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西红柿是一种全世界广泛栽培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至迟在公元前500年,西红柿已开始在墨西哥南部和其他地区被栽培。1519年以降,西班牙人科尔特斯一行征服墨西哥,并将西红柿献给了西班牙国王。16-17世纪,西红柿在欧洲多数地区只被当作观赏植物、药物,出现在庭院、花园、植物园和大草本植物的标本中,但意大利人除了用于做菜吃和作为水果零食生吃外,还独立研发了番茄酱作为佐料、调料和零食吃,甚至还改良了西红柿品种,使其产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这种新品种又从欧洲传回美洲,展示了螺旋式上升的内在规律。

约在1799年,英国驻叙利亚领事约翰·巴克把西红柿引种于叙利亚地区。19世纪西红柿在中东传开。在南亚,西红柿由葡萄牙探险家于16世纪传入引种于印度。西红柿在非洲传播的历史比较模糊混沌。

概而论之,就是各色欧洲白人、介于白人和黄人之间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都参与了美洲作物包括西红柿在非洲的传播。

中国种植的西红柿可能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由西方传教士传入。清末光绪年间,北京农事试验场开始种植西红柿并做食用菜果推广。新中国成立以来,西红柿的栽培食用和各种利用才得到大规模推广和普及。经过400年的发展演变,西红柿今天成了中国人最喜爱的某果之一。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生活。

——摘编自张蕾、孙静静《西红柿的世界发展传播史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个西红柿在传播中的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05更新 | 193次组卷 | 3卷引用:押第20题 世界现代化(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航路开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外学者对此有过许多论述,也存在一些不同看法。那么,开辟新航路仅仅是为了寻求黄金、白银、珍珠、宝石和香料,还是也有占地移民、寻找销售市场和争夺霸权等目的?哥伦布代表的是封建阶级,还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哥伦布的“发现”应怎样评价?是“全盘否定,坚决骂倒”,还是“基本肯定”?哥伦布是“殖民主义海盗”,还是“伟大的航海家”?

——摘编自赵瑞芳《“新航路开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五百周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新航路的开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4-05-13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番薯最先传到了菲律宾,在当地广为栽种,因而为了让与其贸易的褊建商人所熟知,这些商人在明末把它引入福建种植,“初种于漳郡,渐及泉州,渐及莆田,遮则长乐、福清皆种之”。后来,番薯从福建传入江浙,广泛种植,接着在其他地区也推广开来。花生,又名落花生,最早在福建引种。到了清代,花生在全国各地普遍种植。

大约16世纪末和17世纪前半期,已有一些中国商人、工匠、水手、仆役等,到墨西哥和秘鲁侨居经商或做工。由于他们是从福建月港经由马尼拉辗转而来的,因而被称为“马尼拉华人”,其中绝大多数为福建籍移民。据估计,从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移居拉丁美洲的马尼拉华人有五六千人。据记载,早在16世纪,墨西哥城和阿卡普尔科就已出现了“唐人街”或“唐人城”。

——摘编自林国平《闽人与海外农作物的传入》

提取材料中的一则或多则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评述。(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信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述准确全面。)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宋代前后,广东番禺就是全国五大甘蔗种植区之一。明清时期广东各府县都有种植甘蔗,尤以珠江流域的番禺、东莞、增城种植最多,“蔗田几与禾田等”。增城人陈忍庵,“往来于蔗畦稻田垄之间,躬树艺,自旦至暮不少休,收田圃之入以裕”。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蔗制糖,一次就卖给一个糖商五万片,其规模已相当可观。”广东的“香、糖、……诸货,北走球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

——摘编自陈学文《论明清时期粤闽台的蔗糖业》

材料二   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中南美洲成为全世界的蔗糖生产中心。起先是在西班牙殖民地牙买加等岛屿,然后转移到葡萄牙人的殖民地巴西。17世纪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建立种植园,成千上万的非洲黑奴被贩运到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蔗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商品,在美洲生产、在欧洲销售。18世纪之后,在英国,糖已经从一种奢侈品和稀有品变成一种日用品和必需品。

——摘编自(日本)北川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广东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中南美洲甘蔗种植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3)有学者认为,17、18世纪广东与中南美洲的蔗糖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两个多世纪以来,迁徙美国的大批移民有一个先来后到、逐步扩展的过程,移民祖籍国不断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其他国家,再扩展到非欧的亚洲、非洲(指后来的自由迁徙)拉丁美洲等广阔地区的阶段性特点……开国元勋们选择了祖籍国先进的欧洲文化与思想,在创建国家的同时也构建了一个精神上的美利坚合众国。随着不同文化背景的非欧新移民的不断涌入,在主流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得到巨大发展的同时,少数族裔的文化地位与价值观逐渐得到承认,文化传统得以保存甚至发展。移民群体在试图融入美国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美国文化……美国的多元文化并不是等量、平等意义上的多元。

——摘编自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据材料,概括美国移民社会形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美国移民社会形成的因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移民对美国文化的影响。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人来到新大陆后,陆续带来的旧大陆的农作物能够成功传播的并不多,但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新大陆得到推广。小麦是欧洲人的主食,白人离不开面包(小麦制成),同时往来于新旧大陆的交通工具只有船,但欧洲人不可能长期跨洋运送面粉,这样成本太高,运输量也有限,要解决面粉的供应问题,就只能在新大陆种植小麦。传教士需用面粉制作圣餐中的面包,于是在传教区附近广泛试种小麦。西班牙征服秘鲁之后,便在潮湿的低地试种稻、麦、甘蔗、香蕉等作物,西班牙人迪里昂曾谈道:“在阿雷基帕一带,小麦长势极佳,用其做出的面包非常好吃。”1776年,《美国农业》(杂志)也提道:“种烟草需要大量肥土。而谷物却不同,我们在原先种烟草的土地上继续种小麦,再适当施肥,便可获得丰收。”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道:“小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是获利的好产品。”对于美洲印第安人而言,最初种植小麦的原因有两点:一是补充本地食物及营养的不足;二是利用其冬天的闲暇时间,扩充作物种类。

——摘编自张兰星《旧大陆小麦在新大陆的栽种及传播

材料二   明清时期正是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人多地少,耕地不足,给粮食供给造成了极大的压力。而从美洲传入的玉米、番薯和马铃薯都是耐旱、耐瘠的作物,一般粮食作物难以生存的贫瘠土壤、深山苦寒地区均可种植,而且产量高。同时,牲畜饲养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是饲料,玉米粒含热量高,可消化性好,是发展畜禽养殖业理想的精饲料。据《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的统计,我国汉代栽培的蔬菜有21种,魏晋时期增加到35种(见《齐民要术》),至清代进一步增至176种(吴其浚:《植物名实图考》),其中有不少是新近引种的美洲作物,如南瓜、辣椒、番茄、菜豆、洋葱、荷兰豆等。我国原有蔬菜适宜夏季高温季节栽培供应的较少,一些美洲原产蔬菜种类的引种,改变了我国蔬菜供应短缺的问题,形成了大部分地区夏季以茄瓜果为主的蔬菜生产格局。明清时期美洲花生和向日葵的传入,为我国油料生产增添了新的原料,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食用油品种。因这些农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导致花生、烟草、棉花等作物市场价格远高于粮食作物,因此美洲作物商品性生产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成为农民谋生致富的一种重要手段。

——摘编自王思明《美洲原产作物的引种栽培及其对中国农业生产结构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小麦能够在美洲大陆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洲作物传播对中国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