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下面是美国学者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一书的目录,从中可以看出贯穿全书的主线是(     
第一章发现新世界
第二章细菌战役
第三章旧世界植物、动物移居新世界
第四章哥伦布将梅毒带回欧洲?
第五章新世界作为旧世界的农场
第六章生物多样性遭破坏
A.说明美洲对全球发展的贡献B.论证世界近代政治格局形成
C.阐述疫病对人类社会的危害D.基于生态环境视角解读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现代史事(部分)

时间史事
1492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世纪初马、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55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世纪80巴西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蔗糖产地
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
17世纪初英国殖民北美
1700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18世纪初咖啡风靡欧洲和中东,巴西和印度尼西亚开始生产咖啡,新英格兰成为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17501850美洲人口增长6
1800运往新大陆的奴隶数量达到750
18501859世界贸易额增加了80%
1900年左右埃及的棉花种植造成200万农民失去土地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编制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3 . 16世纪5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将薯块传入西欧,18世纪因灾荒和饥馑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以上史实说明(     
A.马铃薯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B.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经济文化交流
C.食物物种交流是消除饥荒的主要途径D.美洲物种传播促进了欧洲的人口增长
2024-02-2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卷
4 . 甘蔗与蔗糖

多数学者认为甘蔗起源于印度,后被引入中国和东南亚等地种植。甘蔗制糖技术也起源于印度,后传入中国、波斯、大食等地,唐太宗就曾派使臣到印度学习熬糖技术。

由于日本严重缺糖,所以明清时期的中日贸易中,糖是运往日本的大宗商品,然后从日本换回大量白银和铜。

新航路开辟后,甘蔗又被引入美洲殖民地,催生了以蔗糖为重要商品的洲际贸易——“三角贸易”。甘蔗种植和熬糖需要大量劳动力,非洲黑人奴隶填补了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所带来的劳动力短缺。工业革命前后,源源不断的廉价蔗糖从美洲运往欧洲,进入千家万户,糖逐渐由奢侈品变为生活日用品,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糖不仅影响了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成为工人阶级卡路里的廉价来源。工人阶级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让人精力充足,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1884年以前,中国仍大量出口蔗糖,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后,中国已成为蔗糖进口国。

(1)依据材料,请绘制出制糖技术的传播路线。
要求:在答题卡上的世界地图中用箭头画出

(2)历史现象是紧密联系、存在因果关系的。从这一角度,依据材料和所学,结合15—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史实,解读甘蔗种植和蔗糖贸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世界咖啡传播与产区分布
6世纪咖啡原产东非,6世纪埃塞俄比亚人最早发现,而最早使用咖啡的是阿拉伯人,他们习惯于食用整颗咖啡豆来提神。
8世纪阿拉伯人开始大规模饮用咖啡,当时是当做酒和药品使用,以解决回教徒的困乏及保护人民的胃、皮肤和各种器官。
9世纪中东地区的伊斯兰教徒开始使用烘焙和研磨生豆的方法饮用咖啡,后来人们开始尝试用水来煮咖啡。
14世纪伊斯兰教徒禁止喝酒,咖啡作为酒的替代品不断扩展,最早的咖啡馆出现于土耳其。15世纪前,尽管人们食用或饮用咖啡,但咖啡主要用途还是在医药和宗教上。
15世纪土耳其人发明先把咖啡豆炒香再捣碎加水煮来饮用的喝法,风味改善很多,我们现今咖啡的喝法基本形成。
16世纪末麦加统治者发现讽刺他的诗歌竟是从咖啡馆流出,最先下令禁止咖啡。1511年麦加所有咖啡馆被迫关门,接着,伊斯兰世界的统治者和宗教领袖相继宣布咖啡为非法饮品。

