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到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如果不存在从中世纪以来就形成的东西方贸易失衡及其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西方绝不可能在15世纪里发动地理大发现。”这句话表述的是(       
A.商品经济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B.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C.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D.科学技术发展支持新航路开辟
2022-07-27更新 | 591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西”的认识是渐进式的、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郑和时代又涵括了非洲东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所处地域比历业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远西“,以示与早年之“西”的区别。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加快了交流的进程。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三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时间

社会发展概况

14世纪

手工工厂出现,使用雇佣工人的租地农场形成;文艺复兴;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

18世纪

英国《权利法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宪法颁布;法国《人权宣言》;

19世纪

《拿破仑法典》;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   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确实比比皆是,然而文化差异却并非一定要以冲突为指归的。与文化的差异相并立的文化现象,还有一种是趋同,与差异相比,趋同的现象更起着主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时代已迅速减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正在明显地加强,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有约6000种语言,但是人类一定会找到他们共同的语言:和平、进步与繁荣。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眼中“西”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转型的背景。
(4)阅读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哥伦布在《航海日记》写道:“大批居民即会信奉吾人之天主教,二位陛下(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和国王斐迪南二世)即能取得大片领土和财产。这里所有人皆会成为西班牙臣民…当地黄金甚丰,还生产宝石、珍珠以及无数香料。还产大量的棉花,臣以为,无须送回西班牙,在当地即可卖好价钱。” 这段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天主教思想的演变B.欧洲殖民霸权的变更
C.新航路开辟的动机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4 . “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A.西欧传播天主教会的需要B.西欧商品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C.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D.西欧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取得进步
5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16世纪是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在西欧,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变化。人类历史的前资本主义时期因这个变化而归于结束,资本主义开始以其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出现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总序

材料二 在这世界里,前所未有地挤满了人——人们在巨大城市的人行道上互相推挤……在这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世界受到了来自传声筒的唱声的干扰,遭到了新闻标题以及电影和电视中的不断变化的镜头的攻击。这世界是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大宪章》(1215年)规定:贵族与教会权力不受国王的侵犯

《权利请愿书》(1628年)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三年法案》(1641年)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休会

《权利法案》(1689年)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则

——摘编自《英国宪法的历史沿革》


(1)材料一中推动“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国家是指哪些国家?
(2)依据材料二,概括工业文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归纳英国宪政发展的特点,并指出其对英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2022-07-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经常被用来作为中世纪结束与近代社会开始的标志…然而我们必须牢记: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一单个事件或条件可以真正标志着旧秩序的终结和新秩序的开始,新世界的发现并没有开创新时代,而是新时代发现了新世界。材料强调的是
A.哥伦布的历史贡献B.哥伦布的创举具有幸运的因素
C.肯定新时代的进步D.多种因素促成了哥伦布的创举
7 . 郑和下西洋开展“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最终无以为继,航海壮举悄然落幕。而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金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掀起了大航海的热潮。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     
A.获得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B.先进的造船技术
C.商品经济的开放和扩张性D.勇于冒险的精神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三者对应的分别是
A.西班牙、荷兰、意大利B.葡萄牙、英国、美国
C.英国、意大利、中国D.意大利、法国、中国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497年7月~1499年9月,达·伽马开辟了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的航海路线,1502~1503年和1524年又两次到印度,后一次被任命为印度总督。达·伽马的这一活动
A.使西班牙从海外获得了大量财富B.促进了欧亚之间贸易的发展
C.为麦哲伦环球航行提供了路线图D.促成了各地文明的会合交融
2022-06-03更新 | 80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①代表哥伦布开辟的航线B.②代表迪亚士开辟的航线
C.③代表麦哲伦开辟的航线D.④代表达·伽马开辟的航线
2022-05-30更新 | 34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