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之前,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由冒险商人采用人背马驮的形式,长途贩运东方的奢侈品,以满足少数贵族富人的消费。这种“中世纪型”的对外贸易,贩运的是体轻价昂的贵重物品,如香料、丝绸等,以获取暴利,而销售数额却很有限。新航路开辟后,由大型商船队从事的大规模海上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商品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经营大宗日用品和原料、粮食,以赚取巨大的利润总量。

——摘编自穆良平《主要工业国家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二   1516世纪起,重商主义成为西欧的一种潮流。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是最早的重商主义者之一。他坚持发展国家实力,以实现法国的经济独立,其信念是“由法国人经营的工业、商业和法国的航海业”,并企图与威尼斯在利凡特展开竞争。英国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以外交手段积极促进英国商业发展,在国内打击汉萨、意大利商人,在国外争取本国的商业利益。西欧国王对商业资本更为重要的支持是在海外。在巨大海外利益的驱动下,各国诉诸武力,在美洲、亚洲、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上展开了激烈的商业争夺。

——摘编自罗翠芳《商人资本国际流动与近代西欧社会经济转型》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世界贸易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近代早期重商主义潮流的历史影响。
2023-07-29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大发现带来的巨大财富强烈地吸引着西欧的贵族、商人、传教士涌向世界各地,很多中下层居民也奔向海外谋生。从16世纪初开始,由于同新发现的海外世界的接触、商路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出现、新的社会阶级的形成,社会发生了变革。

——据【美】帕尔默等著《现代世界史》等整理

材料三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过程中走在前列的两个伊比利亚半岛国家的名称和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社会发生了变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所发生的科技革命,并指出两次革命中最突出标志及两次革命期间使用蒸汽动力和使用燃油动力的交通工具各一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彼等(美洲人)非常顺从,不知邪恶,不杀人、捕人,不谙武器。彼等胆子甚小……鉴于此,仰祈二位陛下尽早圣断,将彼等变成基督徒。臣认为,一旦发轫,毋须多久,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

毫无疑问,当地黄金甚丰……此外,这里还盛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

这里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意】哥伦布著,孙家堃译《航海日记》

材料二   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做了这样的评论

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现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

——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


(1)根据材料一,你能够得出什么历史结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在郑和之后再无这样的航海壮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论述。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带着3艘帆船、80余名船员和西班牙国王送给中国皇帝与印度君主的国书出发了。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一直向西航行一定能到达东方。

——江乐兴《一本让你爱不释手的欧洲简史》

史料二   15世纪,欧洲人已经能够制造适于在大海里航行的多桅快速的大型帆船,从中国传来的罗盘针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航海事业。

——杨凤霞《新航路开辟成因浅析》

史料三   新航路的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由于欧洲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业危机促使欧洲人开辟新的航路,因为陆上交通被奥斯曼帝国切断,同时开辟新航路的条件也已具备。


(1)根据史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远航的条件及其目的地。
(2)根据史料二,概括欧洲航海业发展情况,指出其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3)根据史料三,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022-10-05更新 | 266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1讲走向整体的世界-纲要下-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处于封建鼎盛时期的葡萄牙冲在各国殖民扩张的最前列,其工商业基础十分薄弱,封建王权占统治地位,但却垄断了东方贸易。15721581年,荷兰资产阶级领导了独立战争,独立后的荷兰随即开始了海外殖民掠夺,巨额的殖民掠夺财富转化为资本积累,资本市场日趋繁荣,荷兰成为欧洲的经济领袖。它的威力主要建立在商业霸权之上,偏重商业资本发展的路径使荷兰到18世纪时国运衰落。17世纪下半期,英国从荷兰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到18世纪最后30余年,英国率先开始了改变整个世界面貌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最终将英国推上了世界霸主的宝座。回顾西欧这两个世纪的历史可知,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决定的社会结构先于制度变迁并决定制度变迁。

——摘编自潘悦《16~18世纪西欧诸国的经济兴衰与制度变迁》

材料二   18世纪欧洲内部变化过程中,比较清晰的一点大概就是西欧与东欧状况的明显差异。在通向近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秩序的变化、政治结构的革新等方面,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在发生明显变化的西欧,也是以西北欧,尤其是以英国和法国为先。在欧洲整体的分工体系中,通过将自己定位为向商业和工业发达、人口持续增长的西欧提供粮食的地区,东欧寻求到了新的出路。

