业商品,从日常消费品到各种机械设备,几乎无所不包。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往往可以以最便宜的价格购买到美洲和东欧的小麦和玉米、澳大利亚和阿根廷的肉类、中美洲的热带物产、马来西亚的锡、南美洲的铁等。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

(1)对比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结合所学,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英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的经济”这一观点。
2024-05-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请回答:
(1)请指出图1到图2世界贸易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结合图3与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后期世界贸易的基本特点。
2024-04-27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材料二   最初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尽管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但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世界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南美洲甘蔗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其地位变化的因素。
2024-04-0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第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代著名经济社会史学家戴尔教授认为中世纪晚期向近代转型时期英国消费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的产生是一个长期酝酿的过程,根植于中世纪,在中世纪晚期已出现近代消费社会的某些特征。因此他根据18世纪英国经济行为活动得出近代消费社会的四个特征:第一、18世纪早期或1700年前的几十年里,人们收入增加,如伦敦商人和工匠。第二、社会流动进入新的阶段,慢慢的消融了旧的等级制度。第三、商人和制造商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多奢侈品来刺激需求,如纺织品和陈设品,进口更多的与生活方式有关的茶、咖啡、巧克力等商品。第四、强烈的个人主义和隐私观念的出现,革新与迅速变化促使新的消费主义形成。

——摘编自曹瑞臣《工业革命前后英国工人阶层消费状况研究》

材料二   在宗教改革中,清教伦理中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结合,构成了近代科学的精神气质;英国政府不断出台的科技政策促进英国科研活动和成果走在世界前列,这一切无疑推动了蒸汽机的发明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生。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资本主义工业化已经发展到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真正的工业化浪潮从以前西欧个别国家扩大至北美、东欧和日本,除了原有的工业和交通运输部门获得重大技术改造与发展之外,还涌现了一批新的工业部门;工业地区在不断地向纵深地区扩展,机械化生产也日益推广。如果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社会后果是确立了工厂制,那么,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工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后果,则是确立了垄断制。

——摘编自周友光《“第二次工业革命”浅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消费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蒸汽机发明的有利因素,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