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0 道试题
1 . 在美洲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3种外来植物,但1个世纪后,就有了91种外来植物,其中欧洲植物占了当地总植被的一半。187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有153种不同的欧洲植物,50年后,潘帕斯草原上只有1/4的植物是原生植物。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加深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C.美洲农业耕作方式发生改变D.各洲文明双赢的契机
2 . 17—18世纪,随着玉米单产和总产的增长,欧洲的小麦价格已经是玉米的两倍。玉米成为意大利中北部人的日常饮食,且常常是穷人的主食。这表明(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物种的改良B.新航路开辟推动饮食结构变化
C.物种交流引发了欧洲价格革命D.物种交流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
2022-07-11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卷)
3 . 下图是某一时期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情况(单位:百万)。据此可以推知(     
A.移民欧洲导致拉丁美洲人数减少B.物种交流促使全球人口数量增加
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亚洲经济发展D.殖民侵略客观推动非洲摆脱落后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92年以后的玉米、马铃薯传播示意图

——据(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二

咖啡原产于非洲,6世纪传入阿拉伯半岛,15世纪后传播到欧洲。17世纪初,威尼斯商人开设了欧洲第一家咖啡馆。此后,英国的牛津、伦敦,法国的巴黎、马赛等地也相继开设咖啡馆。17世纪中叶,荷兰人将咖啡移植到锡兰岛,后传到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18世纪初,咖啡推广到北美。

——据《经济与社会生活》

材料三

滇池被誉为“高原明珠”,是昆明市的“母亲湖”,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不断加强滇池治理的力度。1982~1995年,由巴西引入水葫芦,净化了滇池水质,增加了水面绿色植被,但也抑制了湖内其他植物生长。1997年后,从墨西哥引入小龙虾,有效治理了绿藻、红藻污染,滇池水质明显改善,但小龙虾繁殖过盛,影响了本土鱼类生长。

——据李玲玲、刘秋琳《从启动治滇到精准治滇,细数滇池治理历程及转变》


(1)有学者认为,材料一中的现象引发了中国明清时期的“经济与社会生活”变动,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咖啡为例,说明全球性物种交流的重大意义。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物种交流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022-07-09更新 | 27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翻看史料时发现,16世纪中期,一场西班牙诉案的当事人迭戈(中国人)叙述道:(我和十四五位同乡)被西班牙人卡斯塔涅达从中国宁波带往秘鲁的利马,接着经由陆地到达尼加拉瓜、巴拿马等地,最后回到西班牙。”该叙述可以用来研究(       
A.西班牙司法的公正性B.西班牙殖民者与华人的矛盾冲突
C.中国古代外交的概况D.新航路开辟后人口的世界性流动
7 . 传统的欧洲作物,无论是小麦、大麦、燕麦都是冬季或春季作物。仲夏后通常是饥荒的季节,而玉米恰好在这个时段成熟,利用夏季闲置的土地,而且产量大大超过了它们,玉米得到了一个“灾难时期的生命线”的称号。由此可见,玉米种植(     
A.提高了土地利用率B.有利于缓解饥荒
C.改变农业生产结构D.促进了人口增长
2022-07-06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长寿区七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新航路开辟后,首先在意大利,其后在北欧,出现了一些强大的金融业家族,伴随着海外冒险活动,商业投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股份公司的出现更为海外贸易积攒了经济力量。当时欧洲的这些状况(     
A.推动了工业革命发生B.引发了黄金崇拜的热潮
C.促进了物种的交流D.加速了商业格局的变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17世纪英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中等阶层兴起并迅速上升为社会的中坚阶层,据社会史学家的说法。市民既包括财产市民,即商人、企业家、大农场主和手工工场主等、又包括文化市民、即那些拥有学识的专业人士等,这两类群体是城市的精英群体、构成了城市的中等阶层,中等阶层本身具有的社会开放性促使各类群体纷纷浦入,社会流动加快,社会结构更趋合理、从而保证了社会良性运转,社会转型平稳过波。另外、中等阶层在教育方面既是受益者又是引领者,推动了这一时期“教育革命”的形成和发展。同时、中等阶层在以上各方面的合力作用下。建构了本阶层独有价值观及社会认同,并成为民众普遍向往和追求的社会新风尚。

——摘编自郝英杰《16-17世纪英国中等阶层研究》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后,商品市场、近代工业化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等都深刻撞击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社会,动摇着封闭的社会阶层体系。一方面使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各主要群体自身发生了重大转变,造成传统社会内部具有单一流动途径的阶层体系发生裂变,“士、农、工、商”的旧格局不复存在。与此同时,伴随社会经济的新变动和国家政策的指向,使传统“四民”结构中的商人群体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并且此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力量,如:市民阶层、新知识分子群体等。晚清以来社会群体的变动代表着阶层结构的演化方向:一方面表现为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和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新旧两种阶层结构的混合发展。同时,无论是新生的社会群体还是旧有的社会力量,其发展都不够成熟且带有畸形的特征,难以单独组合成完整的社会阶层体系。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7世纪英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相较于16-17世纪英国、指出近代中国社会群体变迁的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群体变迁的认识。
10 . 1571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马尼拉后,建立了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中国与西属美洲的联开始了约250年的大帆船贸易.在此期间,大量生丝及丝绸流入美洲,美洲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大帆船贸易(     
A.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B.促进了印度洋地区贸易发展
C.造成了明清时期中国经济的凋敝D.有利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