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作者力图通过图1、图2分别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
(2)参考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绘制一幅1780-1860年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安排图,并阐述理由。
2 . 从15世纪起,欧洲资本主义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几乎没有人否认,欧洲人所谓的新旧世界之间全新而复杂的交往已经变成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不断的人口迁移,世界范围的贸易运动,以及不同文化的交叉相遇而产生的令人迷惑的经历,都标志着现代世界史的真正开始。……新的富裕商业阶级在欧洲大西洋沿岸成长起来,海军成为决定性力量。欧洲由于引入了美洲的马铃薯而人口增加,欧洲人民依赖糖和烟草等进口商品。与此同时,各个文明地区日益与跨大西洋的经济体系连接在一起,当欧洲士兵、商人和传教士进入这些地区时,美洲和非洲的人民也为保卫自己正在发展的文明和各种习俗而斗争。

——摘编自科尔顿等《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这个时期(19世纪后半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的先进的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它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摘自[英]哈巴库克、波斯坦主编,王春法等译《剑桥欧洲经济史》第6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西方国家之间依旧存在竞争与争夺,但是也加强了协调合作,形成了国际协调与国际干预的机制。特别是在经济方面的国际协调在战后获得了重大的实质性的拓展,一大批相关的国际组织应运而生,发展出多种有效的协调方式。……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在没有根本触动国家主权的前提下,部分国家主权不同程度地向超国家的国际组织“转移”,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现代世界史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经济层面阐释作者将该事件作为现代世界史开端的缘由。(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后半期企业出现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简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经济协调组织,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理大发现源于随文艺复兴而来的新科技和新观念,包括地理学、航海学和造船业的进步。1492年西班牙决定资助哥伦布远洋冒险,指望他能绕过葡萄牙在非洲和印度洋的封锁到达印度。但哥伦布没有到达印度,却发现了一个新世界。西班牙征服者借助他们带去的流行病,建立了西班牙宗主统治,美洲成了西班牙夺取和运输金银的中心。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

材料二   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极大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1500年以前,各地人种基本上相互隔离,但到1760年,人口分布情况大大变化。美洲人种的变化最大,印第安人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入。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马、牛、羊及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番薯、花生、西红柿、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摘编自徐蓝《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哥伦布“发现一个新世界”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早期世界物种交换的影响。
2023-04-21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省十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棉花,将不同大陆连在一起,创造了一个关于劳动力、生产和销售的全球故事。

材料一   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商人、发明家及制造商为降低劳动成本,促成了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等一系列纺织工具的发明。1780年后的20年中,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增长了近200倍,至1815年,凭借这些出口,英国几乎在全球棉纱和棉布贸易中击败其他世界竞争对手。棉纺织业的发展使得其他工业领域的发展也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材料三   1861年,棉纺织业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为欧洲商人带来巨大财富,也使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是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以至英国商人担忧,全球棉花市场的最大原料供应链可能被切断。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的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全球棉花贸易市场的空间变化,并指出15世纪末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棉纺织业发展对英国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得照抄原文)
(3)结合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是什么;运用史实说明“英国商人担忧”成为了现实。对这个新生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
2023-12-02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新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美洲白银产量与流向


——《白银资本》

材料二   19世纪中外贸易货值表

年份

进口

出口

/入超

18711874

6610504

171484090

(出)4379049

18871889

112643649

91736369

(入)20907280

18921894

149522309

115773453

(入)33748856

——《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西方经济最初在亚洲经济列车上买了一个三等厢座位,然后包租了整整一个车厢,只是到19世纪才设法取代了亚洲在火车头的位置,名副其实贫穷可怜的欧洲人怎么买的起亚洲经济列车上哪怕是三等车厢的车票呢?欧洲人想法找到了钱,或者是偷窃,或者是勒索,或者是挣到了钱。

——《白银资本》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中①②两个环节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状况,分析环节①对欧洲州社会的主要影响。
(2)概括材料二中国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阶段中国和欧洲之间贵金属和商品的流动情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亚欧经济地位变化的认识。
2023-04-2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兴教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

15-16世纪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人类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材料一:下图为1992年西班牙世博会主题标志。此次博览会的主题为“发现的时代”。本次世博会有100多个国家参加,观众达6000多万人次。

材料二: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域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人口,动植物以及病原体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和交流,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同时,大大提升了海路在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

材料三:世界人口15-19世纪早期变化比例

地区或国家140016001800
印度74145180
欧洲5289146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6010492
拉丁美洲361019

材料四:玉米和甘薯是印第安人培育的两种重要农作物。……玉米和甘薯的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的产量,对明清时期中国人口的增长和贫瘠地区的开发产生了直接影响。

