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在欧洲人看来,这个被命名为美洲的大陆,能看见的所有事物——土著的生活、动物的种类等,一切都和欧洲、非洲、亚洲不一样。那里有多样的物种、丰富的黄金矿藏。在进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眼中,土著缺乏宗教信仰,生活十分原始,没有科学,没有文字,除了一些绘画中保留着晦涩不清的记忆以外,他们没有自身的历史记载。当时欧洲人编撰的有关美洲的文本,尽管编著者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美洲土著身上。白人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友好:而土著人则十分奸险,不断制造出抢劫和谋杀。随着土著与白人战争的进行,土著们又变得像妇女般懦弱不堪,成百上千的土著总是敌不过几个白人。新世界的某些现实也刺激着欧洲人,他们发现古典史学家对人类文明的描述,不能够说明欧洲人在美洲所发现的文化,甚至有人怀疑基督教是否为唯一正确的宗教?

——摘编自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建构的“美洲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对“美洲形象”的建构。
2 . 新航路的开辟使人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约1300年,地球经历了一个“小冰河时期”,由于气温骤然变冷以及生长季变短,许多地区农业产量下降,导致饥荒,有时甚至因此饥饿而死人。……1347年,当意大利商人不经意地将黑死病传播到整个地中海盆地,到1348年,沿着商路,瘟疫引发了西欧大部分地区传染病,这通常会让60%至70%的患者死亡。……14世纪的灾难带来的直接冲击渐渐平息之后,穷人的生活标准也许略有提升,因为谷物价格呈下跌走势。因为缺少劳动力,哪怕在乡间,向货币型经济转变的趋势也进一步加快。西欧的农奴劳力和被奴役的现象已退居到不起眼的位置。

——摘编自(美)齐格勒《新全球史》、(美)维斯塔德《企鹅全球史:文明的分化》

材料二

材料三有人估计,自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1573-1644)的72年间,葡萄牙、西班牙、日本诸国由于贸易关系输入中国的银元,至少在1亿元以上。万历年间,全国普遍实施一条鞭法,每年赋税的征收总额达到1500万两以上。白银大量进入国家财政的领域,改变了明清时代政府的运作方式,及其与社会的交往方式。至于它对对推动商业发展积极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从十六世纪三十年代起物价却一直上升,到十六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多,法国、英国和德国则平均上涨两倍到两倍半。

——摘编自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编《历史读本:中国历史》、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中古部分)》

(1)根据材料一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新航路开辟前夕欧洲社会经济遭受冲击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
(2)比较材料二的两幅历史地图,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变化,并结合所学,说明新航路开辟后三大贸易区域的贸易形势。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后白银流向中国与欧洲所引起的社会变革。
2023-05-12更新 | 25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

4 .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 “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 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2024-02-28更新 | 252次组卷 | 3卷引用:秘籍06 抢分专项 · 中外对比类主观题精练30题(含抢分提示) -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根据图1、图2概括不同时期人口流动的方向并分析原因。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二战后人口流动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2024-03-22更新 | 223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山东卷03)- 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6 . 历史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请仔细观察、比较下列两幅地图,探究以下问题。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的联系
【对比分析】
(1)对比两幅地图,请您从欧洲商路贸易中心和贸易主体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所发生的变化。
【深入探究】
(2)从图1到图2商路的变化反映了世界历史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
2022-12-23更新 | 389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纲要下)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中世纪以来,欧洲与东方国家的贸易通道基本上有三条:一条是北路,从地中海北岸东行到君士坦丁堡,再越过土耳其,沿黑海、里海,经伊朗、阿富汗,横穿亚洲大陆到达中国;另一条为中路,从地中海东岸到两河流域,再到阿拉伯海到达印度;再一条是南路,自地中海南岸经埃及下红海,经印度洋到达印度。但是,14世纪之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中路和南路被阿拉伯人控制,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随着蒙古帝国的崩溃,中亚的局面变得非常混乱,1340年以后,北部的商路实际上已堵塞。此后,大部分产品汇集到那时以前受控于穆斯林商人的南部的海路,顺海路运往各地。……尽管有蒙古帝国衰落和奥斯曼帝国兴起的诸多干扰,但十分重要的香料贸易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地理大发现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

材料三   西欧人的急于寻求由海洋上直达远东的航路,是由于土耳其人征服近中东后对于原有东方贸易商路的故意阻塞——这是一般世界史书中的说法。实际这个说法完全是捏造,并且还不是凭空的捏造,而是反咬一口的颠倒是非的捏造:阻塞原有东方贸易路线的正是西欧人,而是土耳其人想要继续维持旧商路反被西欧人所阻挠。

——1954年雷海宗撰写《世界史上一些论断和概念的商榷》


(2)概括材料三中作者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并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

材料四   随着威尼斯的优势地位转化为垄断(东西方贸易),意大利的部分工商界在热那亚和佛罗伦萨的推动下,逐渐转向西方的巴塞罗那,尤其转向巴伦西亚、摩洛哥沿海、塞维利亚和里斯本…里斯本乃至整个葡萄牙在一定程度上受外国人的控制。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著《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三卷)》


(备注:威尼斯、热那亚和佛罗伦萨都是当时意大利的邦国)
(3)材料四的解释为上述哪一材料的观点提供了佐证和补充?并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否认同材料一中关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传统观点?并说明理由。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漕运起源很早,秦始皇北征匈奴,曾自山东沿海一带运军粮抵于北河(今内蒙古乌加河一带)。汉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每年都将黄河流域所征粮食运往关中。联结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形成沟通南北的新的漕运通道,奠定了后世大运河的基础。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均重视漕运,为此,疏通了南粮北调所需的网道,建立了漕运仓储制度。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改道,运河浅梗,河运日益困难,随商品经济发展,漕运已非必需,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遂令停止漕运。

——摘编于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索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实行漕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2021-11-16更新 | 431次组卷 | 2卷引用:备战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经济史-考点23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
9 . 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恐惧慢慢消失,直到1500年人类历史上迎来一个重要转折点。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材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07-16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效的科技创新管理是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1624年,英国政府颁布并实施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18世纪中期,英国每年批准专利不到300项,19世纪中期上升到4500项左右。这些专利被迅速应用到生产过程中,推动了众多行业的进步。这一时期,英国大学实行教育内容改革,把科学技术引入大学教育。与此同时,大量的英国专业技术人员到欧洲留学,技术移民尤其是熟练工也从欧洲其他地方来到英国参与工业发展。

——摘编自常娜《英国应对近代大变局的经验和启示》等

材料二哥伦布曾开创了许多“第一”。从1492年进行第一次越洋航行起,他带回了包括菠萝和木薯或树薯的描述和标本。1493年,他在第二次越洋航行中,又把甘蔗带到了伊斯帕尼奥拉岛;同样,猪、羊、牛、鸡和小麦也开始首次现身新大陆。

——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统一的看法。有学者将其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开拓了海上通道,推进了欧洲、美洲、东亚等地区的贸易。第二阶段出现在1815—1913年间,国际贸易再次大幅扩张,金融资本和劳动力加速流动,“新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强大动力。第三阶段出现在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并持续至今。与以往相比,第三阶段全球化的发展具有新的特点。世界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达到了新水平,国际资本市场流动性加强等。

——摘自杨宁一《历史学习的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英国科技创新管理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技术条件。
(2)参考材料一、二、三,自选一个角度,运用世界近现代的相关史实,围绕经济全球化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例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13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10工业革命时期世界的发展变化-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