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3 道试题
1 . 当代英国汉学家魏根深在北京做过一个实验,让饭店厨师按照《齐民要术》中的菜谱做菜。他认为:“花生油、糖、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的缺席,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休憩。”然而,大多数中国客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中国菜。这表明(     
A.物种全球交流促进饮食文化变迁B.新时代社会大众的物质生活丰富
C.经济全球化程度已进入纵深阶段D.中外餐饮文化交流互动的频繁性
昨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5届四川省巴中市高三上学期““零诊”考试历史试题
2 . 据统计,640种世界最重要的人类种植作物中,约有100种来自“新世界”,其中最有价值、影响最大的食用作物有玉米、番石榴、花生、马铃薯、甘薯、木薯、菠萝、番茄、辣椒、可可等。这一现象源于(     
A.工业革命推动的全球扩张B.全球航路的开辟和扩展
C.地理大发现后的价格革命D.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2024-09-03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3 . 美国学者劳伦斯在其著作中说道:“16世纪欧洲人用新的研究方法对旧观念做了新的诠释,有学识的居民都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充满变化与新奇的时代。”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的“变化”的是(     
①伴随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的作物陆续传播到欧洲
②西欧多国进行宗教改革,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③各国主权意识加强,确立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
④伴随着殖民扩张,商业贸易发展,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4 . 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识,是文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北魏文成帝时期的墓葬壁画中,除保留驱狗放马、弯弓射箭、集体狩猎的游牧生活场景外,开始出现养殖耕牛,从事农业生产的画面。北魏孝文帝时期墓葬出土文物中,反映农业生产的器物、画面数量日益上升,以往的集体狩猎等场面逐渐减少。

——摘编自《山西北朝文明漫谈》

(1)材料一中从北魏文成帝到北魏孝文帝墓葬壁画内容的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现象?促成这一变化的方式有哪些?

材料二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摘自初中历史教科书

(2)结合材料二简述罗马征服世界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那时候的美洲还是土著印第安人的地盘,欧洲人去到那里之后,本来准备挖矿,结果没挖着就开始种植烟草,出口到欧洲。原来美洲是没有蚯蚓的,是英国轮船的压箱土带来了蚯蚓,让美洲的土壤变得肥沃,更好的种植烟草,从而出口全世界……瓦特的蒸汽机的汽缸需要密封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橡胶树原产于南美洲的尼罗河流域,当地人早就用它来做防水的衣服。经过研究,硫化橡胶代替了前面的木材软金属密封材料,广泛的运用于各种机械中。

——《1493·物种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3)材料三中的物种交换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物种交换产生的影响。

材料四   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极大地推动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互联网为标志的科技革命,从时间和空间上缩小了各国之间的距离,促使世界贸易结构发生巨大变化,促使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它不仅对生产超越国界提出了内在要求,也为全球化生产准备了条件,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

——《经济全球化》

(4)材料四中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什么?我国为适应全球化潮流做了哪些努力?
2024-08-27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来自欧洲的马使美洲原住民部落变成使用马匹狩猎野牛的游牧民族,来自美洲的番茄在意大利成为制造番茄酱的原料,在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已经走向灭绝的蚯蚓再度在这片大陆出现并扩散,促进土质改善。这些现象说明(     
A.殖民扩张中断文明进程B.世界各地建立紧密联系
C.欧洲文明影响世界格局D.物种交换推动社会发展
2024-08-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旭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世界棉纺织业史大事