——摘编自《咖啡发展史》丛书


提取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突出,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2-04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阜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因此,玉米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据此推知(     
A.世界饮食结构发生质变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物种交流助推殖民扩张D.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
7 . 16世纪末,中国福建发生饥荒,饥民依靠甘薯得以度荒。17世纪上半叶,英国人侵爱尔兰,捣毁庄稼,唯有生长在地下的马铃薯帮助爱尔兰人度过荒年。这主要说明农作物的交流(     
A.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B.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C.改变了当地的饮食习惯D.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024-02-01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人类发展史表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是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丝绸之路初步形成,隋唐尤其是唐朝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进入繁盛时期。随着造船、航海技术的进步,海运成本的比较优势,使海路逐渐兴起,陆路逐渐式微,海上丝路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并大有取而代之趋势。就中国而言,在统一的时代中原王朝国力强盛,国强则丝路盛,在分裂的时代中原割据、国力较弱时,往往周边民族或政权势力强盛,这时陆路丝路阻断甚至废弃。古丝路主要是一条商贸物资流通的通道,物物交换、货物交易是主要形式,输出的依次是以丝绸、瓷器、茶叶等为大宗的中国特色物产,输入的则多半是香料、药材、珠宝玉器、珍禽异兽等域外奢侈品。古丝路也是中外人文交流的桥梁和纽带,人员往来与文化交流、宗教传播等相随而至,对中华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摘编自《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材料二


——引用《中外历史纲要(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丝绸之路兴起和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航路开辟后世界发生的变化。
2024-02-01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4届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白银资本》的作者弗兰克在书中说,“历史学家已经知道欧洲是以自己为中心而组建一个世界”的说法,是完全反事实和反历史的。欧洲是用它从美洲获得的金钱,买了一张搭乘亚洲列车的车票。在此弗兰克强调(     
A.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中心地位B.白银是世界体系形成的主要动力
C.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体系形成D.殖民掠夺给美洲带来了深重灾难
10 . 一花一世界:由棉花部落到棉花帝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000年左右,亚非等地就已经形成多个独立的棉花种植和纺织技术中心,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商贸流通,称“棉花部落”。1497年,达·伽马抵达印度,对这片土地开始了暴力掠夺。后来棉纺织品成为东印度公司重要的贸易货物。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等欧洲强国在美洲侵占大量土地,靠着掠夺的财富,再到印度购买棉纺织品,作为“殖民商品”的棉花开始在欧洲大陆全面蔓延开来。

——摘编自张弛《长在树上的羊毛——细数棉花往事》

材料二

17世纪以前英国的纺织业主要以毛纺织为主,人们很少知道棉布。
17世纪晚期印度棉织品大量涌入英国,严重损害了英国国内毛纺织业制造商利益。
1700英国议会颁布法令: “绝对禁止印度、波斯和中国的印花织物输入”。这使
英国的工匠开始加大了对棉纺织品的仿造以便获取财富。
1765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
1785建成了第一个瓦特蒸汽机作为动力的鲁滨逊纱厂。
19世纪30年代英国拥有全世界棉纺锭总量的五分之三,是棉纺织业最强有力的主宰者。

材料三   从其原料生产来看,种植棉花在拉美地区、埃及、英属印度以及后来的美国南部,而在棉花的采摘上,雇佣的是廉价的、甚至是无偿的非洲黑人奴隶,它们为以英国为主的欧洲地区供应原棉。

材料四   下表为英国棉纺织品出口市场的地区分布和变化(1820-1860年)


棉布(100万磅)

18201830184018501860
欧洲(除土耳其外)127.7137.4200.4222.1200.5
土耳其9.540.074.6193.9357.8
美洲(除美国)56.0140.8278.6360.4527.1
美国23.849.332.1104.2226.8
英属东印度33.977.1145.1314.4825.1
爪哇等

29.9104.3324.2
其它各国

29.958.9214.7
合计265.1501.5790.61358.22676.2

——以上皆根据杨松《近代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研究》整理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航路开辟前后棉花贸易的不同。
(2)“不产棉花的英国却成为棉花帝国。”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