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古代文明与人类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主要文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023-08-09更新 | 65次组卷 | 4卷引用:【好题汇编】期末测试卷 01(期末好题重组卷)【测试范围:纲要下全册】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文摘自哥伦布《航海日记》: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中世纪晚期的西欧》

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英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到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材料二中哥伦布说“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实际是怎样的?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又是什么?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
2023-08-15更新 | 75次组卷 | 4卷引用:纲要下-新航路开辟专项测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

   

材料二   农业文明时期生产不发达,各文明之间往往还隔着广大的空间。道路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文明的交流特别缓慢。许多重要的发明创造由于得不到传播,需要各文明地区自己发明。中国造纸术发明于汉代,西传开始于751年怛罗斯战役,从中亚地区传至意大利的那不勒斯用了五百多年,而传到莫斯科,则已经是16世纪晚期了。

材料三   不同时期人类认知中的世界地图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丹维尔1761年图与贝海姆1492年图相比的进步,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07-01更新 | 6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中外历史纲要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西欧社会在“寻金热”和传教热的鼓动下,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欲望,航海探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这是中国航海所无法相比的。当时西欧社会无论是国王、教皇、僧俗贵族、庶民商贾或资产阶级,“个个着了财迷”。其中专制君主“对于权势和财富的追求”,新兴资产者扩大原始积累的愿望,更为强烈。……对物质利益的共同追求,为专制君主与私人航行相结合提供了社会前提。这些决定了西方航海社会基础的广泛性,使之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1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材料三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北欧、西欧国家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活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00年前后不同文明间注视和对抗的表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摘自《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材料二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请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角度说明开辟新航路的动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航路开辟给西欧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3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6 . 认知·观念

材料一  西周时期,周王自称天之子,其所居之地称为中国(即中央之国)。文献准确记载的区域大致在黄河流域。古希腊人认为,他们的主神宙斯的居住地就是世界中心,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地理范围不超过地中海周边地区。罗马人则说,众神选择并指引罗马成为世界中心,罗马帝国初期所能明确认识的地理范围已远远超过了古希腊,但仍限于欧洲、非洲北部和亚洲中西部。上述三个文明对于远离其统治区域的地方则认识模糊。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1)概括材料一中各文明对世界认知的共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2-12-30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北京专用)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传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宣称并实施自己的主张和要求。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     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

材料三 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 3 卷

(1)材料一反映出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这说明了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也曾强盛的美洲文化为何不堪一击”?材料二三的文化概况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5-01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专题05 高二非选择题(5大核心考点+35道高频非选择题)(江苏专用)
8 . 世界历史的进程就是人类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秦国一名犁鞬,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国。地方数千里,有四百馀城。小国役属者数十。以石为城郭。列置邮亭,皆垩壁之。有松柏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种树蚕桑。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其王常欲通使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彩与之交市,故遮阂不得自达。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西域传》

材料二   1497年葡萄牙王麦纽尔派遣四只帆船出去,寻找香料源地。____担任者船队的司令。149778日,星期日,我们在拉斯提洛拔锚开船。愿上帝佑助,使我们这次为了上帝而进行的远航能顺利完成。149847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可是我们并未进入港内,而逗留在碇泊所。424日,星期二、我们从这里启程到卡里库特城去。关于这地方,当时我们的国王已有所闻。我们向东航行,横渡那大海湾,即是红海所注入的海湾。在下一星期日,我们已好久看不到的那北极星又出现了。

——摘编自某航海笔记,录自《世界中世纪史原始资料选辑》

材料三   地理知识的积累使欧洲水手能够把世界各地区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粮食作物、牲畜品种、病菌与人类移民也漂洋过海,极大影响着全世界各个社会。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变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人类群体的大规模迁移改变了美洲的社会文化图景,加速了世界人民的融合。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阅读材料一、指出“大秦”所指称的国家。结合所学,概括大秦和汉朝交往的情况。
(2)阅读材料二、指出船队的司令姓名,以及此次航行的路线。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此次航行的主要动因和条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全球网络建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深刻变化。
2024-05-01更新 | 75次组卷 | 2卷引用: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菲律宾马克坦岛的双面碑

正面                                                                           背面


(碑文)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碑文)1521年4月27日,费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

问题缺失:拆解老师补充问题为:表中纪念碑正反两方面各是怎样评价麦哲伦的?谈谈你对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为代表的探寻新航路的看法。
2024-03-17更新 | 55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3-24高一下·全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正是这一时期的地理大发现揭示了新大陆的存在,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阶段的来临。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如何理解地理大发现“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阶段的来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2024-04-18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组卷网期中复习-纲要下高频考点集训主观题20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