——摘编自【日】森谷公俊等著《兴亡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18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先后崛起的首要条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无疑是西欧开始掌握主导权的分水岭”的原因。
2022-08-07更新 | 144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德国的黑格尔构建起“欧洲中心论”的基本框架。他认为,只有欧洲和欧洲民族才是“世界历史的中心”。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非欧国家历史地位的提高,西方一些历史学家逐渐意识到了“欧洲中心论”的幼稚与荒谬。尤其是二战以后,随着世界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建立在“欧洲中心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史学体系遭到了猛烈的冲击,西方史学界进行了认真反省与思考,一些学者如汤因比、斯塔夫里阿诺斯开始用全球文明的视野来重新考察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马世力《也谈“欧洲中心论”》

材料二   近年来,史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世界历史的整体研究,有关全球史的论著不断涌现。在全球史的起点这个问题上,主要存在着三种不同意见:一是1516世纪,二是1718世纪,三是20世纪。这三种意见的共同特点是认为全球史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某一阶段时才形成的,而不是在人类历史一开始就产生了全球史。

——摘自张一平《全球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欧洲中心论”受到冲击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选择你赞成的“全球史的起点”,或提出新的“全球史的起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兴起,使近东地区战争连年不断。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不仅控制了地中海的商业通道,致使北路交通基本断绝。欧洲商人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西欧国家组织多次探险,希望找到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如果从整体上讲,他们(土耳其人)并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出于他们的声名狼藉的消极和保守主义而增加向东方交通的困难……葡萄牙海外探险先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被威尼斯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排挤的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商人转而支持西葡两国开辟新的航路,因此推动葡萄牙寻找向亚洲的绕好望角之路。

——摘编自王三义《“土耳其人阻断商路说”与西方近东殖民》

材料三   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没有地理大发现,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性)转折。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历史·近代史编(上)》

(1)指出材料一、二对于“新航路开辟动因”的观点存在的分歧。你认同哪则材料的观点,说明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有关“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观点的理解。
2023-07-13更新 | 125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被西方学者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段时间里,希腊文化随着希腊人的足迹扩散开来,同时与东方诸文明进行。了深刻的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这种新文化也就是“希腊化文化”。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1500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欧洲人在这一全球历史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所以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连成一体的世界。1763-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对“希腊化文化”进行合理解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年后世界文化交流呈现的特点,并指出“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这一时期文化交流的历史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2年,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到达中国。1643-1650年,他游历江南诸多地方,致力学习汉文华语,阅读中华典籍舆志,对中国历史文化极富造诣。1650年,他被罗马教廷任命为杭州地区耶稣会会长。

1653年,卫匡国作为天主教耶稣会中国副教省代理人前往罗马教廷为中国礼仪辩护,最后以他的见解获胜。罗马教廷事后颁布敕令称,中国教徒的敬天祭祖尊孔等礼仪只要无碍于天主教的传播均可照旧进行。

1655年,卫匡国用西式方法绘撰、编著的《中国新地图集》在欧洲出版。这是一部完整的中国地理著述。全书内有17幅地图,中国总图一幅,直隶、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四川、湘广、江西、江南、浙江、福建、贵州、云南各一幅,此外,含日本地图一幅。该书双面印刷,还有171面志文,19面目录,可以查明包括长城在内的中国各地城关的经纬度,均按照省份和城市大小排列。在具体内容上,该书不同于中国官私地理志书偏重政治建置的风格;更好地体现了欧洲地理学所主张的综合性学科的性质。《中国新地图集》成为当时欧洲了解中国地理的必读之书,引起欧洲地理学界的重视,一经出版便被译成多种欧洲文字版本,产生了极大的反响。

——摘编自杨雨蕾《〈中国新地图集〉和十七世纪欧洲的中国地理认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新地图集》出版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地图集》的特点,并说明该地图出版的影响。
2024-03-11更新 | 115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雅安中学等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