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作物种植与经济生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农作物品种引进情况表:

时期品种(括号内为原产地或来源地)
汉唐时期“胡”字作物:胡麻(印度),胡豆、胡蒜(西亚、中亚),胡瓜(自西域传入),胡桃(波斯),胡椒(东南亚、南亚),葡萄(地中海地区)等
“海”姓作物:海棠、海芋(印度),海枣(西亚)等
宋元明清时期“番”字作物:番薯(中美洲),玉米(墨西哥),花生(南美洲),烟草(南美洲),占城稻(越南),高粱(从印度传入),番石榴(南美洲),番荔枝(美洲),香蕉、番茄、辣椒(墨西哥),南瓜(南美洲),橄榄(地中海地区)等

——摘编自《丝绸之路上中国作物品种的引进与输出》

材料二   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时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胡”“海”“番”农作物传入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出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现象的原因。
2024-04-20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三)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在陶器上我们能看到玉米神和玉米女神的形象,玉米神的前额高耸,头戴长长的穗状冠饰,象征玉米穗。玉米女神则刻意表现出腹部的皱纹,表明其具备生育能力。

——摘编自曾攀《陶器上的玛雅文明》

史料二   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史料三   1571年,德国开始大量种植玉米,称为“意大利玉米”。

——摘编自1962年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出版的《玉蜀黍专著》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引入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经突破9亿。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玉米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
3 .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陆续将旧大陆家畜家禽带到美洲。马在欧洲人征服美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被一些印第安部落迅速使用。某种程度上,正是因为有了马,阿帕奇人才能与欧洲人对抗300年之久。而当巴拿马的一个酋长在回答西班牙人给当地人带来的最大益处是什么时,却不假思索地说,是鸡蛋。这反映了(     
A.世界动植物的跨区域大范围交流B.美洲印第安人适应能力出众
C.物种引入对印第安人的多重影响D.旧大陆的物种数量非常丰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次全球化
●蒙古帝国(13-14世纪)
(游牧民+商人)
●欧亚大陆的圆环状网络
(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
1206年蒙古族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双即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大航海时代
第二次全球化
环大西洋世界(17-18世纪)
海洋势力
(印度洋、太平洋贸易)
17世纪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利玛窦和徐光启翻译《几何原本》。
郑成功收复台湾。
两次工业革命
19世纪的全球化
大英帝国
●海洋势力
支配了大西洋、印度洋与南海
(帝国路线)
●殖民地体制
支配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土地与人口。
19世纪中期的两次鸦片战争。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
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
1895年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

上图呈现:三次经济规模扩大的全球化阶段,中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信息提炼准确,论题鲜明,中外联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3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

——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1940~1944年,美国人口增长了4.7%,而全美高校授予学士学位的人数却减少了近33%,硕士学位人数减少近50%,博士学位人数减少30%以上。美国科技研发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在1945年给罗斯福总统的报告中,频频使用了“人才赤字”的概念。为此,美国政府为退伍军人提供大学教育、设立奖学金制度等,多管齐下,加快人才培养。人才赤字问题不仅未彻底解决,而且呈常态化趋势。

——摘编自梁茂信《冷战与美国人才吸引机制的形成(1945-1960)》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5~1960年美国出现“人才赤字”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上图呈现:三次经济规模扩大的全球化阶段,中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从材料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要求:信息提炼准确,论题鲜明,中外联系,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2-0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为了追逐香料贸易的巨大利润,在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的资助下,葡萄牙人向东方进行扩张,建立起欧洲——(印度)果阿——马六甲——澳门航线。这条航线最初主要是把马鲁古群岛(摩鹿加群岛)所产的香料运销到欧洲和中国。此后,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纷纷向东扩张,把来自东南亚的胡椒、肉豆蔻、丁香等香料成批运销到欧洲和中国、日本等地,并通过马尼拉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又传播到美洲,使亚洲市场与欧洲、南美洲连接在一起。

——摘编自许序雅《香料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物种大交换”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27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纽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明朝后期,玉米、番薯等美洲粮食作物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逐渐得到推广。番薯“亩可得数千斤,胜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大大缓解了“民食问题”,人们遂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劳动力和土地等去发展经济作物,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因此深受影响。而粮食生产革命和人口爆炸互为因果。清朝以来,人口压力不断增加,原本人烟稀少的广大山区,因为“老林初开,苞谷不粪而获”和番薯“备荒第一物”的特性,玉米、番薯等栽种遍野,“生齿日繁”。“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

——摘编自何炳棣、陈树平等的研究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的与“交流和联系”主题相关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洲作物的传入对明清时期中国的影响。
2022-08-15更新 | 20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1月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主观题
9 . 新航路开辟后的100年间,随着欧洲人入侵并在美洲建立殖民地,美洲的印第安人人口减少90%以上。与此同时,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贩卖到美洲。这意味着
A.横跨太平洋的贸易网络形成B.美洲地区社会发展进程停滞
C.美洲族群混合程度世界最高D.多元文明格局的平衡被打破
2021-06-01更新 | 1464次组卷 | 20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五校(贵阳民中 贵阳九中 贵州省实验中学 贵阳二中 贵阳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联合考试(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探险船队1492年起航之前,不仅是美洲大陆不为外界所知,中国和欧洲相互之间也了解甚少。然而,一个世纪之后,整个世界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西班牙的大型帆船航行到了中国的港口,带来了非洲人在南美采集的银矿;西班牙的商人们则从墨西哥的中间商那边买到了中国的丝绸;而寻找消遣方式的有钱人,纷纷开始点燃从美洲进口的烟叶。烟草、马铃薯、火鸡从美洲大陆传入欧洲,欧洲人则带着小麦、马匹和麻疹来到美洲。除了白银,欧洲人从美洲带来的农作物(土豆、番薯和玉米),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摘编自新闻晚报《“哥伦布大交换”如何改变地球》

材料二   19世纪末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从巴西进口咖啡,从智利进口硝酸盐,从阿尔及利亚进口铁矿石,从爪哇进口蔗糖。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当然,国外市场也为欧洲剩余的制成品提供了市场。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摘编自杰克逊·斯皮尔伯格《西方文明史》

材料三   大事年表:20世纪十大经济(据中国新闻社《迎接新千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哥伦布大交换”是如何改变地球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世界经济的突出特点及其成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并举例说明。
2020-02-20更新 | 14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三都县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