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世纪的西欧是新兴资产阶级遍历世界的游侠时代。“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然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因此,九死一生的险途,遏不住炽热的黄金渴望。西欧社会各式各样的亡命之徒,飘洋过海,纷纷涌向新世界。甚至连妇女和儿童也敢冒风涛之险,趋之若鹜。其中贫穷破落而又贪婪残忍的骑士小贵族是这些人群的中坚。富商大贾和新兴资产者常常是远洋航行的资助者,罗马教皇也参与了西葡两国瓜分世界条约的签订。西方航海者们乃是时代的产儿,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他们渴望机遇,辗转求告,最后与君主签署协定,扬帆远航,这既有实施王命的重任,又具有分成占有所得财富、谋取个人利益的权利。

——摘编自李隆庆《十五至十六世纪中西航海不同结局的原因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大航海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航海时代出现的原因。
2023-05-10更新 | 262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地图既是人们空间认知的图像表达,又是人们进行空间认识的工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570年,在安特卫普首次出现了名为《地球大观》的地图集。其作品利用大量航海日志与地图资料,采用统一的投影法、 比例尺和“一图配一文”规则,获得了商业上的巨大成功。荷兰人很快效仿这种制图和商业模式,阿姆斯特丹成为后起的行业中心,“地图集”作为一种新型出版物开始流行起来。

1594年,法国人莫里斯·布格罗出版了一部国家地图集《法兰西大观》,收录了18幅王国地图,将古代高卢的疆域同当下法兰西的领土对应起来。波旁王朝也在边境省份任命了多位“国王工程师”直接负责地形的勘测,并且配备了专门的地图绘制人员。他们走遍了王国的疆域,绘制了可以准确定位的地图,还形成了许多文字报告和图集。

———于京东《图上的“国家”:西方政治史研究中的地理学叙事及其变迁》

材料二   清末以降,采用西方印刷技术的新式地图,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与 “出版救国” 的重要媒介。20世纪初, 商务印书馆开始涉足地图出版领域,特别是伴随“癸卯学制”的颁行,为配合中小学“最新教科书” 的编辑与发行,相继译印《西洋历史地图》《瀛寰全图》《万国舆图》等教学地图,颇受当时中小学教材市场的欢迎。同时,感于“日俄开战,于我国关系甚大”,于1904年出版发行了《最新满洲朝鲜地图》,成为清末较有代表性的时务地图。

———李鹏《清末民国商务印书馆地图出版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后期荷兰、法国“地图集”出现的背景,并分析两国“地图集”反映的不同价值取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初新式地图在近代中国传播的作用。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地图革新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2024-02-28更新 | 256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1500年前后开辟的新航路是西欧殖民扩张之路,也是西欧发展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492111日,哥伦布船队在古巴海岸登陆时曾向土著居民明确表示:“远征军司令来此目的乃寻找黄金。”他还对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说,“臣向二位陛下保证,普天之下,无任何地方比这里景色更美丽……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因为发扬光大基督教乃吾人此行之初衷和目的”。

——摘编自孙家堃译《哥伦布航海日记》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从事科学探索的勇气,成为近代西欧科学革命的直接动力。航海家以自己勇敢的航海探险活动验证了大地是球形这一假说……破除了人们对基督教神学的迷信,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所谓的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

——摘编自夏劲、陈茜《中西两种科学文化背景下的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之比较》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开展了以“三角贸易”为特征的西方殖民掠夺。欧洲商人将廉价的①运到非洲换取②,再将换取来的②运到美洲卖掉,然后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③,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如此的循环贸易活动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远洋航行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西欧其他三位同样对新航路开辟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
(2)据材料二,从科学与思想两个方面说明新航路开辟的意义。
(3)根据你对“三角贸易”的了解,描述欧洲、非洲、美洲之间的3个贸易航路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概括新航路早期殖民活动的影响。
2022-03-25更新 | 28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洲某岛)岛民们也用一种小米容易地制成面包,该小米类似于米兰人和安达卢西亚人大量存在的那种。该小米棒比手掌略长,一头略细,约有手臂的上半部那么粗。该谷粒具有豆粒的形状和大小。当它们生长时为白色……磨成粉时雪白。这种谷粒叫“玉米”。我的信使也将带给阁下一些他们用以做面包的那些种子。

——参与过哥伦布第二次远航的安格勒利亚,于1494年致罗马教廷国务大臣的信件

材料二   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占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半岛等地区,从而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一方面,帝国军队肆意抢劫商旅,另一方面,帝国当局还规定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鉴于此,西欧商人很自然地渴望另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自从《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所以想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猫和老鼠》是美国米高梅电影公司制作的动画片经典之作,诞生于1940年,陆续创作到1967年,其间获得过7次奥斯卡金像奖,5次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图四——图六是其中一些著名场面。

图四

图五

图六

该图是1943年获奥斯卡奖的一集中Tom被击中的样子,与右侧同年美国出版的海报如出一辙。

1948年创作的《休战伤害》这一集,TomJerrySpike统一战线,却在如何分肉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大打出手

