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全球航路的开辟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西欧人探寻南半球新世界从根本上是为了(     
A.开辟到达南半球的新航线B.扩大资本原始积累
C.推动世界联系加强D.提升本国国际地位
2 . 1596年,在阿姆斯特丹商人们的资助下,巴伦支带领3艘船开始了第三次探险。在这次航行中,他们不仅发现了斯匹兹卑尔根群岛,而且到达了北纬79°39'的地方,创造了人类北进的新纪录。巴伦支的航行不仅有详细的文字记载,而且他沿途还绘制了极为准确的海图。可见,巴伦支的航行(     
A.为哥伦布到达美洲奠定基础B.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
C.拓展了欧洲人对世界的认知D.促进了欧洲与大洋洲的直接联系
2022-12-10更新 | 2162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景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A卷)
3 .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土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作者意在说明(     
A.宗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B.宗教神权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葡萄牙的殖民重心是在西非D.新航路开辟得到了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522年,某国王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褒奖生还的18位勇士“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主要原因是他们(     
A.最早绕过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道
B.横跨三大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C.第一次到达印度,开通了欧亚之间的海上航路
D.四次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2022-09-29更新 | 52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西”的认识是渐进式的、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郑和时代又涵括了非洲东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所处地域比历业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远西“,以示与早年之“西”的区别。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加快了交流的进程。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三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时间

社会发展概况

14世纪

手工工厂出现,使用雇佣工人的租地农场形成;文艺复兴;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

18世纪

英国《权利法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宪法颁布;法国《人权宣言》;

19世纪

《拿破仑法典》;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   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确实比比皆是,然而文化差异却并非一定要以冲突为指归的。与文化的差异相并立的文化现象,还有一种是趋同,与差异相比,趋同的现象更起着主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时代已迅速减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正在明显地加强,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有约6000种语言,但是人类一定会找到他们共同的语言:和平、进步与繁荣。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眼中“西”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转型的背景。
(4)阅读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6 . 郑和下西洋开展“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最终无以为继,航海壮举悄然落幕。而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金银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掀起了大航海的热潮。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     
A.获得了统治者的大力支持B.先进的造船技术
C.商品经济的开放和扩张性D.勇于冒险的精神
7 . 15世纪初,一些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和印度位于大西洋的对岸;还有许多学者推断,从葡萄牙往大西洋一直向西航行便可以到达东方。上述认识(       
A.客观上推动了美洲的发现B.受到“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影响
C.得益于麦哲伦的航行经验D.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A.全球航路开辟的动因B.商业革命带来的影响
C.工业革命开展的背景D.世界市场确立的途径
2022-02-24更新 | 1258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海上航行了2 个月零9天之后,哥伦布和水手们终于到达美洲巴哈马群岛的华特林岛,他在兴奋之余也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所说"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由此可见
A.发现美洲完全出于历史的偶然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寻找印度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初步形成D.新航路开辟有深刻的经济动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0 . 开辟新航路的探险家都是西班牙或葡萄牙的资助下完成探险活动的,这主要是因为,与西欧其他国家相比,西、葡两国
A.王室大力支持B.地理位置优越
C.商业资本发达D.金银需求量大
2019-01-30更新 | 4226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期返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