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马铃薯传入英国,很长一段时间种植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其近邻爱尔兰岛上由于自然环境限制,小麦生长受限,因此大力种植马铃薯,人口也出现了大规模地增长。1617世纪的英国经常发生粮食歉收,一些农学家大力推广马铃薯,称之为丰富之根怎么推广都不过分。此后,马铃薯逐渐成为英国饮食文化一个重要部分。

——摘编自鲁青《土豆征服世界的历史》等

材料二   下表为1617世纪西欧以白银计价的小麦价格指数变化。(每一数据为前后20年的平均价格,以1510年价格指数为100


——摘编自斯利彻范,巴思著《西欧农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铃薯在英国推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16、17世纪粮食价格上涨的影响。
2021-11-1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17世纪,秘鲁所产小麦供应巴拿马地区,甚至被运回西班牙。到了17世纪末,稻、麦等谷物已经成为北美佛吉尼亚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地农民在1697年谈到:“小麦、稻、玉米、燕麦在此长势良好,收割后,被大量卖到巴巴多斯、里沃德岛、新英格兰等地。”这说明(     
A.市场潜力推动了小麦在美洲的传播
B.小麦的特性决定其必将在美洲得到推广
C.小麦依靠工业革命获得了快速推广
D.美洲的物种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方式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烟草、棉花乃至后来的靛青曾为殖民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它们作为主要作物的时间并不长,是甘蔗拯救了西印度的种植园主们。

由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源源不断,蔗糖很快在欧洲市场上获得了价格优势,种植园主们也顺应形势变化,逐渐转向种植甘蔗和生产蔗糖。尽管加勒比海地区的圣基茨、巴巴多斯和马提尼克这些地方最先种植的作物是烟草,但是到17世纪中期时,殖民者们已经普遍放弃它而选择种植甘蔗了。

——摘编自王倩《“蔗糖革命”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欧洲早期引进的茶,味道苦涩,人们喝它容易引起饥饿。随着糖的“加盟”,茶就流行开来了。17世纪,工人阶级中开始出现了茶歇,在工作间歇喝茶休息。加糖的茶能迅速补充热量,像兴奋剂一样能让人精力充足。到18世纪末,在乡村生活中,加了糖的茶已逐渐替代相对昂贵得多的牛奶,大量英国穷人习惯饮用加糖的茶,是因为这种茶比牛奶和麦芽都便宜,并且其中的糖分具有提神作用。

——摘编自(日)川北稔《一粒砂糖里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美洲甘蔗的种植作出合理的解释。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蔗糖引入欧洲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冲破了传统的朝贡贸易体制,把晚明中国带进了“全球化”贸易的新潮流。15世纪末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占领印度西海岸的贸易重镇果阿,随后又占领了马六甲和香料群岛。1557年后又以“租借”的手段使澳门成马一个贸易基地。这样葡萄牙以澳门为中心进行转口贸易,把中国市场卷入“全球化”贸易的网络中,使中国经济面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新格局。葡萄牙人把中国的生丝、丝织品、黄金、瓷器等商品,从澳门运往果阿,其中数量最大的是生丝,从果阿运回澳门的商品以白银为大宗。随之而来的西班牙人把运到马尼拉的中国商品运往墨西哥。随着“马尼拉大帆船”的蓬勃发展,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生丝与丝织品以及棉布,主要来自太湖周边的长江三角洲,这种外向型经济,必然带动这一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海外市场刺激了这个地区蚕丝生产事业的发展,使人民就业机会与货币所得大量增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应了非洲复杂的气候环境,使干旱缺水的非洲得到了可靠的食物来源。玉米引入中国,丰富了食物种类,扩大了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马铃薯提高了欧洲抗饥荒能力,加速了欧洲人口的增长。1500年前后,亚欧人口约为4.25亿;1700年前后,达到7.2亿;1800年前后,已经突破9亿。

——摘编自《经济与社会生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16世纪世界贸易的特征及对当时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玉米和马铃薯物种交流的传播路径,并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物种交流的影响。
(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哪个角度考量一个国家兴衰?扼要说说你的依据。
2021-11-04更新 | 27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哥伦布交换”是全球性交流的一种重要模式,是指由于哥伦布及其水手的远洋探险,导致植物、动物、粮食作物及人口和病菌的全球范围传播的现象,下列有关这一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欧亚大陆的马牛被引进到美洲,美洲的葡萄、花生等农作物也流向世界各地
B.欧洲人迁移到美洲,非洲黑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欧洲,成为廉价劳动力
C.欧洲殖民者带来的病原体使美洲黑人人口锐减
D.美洲的玉米甘薯引入促进中国明清时期人口较快增长
2021-06-17更新 | 34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检测卷(新教材新高考)-专题13走向整体世界
6 . 下图是《真实的美国奴隶制》一书的插图,描绘了19世纪初一队奴隶走过国会大厦的情景,他们高唱爱国歌曲《美国万岁》,嘲讽当时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有关此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国会大厦位于费城B.当时戈雷岛在英国控制之下
C.美国宪法未体现天赋人权原则D.该贸易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
2021-06-02更新 | 289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5月仿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烟草、可可和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世界各地。其中,马铃薯由于产量高、种植易、烹制简单等原因,到17世纪末已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并使人口得到快速增长。这说明了物种交流
A.改善了人类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到来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生活
8 . 世界历史是各民族文明的发展史,也是各地区文明的交流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750年到1918年的历史是复杂的,这主要在于西方军事和工业实力的增长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反应。

其一是融入扩大中的西方文明。随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些强大的移民国家在19世纪的出现,西方世界扩大了。这些移民国家对西方模式各自作出了重要的修改。

俄国和日本都进行了规模巨大的内部改革,他们模仿了西方关键性成就,但并没有完全西化。

中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都遭到西方帝国主义掠夺。但是这两个国家在内部积弱、外患频仍,徘徊于如何有效对抗西方挑战的诸多选择时,都保持了一定形式上的独立。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国家也跟上了改革的潮流,但是却受到了严密的经济封锁。世界上其余大部分地区则被彻底殖民化了。

对工业化的帝国主义西方的不同反应影响到各传统文明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等《全球文明史》


(1)撰写一段关于美国在1750—1918年逐步成为“强大的移民国家”的文稿。(要求:首先写出主题,主题要紧扣材料及所学知识确定;文稿要结合主题展开,能反映美国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过程完整,观点鲜明,逻辑清晰。)
(2)文明交流方式呈现多样化。结合材料,谈谈你对1750—1918年世界文明交流的认识。
2021-05-08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考历史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重庆地区专用)
9 . 在墨西哥城繁华的卡德纳斯大道“三文化”广场上,至今屹立一碑,碑文对16世纪初西班牙人征服墨西哥作如是评说:“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主要说明
A.人口流动推动文明交融B.全球普遍联系逐渐建立
C.自由移民促进美洲发展D.人口迁移导致“人口置换”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