——《中外历史纲要(下)》


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发现”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分析在“发现”之后,与传统的印度洋贸易齐头并进的新兴贸易路线?
(3)结合材料三、四以及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发现”的影响。
2023-04-14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的一种辛辣调味品传入欧洲,为欧洲饮食带来新的味道,颇受欢迎,被称为“西班牙胡椒”。到17世纪,欧洲人能够在餐桌上品尝到来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兰人的功劳。

——据《欧洲文化史》等

材料二   15世纪的最后几十年起,欧洲人开始拓展他们已知世界的前沿。向外拓展的理由是复杂的:寻找新的商业航线以及对冒险的追求……也是知性文化(它使文艺复兴显得非同寻常)变化的产物。阅读希腊文和学习古代科学及数学课本能力的恢复,激发了人们对宇宙和地球问题的新的大讨论。这些讨论使人意识到:不仅东方——中国、日本和盛产香料的岛国的财富可以通过西向航行而得到,而且其间的距离也可以被测算出来。最终,他们在大洋的另一边找到了无以计数的财富。

——摘编自[美]玛格丽特·L.金《欧洲文艺复兴》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5世纪欧洲最早“拓展他们已知世界”前沿的两个国家。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人”的价值观,请分析新“商业航线”的开辟对文艺复兴时期“人”的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航路开辟,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陆和海洋的全球性联系。到16世纪,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更为开阔。


      

                 图1   15世纪的世界地图                                       图2   16世纪的世界地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与图1相比的变化,并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023-09-1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一学业水平适应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9 . 16、17世纪是人类思想、科学、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人用新的研究方法对旧观念做了新的诠释,有学识的居民都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充满变化与新奇的时代

——【美】美劳伦斯·普林西比《科学革命》

材料二


1和图2均为17世纪荷兰海港小城代尔夫特优秀的风俗画家维米尔的作品。图1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2中女子手持天平,面对珠宝钱币,思考财富的意义。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西家笔下均有至现。


3以《坤与万国全图》为背景。地图前的人物分别为利玛窦和徐光启。其中徐光启手持《几何原本》。图4是中国明朝著名画家仇英以苏州府的繁华市井为主题的风俗画,画作取名效仿北宋张择端的名作。


(1)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该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言“有学识的居民都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充满变化与新奇的时代”
(2)材料二中的两组图片分别描述了16—17世纪荷兰和中国不同群体的活动和生活日常。透过这些图片,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请在两组图中任选一组,予简要说明。
2023-01-01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模拟历史试题
10 . 不同文明多元并存,联系密切,不断发展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认为“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在大一统观念的支配下,秦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对全国进行统一的管理;在法律方面“明法度、定律令”,通行于全国;同时,统一税制、币制和度量衡,统一文字。汉承秦制,在边疆扩大之后仍能保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一性,而且在帝国形成的过程中,边疆民族与汉族不断融合。

古希腊是以众多城邦国家的形式存在的,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制度,城邦地位平等,城邦国家没有大一统观念。罗马对被征服地区不像汉帝国那样将其与内地融为一体,而是用武力让其臣服,然后将其作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所以不可能出现民族融合的局面,境内的其他民族也没有把罗马文化视为主导文化。罗马帝国建立了诸多行省,行省作为地方行政单位,有着不同的地位和政策。罗马虽然在版图上建立了一个大帝国,但是却没有内在的统一思想和基础。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形成了许多封建国家。

——摘编自王晓雪《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边整经略思想之比技》


(1)依据材料比较秦汉与罗马政治上的差异。

材料二   



(2)与13—14世纪相比,17—18世纪东西方主要贸易路线及区域发生了怎样变化?依据所学分析变化原因及影响。

材料三   工业革命的后果绝不是把英国变成了人间的乐园与天堂。一方面,工业革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使得英国的经济地位发生根本变化。它的工业不仅在欧洲,而且在全世界获得了领先地位,英国成了世界工厂。同时,其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到19世纪中期,英国成了一个城市国家,中世纪那种田园诗般的农业社会被一个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取代。社会经济繁荣的另外一面却是人间“地狱”: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富裕的是资本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了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又是贫民窟最大、最多的国家”;工业革命使得“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主要都被吸引到追逐物质财富上去了,物欲横流,金钱第一,连友谊、安闲、艺术、时间都要用金钱来衡量”;昔日“田园诗”般的生活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远去了,大量煤炭的使用使得英国的上空弥漫着灰色的尘雾,形成了伦敦城上空的“伦敦雾”。英国变成了弥尔顿笔下的“失乐园”。

——摘编自苗福光《作为生态批评家的劳伦斯》


(3)围绕工业革命的后果这一主题,依据材料,从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这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谈谈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四       

序号重要事件
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1999年二十国集团成立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911”事件爆发
2001年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首次会晤
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2016年英国举行脱欧公投,英国正式脱离欧盟
(4)阅读并选择上表中三则相关资料,从“____与当今世界”角度提炼一个主题,将主题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并运用所选资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主题所选资料序号说明
____
与当今世界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