时间事件
公元前5000年南亚印度河流域、南美洲印加帝国的居民种植棉花和使用棉布。
公元前1200年中国海南岛、福建、广东种植棉花并纺织成棉布。
公元前500年印度棉织物传播到波斯等地区。
901-1000年阿拉伯人将棉花种植与纺织传入西班牙。
1227-1279年元代黄道婆传播和改革棉纺织技术,长江中下游地区棉纺织业发展。
1733年英国凯伊发明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效率,刺激了对棉纱的需求。
1785年苏格兰T.贝尔发明的滚筒印花机投入生产;英国E.卡特赖特发明动力织布机;法国利用氯水等对棉植物纤维漂白。
1819年中国棉布大量输入欧美。
1889年中国第一家近代棉纺织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工;美国第一家纺织院校北罗来纳州立大学纺织学院成立。
1909年中国杭州工业学堂开设机织、纹工两科,并推广使用近代织机。
1926年日本丰田佐吉制成自动换梭织机。
1950-1968年中国棉花生产经过三次大规模换种,原棉几乎全部换用细绒棉。
1970年日本制成喷气纺纱机。

——据高汉玉、王裕中、包铭新等相关著作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若干相关联部分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8-0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练习(三)历史试题
7 . 同学甲在某次主题探究活动中搜集了关于“蔗糖革命”的材料:据此推测该同学此次探究活动的主题为(     

欧洲人最初只知道蜂蜜是甜味,洁白的砂糖传入欧洲,最初用于治疗肺病,后来作为甜味剂用于酿酒、面包加工等。砂糖仅限于上流社会使用,是纯洁和权势的象征。甘蔗种植技术和制糖之术沿着十字军东征的路线传到了欧洲。哥伦布把甘蔗带到了加勒比海地区。此后,加勒比海诸岛的社会结构、经济方式都或早或晚地发生了变化,历史学家称之为“蔗糖革命”。

A.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B.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C.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D.古代丝绸之路的影响
2024-07-26更新 | 29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甘蔗的传播与蔗糖贸易

甘蔗的原产地可能是新几内亚、印度或者中国华南地区。

中国是最早栽培甘蔗与制糖的国家之一。楚国已经开始种植甘蔗;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蔗已在南方广泛种植,并开始制造蔗糖;唐太宗曾派遣王玄策使团到印度学习熬制蔗糖技术,唐高宗时期开始引进印度的砂糖制法。

公元6世纪,波斯萨珊王朝国王库思老一世将甘蔗从印度引入伊朗。阿拉伯帝国的崛起对印度甘蔗种植和蔗糖的对外传播起了加速推广作用:8到10世纪,甘蔗种植已遍及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亚半岛等地。但对中世纪的欧洲而言,蔗糖是典型的奢侈消费品,只能是上流社会和富裕阶层才能消费得起。

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到达美洲后,甘蔗开始在加勒比海地区种植。1523年,西班牙人开始在墨西哥大规模种植甘蔗。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里,葡属巴西和英法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甘蔗种植园经济兴起,世界蔗糖生产和贸易中心转移至美洲。甘蔗种植与奴隶劳动密切相关,据估算,从1500年到1840年,大约有1170万非洲人被绑架贩卖至美洲各地。17、18世纪以来,糖开始成为更多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必备消费品。19世纪时,在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下,甘蔗种植区域和蔗糖生产地进一步向全球扩散,西班牙殖民地古巴逐渐成长为新的世界糖业中心。大约1850年以后,蔗糖已经深深融入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迈向了消费大众化的时代。

——据季羡林《糖史》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甘蔗栽培与制糖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甘蔗的传播与蔗糖贸易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7-2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小历同学在进行主题学习时,搜集了如下材料,据此推断,他所学习的主题是(     
序号历史材料
欧洲人大批来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为奴隶卖到美洲
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从巴西进口蔗糖
欧洲人将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体带到美洲和大洋洲
A.商品的世界性流动B.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C.经济全球化的到来D.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10 . 玉米的到来,使欧洲南部的农村景观、农业传统、饮食习惯和整个生活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由于玉米种植方便、价格低廉,一方面为土地领主和新的中产阶级带来了财富,另一方面日益成为普通民众的食物。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B.首次环球航行完成
C.三角贸易的进行D.东印度公司的成立
2024-07-14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