创作于1967年,TomJerry都在俄罗斯转盘形状的空间站内操控先进的设备。

(1)指出材料一、二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新航路开辟的价值。
(2)请在材料三中三幅图片中任选两幅,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创作背景。
(3)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历史,在材料的基础上,请你概括并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流入西欧,大大增强了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能力。欧洲商人在中国采购到大量的丝绸,并非全部运回欧洲,而有相当部分被他们转运至其它亚洲国家牟利,用获取的利润维持东方殖民统治。据报告称16世纪末葡萄牙人从中国每年输入丝绸5300箱,每箱有250匹各色丝绸。从17世纪中叶起,中国的漆器、屏风、家具、壁纸、轿子、扇子等,越来越多地输入欧洲各国。追求中国趣味的风尚遂在法国应运而生,不久蔓延到欧洲各国。中国物品的式样及其设计原则逐渐为欧洲艺术家所熟悉,中国物品所表现出来的新观念和新形象影响了欧洲人的艺术追求。与此同时,美洲一些农作物也陆续辗转传入中国。玉米传入中国后广泛传播开来,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万历后期至明末,耶稣会士输入中国的西学,包括自然科学、哲学和艺术。其中科学技术占了大部分,如天文、历算、物理、地理、火器铸造技术、水利、建筑、地图测绘等,都在这一时期传入了中国。如1583年,利玛窦编绘和刊行了12种世界地图,其中保留至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地图是《坤舆万国全图》。该书所反映的地理学知识开辟了中国人的视野,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

——摘编自彭顺生《新航路开辟与中西文化交流》


(1)根据材料,概括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和中国分别带来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变化”对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影响并简要分析原因。
2022-07-02更新 | 50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7年,西班牙王宣颁布法律,发布国家铸币标准,开始在西班牙本土铸造比索银币。1550年,新的炼银技术——汞齐化法传入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属关洲能够轻松冶炼出高纯度的白银、1579年,英国海盗头子德雷克捕获了一艘西班牙小型货船,船上有14箱比索和中国瓷器等。160年后,英国人在银币正面西班牙国王脖子的位子加盖英国乔治三世半身像小印裁、供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用,同时在国内流通。随着17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1788年英属新南威尔士州的建立,比索银币先后流入这些地区,西班牙比索银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流通。

——摘编自王晓利《西班牙比素银币的流通与世界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铸造比索银币的背景,并归纳西班牙比索银元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3-05-06更新 | 239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注释:①1487年,迪亚士沿非洲西海岸航行,绕过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者艾尔弗雷德.W.克罗斯比在他1972年的著作《哥伦布大交换》中,首先提出了“哥伦布大交换”这个概念,指的是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它是人类历史上跨越种族的一个重要事件。在人类历史上,这是关于生态学、农业、文化许多项目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克罗斯比认为:“哥伦布航行带来的改变,最重大的一项,乃是属于生物式的改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大结果之一是:使旧大陆和新大陆的病菌、植物品种进行了交流互换,极大地影响了此后的世界历史。

——摘引自武斌《记疫、祈祷、隔离与共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注释①为例,任选图中②③④的一项进行注释(包含时间、人物、路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美洲传向世界的物种两例,并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8 . 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也增加了冲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通常把全球化看作是当代社会独有的现象,但早在2000年前,全球化就已经是事实,它提供着机遇,带来了问题……对大多数古人来讲,世界的概念其实还局限在当地,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交流都在小范围内进行。然而,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由此产生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人们的趣味和观念都会受到商业产品、艺术风格和几千英里以外其他因素的影响。

——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材料二   图: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


——据林满红《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路扩张的资本主义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实现了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不论是发展速度或规模。但在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它面临着难以解救的矛盾。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00年前全球化已经是事实”的标志事件,并结合所学,试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史实为例,分析古代商业贸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全球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主要区域,并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近代商业贸易的主要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列强实现“人类历史空前未有的纵向和横向发展”时生产组织形式所发生的变化,分析指出资本主义扩张过程中产生的“难以解救的矛盾”。
2023-04-27更新 | 27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届高三4月阶段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史郑和传》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615日,郑和率领27800多人,分乘208艘木制帆船,由江苏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始了持续28年之久的七下西洋的壮举,先后到达东南亚、南亚、波斯湾沿岸、非洲东海岸,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的宝船,最长的长44.4丈、宽18丈,排水量14000吨,载重量7000吨,俨然海上的巨无霸。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明朝宫廷宴请各国使节的宴会上,响起了这样的歌声: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对。明成祖死后,因航海耗费巨大,被迫终止。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哥伦布,1452年出生于热那亚西班牙籍织布工人家庭。大海是哥伦布成长的舞台,从水手到船长到航海家,这是他的人生轨迹。1492年,哥伦布与西班牙王室签订协议:“作为海洋领主的陛下,从今以后赐予克里斯多芬哥伦布以‘唐’的尊号(贵族尊号),并委任他为一切海岛和大陆的司令。一切商品,不论是珍珠或宝石,黄金或白银,香料或其他货物……凡是在司令管辖范围内购买、交易、发现或夺得的,他都有权把全部获得物的十分之一留给自己,其余的十分之九应呈献给陛下。”在西班牙王室资助下,149283日,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87名船员扬帆远航。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横渡大西洋,于14921012日清晨,到达了美洲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郑和远洋航行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发现新大陆的条件。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郑和与哥伦布远航的不同结果。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10 . 某研究小组围绕“哥伦布”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示意图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的航行路线(用图中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
(3)材料三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相关材料。指出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