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图1是古巴比伦世界地图;图2是古希腊地理学家赫卡泰厄斯世界地图;图3是古罗马地理学家梅拉的世界地图,大约产生于公元前7世纪,以赫卡泰厄斯的世界地图为基础,是约公元1世纪复原版,以幼发拉底河为中心,周边为前6世纪复原版。图1—图3所示说明(     
A.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不断扩大
B.梅拉准确描绘了罗马共和国疆域
C.古希腊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帝国
D.公元1世纪前全球建立了全球联系
2022-08-08更新 | 26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2年7月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B卷)
2 .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二百六十多名船员分乘五艘帆船出航。他们此次航行的主要成果是(     
A.绕过了好望角,到达非洲东海岸
B.开辟了从欧洲到美洲的新航路
C.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D.完成人类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3 . 美洲金银的大量流入对同时代的东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所引起的欧洲社会财富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最终给予了君主专制政体以致命的冲击。英国比其他西欧国家更早地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新兴阶级对早期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反抗,是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推动下进行的。英国革命的胜利也为那些同受美洲金银冲击的西欧国家树立了一个成功的样本。

——据张燕宇、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整理

材料二   根据明亡时户部司务蒋臣的估计,其时全国银货约为2.5亿两,其中除极少量的国内银产外,二者之间的差额都源自海外贸易。晚明短短70多年的光景里,中国的货币存量起码增加了1倍以上。需要指明的是,以上这些数目仅包括中国与日本、西葡美洲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所得。此时,明朝的生丝以及丝织品的生产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明初苏州府吴江县仅种桑1.8万余株,宣德年间已增至4.4万余株,17世纪下半叶达到10万余株。突然扩大的海外市场和数额可观的白银流入为晚明中国商人提供了暴富之路。当时主要的大商帮,几乎都参与了对海外白银这一大块财富增量的争夺。

——据王涛《明至清中期中国与西属美洲丝银贸易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16世纪美洲金银的流入”欧洲的原因,概述其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指出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体现“保护私有财产的动机”的法律文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晚明时期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说明白银大量流入对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罗马帝国,中国丝织品物以稀为贵,以致不得不颁布一部限制奢侈法来禁止男子们穿丝绸衣服。在中世纪,元代中国的丝织品和绘画与意大利和文艺复兴的形成并非毫无关系。随着东印度公司的创立,东方的各种产品纷纷朝欧洲涌来,随之带来亚洲的各种艺术产品,尤其是中国某些艺术品。

——摘编自(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

材料二   地中海地区曾经使用的是一种横帆帆船,这种帆船在气候恶劣时较易于驾驶。阿拉伯人使用的是高大的三角形纵帆帆船,它操纵灵活,能逆风行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纵帆帆船传入地中海地区,进而传到大西洋。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设计师结合两种帆船的优点。制造出三桅船,可在任何天气里航行,使远洋航行成为可能。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在历史的长河中,19世纪成为一个突出的时期,这个时期欧洲统治者和知识精英坚信他们处在进步的最前沿,体现了世界顶级文明——如此露骨的自信在19世纪前不曾有过,一战以来也未再出现。

——据(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中国传入欧洲的文明成果有哪些,并结会所学知识概括其传播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欧洲是站在东方的肩膀上崛起的”……说法的合理性。(至少举二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以来欧洲人自信心下降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如图中③是某位航海家开创的新航路,该航海家是
A.迪亚士B.哥伦布C.达·伽马D.麦哲伦
6 . “……沿亚非利加南岸,逾好望角,达印度,回航以归欧洲。”下列关于这一航海壮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②开辟了欧亚之间新的海上航路
③完成于发现美洲大陆之后④将马铃薯等高产作物带回欧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君士坦丁堡在1453年陷落之后……拜占庭帝国不复存在,奥斯曼帝国成为……强劲对手。恰于此时,“欧洲”一词的使用频率逐渐多了起来。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印第安人遭到了欧洲人的征服。在这一过程中,欧洲人建立了对自己文明优越性的确认。此后,“欧洲”概念的使用渐趋增多,1751年,伏尔泰将“欧洲”描述为:“一种大的共同体被分为几个国家……即使分裂为几种信仰。它们都有同样的公共法律和政治原则,这是世界其他部分不知道的。”1830年,出现了“使欧洲化”这一动词,这个动词表达了对欧洲的一种理解,即欧洲把最高级的文明带给世界的其他部分。

——摘编自邝杨《欧洲观念的变迁:14921992


根据材料,指出“欧洲”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原因。
2022高二下·江苏南通·学业考试
8 . 某研究小组围绕“哥伦布”主题搜集了以下资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示意图中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的航行路线(用图中序号表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
(2)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
(3)材料三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相关材料。指出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A.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B.商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D.世界市场确立的途径
2022-02-24更新 | 1254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2022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水平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10 . 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的海上航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道的开通逐渐从梦想变成现实,越来越多的国家及公司开始着眼于这条航道的商业价值。下列航海家曾经为北极航道的开通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哥伦布B.麦哲伦C.巴伦支D.迪亚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