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烟草原产美洲,却成为全世界总产值最大的经济作物,并引发约五分之一的人有了抽烟嗜好。这反映了(     
A.各国人民习惯趋同B.贸易中心的逐渐转移
C.全球化的积极影响D.物种交流的消极影响
2022-07-1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州市部分高中教科研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新航路开辟后物种交流的特点:特点:范围具有____;交流就有双向互补性;欧洲具有主导性;内容具有丰富性;结果具有两重性(积极和消极);时间具有长期性。
3 . 新航路开辟前物种交流概况及特点:特点:新航路开辟之前,食物物种的交流主要是在____的地区和大洲内部进行,也有一些跨州交流。
2022-07-18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选必二)第2课新航路开辟后的食物物种交流(课前案)
4 . 美洲物种的外传
物种地区传入途径推广
玉米欧洲____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起初仅供观赏)16世纪中期在南欧广泛种植
17世纪成为仅次于小麦的粮食作物,传遍欧洲。
中国从西亚、中亚传入西北
从印度、缅甸传入西南
从菲律宾传入东南沿海地区
____时传入,先在边疆或丘陵地区种植后逐渐拓展到平原地区。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得到大规模推广。
马铃薯甘薯欧洲传入途径与玉米相似16世纪末马铃薯作为食用作物开始在欧洲推广,甘薯传入后推广较为缓慢。
中国____时传入中国,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
番茄
欧洲____人带入欧洲
(起初仅供观赏)
18世纪中叶开始食用栽培,经过改良培育,18世纪末新品种又传回美洲。
中国由欧洲传教士引入中国
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长期当做观赏和药用植物。
清朝____年间,开始作为食用蔬菜种植
辣椒欧洲____世纪传入西班牙
16世纪传到英国和中欧各国
中国____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称为“番椒”
西南、中南地区气候潮湿,辣椒较为流行


5 . 某学习小组以“走向整体的世界”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时,做了如下设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走向整体的世界


材料二   15751815年,每年驶往马尼拉的中国帆船通常在20~60艘。据估计,15651820年间,墨西哥向马尼拉输送的白银约4亿比索,绝大部分流入了中国。随着贸易的发展,阿卡普尔科由一个偏僻小镇一跃而成为墨西哥著名港口。福建漳州的月港是丝银贸易的重要口岸,很快由一个小渔港发展成沿海商业城市。


——整理自刘文龙《马尼拉帆船贸易》


(1)将材料一中的知识体系补充完整。
(2)对材料二中的“马尼拉帆船贸易”进行评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大陆生产了大量的白糖,白糖又大量流入欧洲市场。白糖本来属于奢侈品,而今成为大众化的调味品,这就是白糖革命的结果。这样一来,有必要进一步增加白糖的消费量。在这种情况下,欧洲人开始从也门的摩卡港进口咖啡。咖啡本来是伊斯兰世界的饮品,这时也开始被欧洲人接受。白糖配着咖啡、红茶来饮用,产生了新的嗜好和文化。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

材料二   1621年,荷兰人终于组建了“西印度公司”。1621年6月3月公布的特许状授予该公司在美洲和非洲西部航行,征服以及贸易诸方面拥有24年的垄断权。荷兰曾占领南美洲的圭亚那、西印度群岛的一些岛屿等地,并在北美建立了新阿姆斯特丹(后更名为纽约)殖民地。

——摘编自顾卫民《荷兰海洋帝国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白糖消费量增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荷兰西印度公司的建立对美洲和非洲西部的共同影响。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革命的表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后,海员们把人类可居住的土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生物交互网络。欧亚大陆的小麦、大麦、水稻等和非洲的山药、秋葵、西瓜等都在美洲找到了合适的生存空间。美洲则向世界贡献了玉米、马铃薯、番茄、可可等,甚至将烟草推广至全世界。至1819世纪,有意引入物种已成为越来越制度化的事务,如英国探险家将橡胶树的种子带到英国,后在马来西亚广泛推广,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橡胶种植园经济。

——摘编自约翰·麦克尼尔《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材料二   两宋以后,对富庶南方的持续开发,使人地矛盾日益加剧,人们被迫开发其他地区的贫瘠土地,中国地理环境面临一种窘迫境地。而来自美洲的玉米和土豆亚不仅能够在西北干旱和热量不足的地区生长,“荒丘之区,向所弃之地”也可种植,其产量高、易保存的特点,使小农不仅可以依靠它们度过灾年,还可将宝贵的稻种保留下来以备春耕。番茄、花生等作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副食品缺乏的情况。基于此,虽然明清时期中国耕地只增加了4倍,但人口却能增加6倍。此外,新作物的种植普及也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进行丝绸等物品的生产和更多富余的土地用于经济作物的种植。

——摘编自罗振嘉《东亚前近代社会的形成探析——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为视角》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后世界物种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后的物种交流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2-07-1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考古学、遗传学和语言学的研究表明,玉米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沿安第斯山麓的狭长地带,玉米是从大刍草直接演化而来的,人类驯化栽培玉米至少已有七千年的历史。149211月,哥伦布及其伙伴在西印度群岛发现一种新奇的谷物——玉米,在1494年的第二次航海归来时将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了西班牙国王,随着16世纪世界性航线的开辟,玉米沿着新航线开始了它的环球旅行。据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玉米传播到世界各地后,在不同环境下产生了变异百出、丰富多彩的类型。

材料二   玉米在欧洲各国文献上首次出现的时间,不能代表玉米最早引进和栽培的时间。因为当时欧洲人主要以小麦和豆类以及稍后引进的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重要。直至18世纪以后,由于接连不断地发生饥荒,玉米才在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在人类的帮助下,经历了400多年的环球旅行之后,终于在世界适宜生长的地区安家落户,发展成为重要的栽培作物。现在,玉米已跃升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谷物粮食作物。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冬屏亚《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玉米传播产生的影响。
10 . 15世纪90年代以前,运到欧洲的香料远不能满足欧洲人,但欧洲人对香料的癖好席卷一切,这一习惯持续到17世纪中叶,当另一类新的特殊口味的消费品,如咖啡、茶叶、巧克力等成为广大居民消费对象时,香料不再是人们奢望难求和大量使用的调料了。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交流B.提升了欧洲人生活水平
C.颠覆了欧洲的饮食文化D.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