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航路推动“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2 道试题
2022·河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从1519年开始的100年里,墨西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2500万,因天花、麻疹等病死亡只剩下75万。欧洲人将牛、马、羊、猪、小麦、葡萄、橄榄等带到美洲。据统计,现今世界上种植最多的粮食作物,大约有1/3起源于美洲。这些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A.殖民扩张加速社会转型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步D.资产阶级统治在各国相继确立
2024-02-07更新 | 18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押题金卷》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

全球物种大交换过程中,土豆传入欧洲。18世纪60年代,经济学家亚瑟·扬游历英格兰东部时看到了一个即将进入新时代的农业世界。因为土豆如此高产,以食物热量的标准来衡量,其最实际的结果就是令欧洲的食品供给增加了一倍。在土豆种植国,常常发生的饥荒几乎消失了,一条长达2000英里的种植带从西边的爱尔兰一直延伸到了东边俄罗斯的乌拉尔山脉,土豆的到来终于使这片大陆能够为自己供应正餐了。

在亚瑟·扬之后数年,亚当·斯密注意到,爱尔兰人除了土豆没有什么可吃,却依然能够保持身体健康,因为吃土豆,他们也是欧洲营养状况最良好的人,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的人们,不再会轻易被那个年代最大的杀手——传染病——害死了。亚当·斯密得出结论:“同样数量的耕地将会养活多得多的人口,人口将会增加”。事实证明,土豆被引进欧洲一个世纪后,欧洲人口总量大概翻了一倍。后来有经济学家说:“土豆的引进对近代时期的影响堪比蒸汽机的发明”。

——摘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土豆VS蒸汽机,哪个更伟大?”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说明。(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花病毒是随着新航路开辟传入美洲的。私人船主、船员通过贸易站频繁与土著接触,把天花传播到印第安人当中。携带病毒的传教士在印第安村落之间来回奔波,成为引入和传播天花的导火线。人们感染天花病毒后,病毒在携带者体内存在一周或更长时间。1520年,西班牙征服者科尔特斯带领军队在攻克特诺奇提特兰时,天花感染当地印第安人并大规模流行。1588年,天花波及整个南美大陆。天花登陆美洲造成印第安人口急剧减少,殖民者重新考虑种植园和矿井的劳动力来源。天花不仅击溃了印第安人的抵抗力,也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冲击。印第安人不再相信神的庇护,转而信仰“欧洲上帝”。天花大流行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少数幸存者也无法保存印第安人传统文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被“植根”在美洲大陆,有些地区出现了西班牙语和土著语并存的现象。为了减少天花大流行造成的损失,西班牙国王赦令医师领导皇家慈善疫苗远征活动,进行过6万多次的疫苗接种,对控制天花在美洲的流行意义重大。

——摘编自刘去非《16—17世纪西葡殖民时期美洲天花大流行的特点及其影响》


(1)据材料概括天花在美洲传播的途径及特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在美洲传播带来的影响。
4 . 1575年,哥伦比亚的考卡山谷开始种稻。17世纪初,巴拿马每年向秘鲁运去数量不少的稻米。之后,委内瑞拉及巴西也开始种稻,供当地食用。美洲水稻的种植主要得益于(     
A.新航路的开辟B.中美间的朝贡贸易
C.黑奴三角贸易D.美洲农业科技进步
2023-01-09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漯河市第四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达标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5世纪末开始的“哥伦布大交换”,将来自旧大陆的动物如猪、马、牛、羊、狗、猫、鼠等,在美洲进行了大量繁殖,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牲畜丰富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不少部落成为游牧族群。据此可知“哥伦布大交换”(     
A.改变了新大陆的生产方式B.确立起欧洲对世界的主导
C.促使各地的物种日益趋同D.中断了美洲传统社会生活
6 . 有西方学者写道:“在人口密集并极易受到疾病侵袭的中美和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口数量有代表性地下降了90%”“殖民当局的慈善态度也无济于事。没有一个帝国政府像西班牙在新大陆的殖民当局那样,持久而徒劳地立法保护天花感染者。”这表明(     
A.病毒是印第安人口减少的主因B.西班牙重视保护印第安人健康
C.该学者极力淡化殖民主义罪行D.气候环境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
7 . 为了探究新航路开辟后高产农作物在中国的传播,某同学收集了如下四则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万历)闽书》记载:麦,有大麦,有小麦,有荞麦(秆红花白,实三棱而黑,秋花冬实),有纊麦(类麦而壳稍异,福州日米麦,泉州日蔚麦,兴化日積麦,福宁州日玉麦,惟擴为古名)。

——摘自郑伟等《玉米在四川的传播及对四川饮食文化的影响》

材料二   明万历四年(1576)《云南通志》载:在姚安府、蒙化府、永昌府、鹤庆府、北胜州.、顺宁府条下均有“玉麦”的记载。

——摘自刘超建等《由外而内:回疆玉米种植问题的再探讨》

材料三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平凉府志》载:“番麦,一名西天麦,苗叶如蜀袜而肥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

——摘自刘超建等《由外而内:回疆玉米种植问题的再探讨》

材料四   一自珠崖到海滨,蔓山遍野总相因。托根得地能繁衍,结实随时任屈伸。甘比水芝堪佐酒,功逾山药可疗贫。南邦处处传佳种,荒歉常供世上人。

——清朝黄名香《咏金薯》

(备注:材料中的玉麦、番麦学者大都认为是玉米的代称,金薯是指红薯;万历,1573-1620在.

位;平凉位于今天甘肃省平凉市。)


(1)根据上述材料,推测玉米传入中国的可能性路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
(3)除上述材料外,研究明清高产农作物的传播还可以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2022-12-29更新 | 14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朝人口估计有3000万,但到西汉初大约只剩下1500万至1800万,至公元2年增加到6000万。东汉初,总人口下降到3500万,157年后,才重新突破6000万。三国鼎立期间,人口仅存约2300万。西晋人口约有3500万,此后人口多次出现大幅度下降,直到609年,才恢复到6000万左右。唐初人口仅有2500万,至755年又增至约9000万。960年,估计人口只有4000万。1100年,人口超过1亿。元统一时实际人口约7000万。明初人口不足6000万,17世纪初,全国人口已突破2亿。1655年,人口估计已降至1.2亿。1700年,恢复至1.5亿,以后很快破2亿大关,到1850年,全国人口创造了4.3亿的新纪录。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材料二   御麦,出于西番,旧名番麦。……花开于顶,实结于节,真异谷也。吾乡传得此种,多有种之者。

——摘编自【明】田艺衡《留青日札》

闽人多贾吕宋(菲律宾)焉,其国有朱薯……然吝而不与中国人,中国人截取其蔓咫许,挟小盖中以来……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冈皆可以长。

——摘编自【清】周亮工《闽小记》

田亩起丁(丁银),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

——摘编自【清】吴永芳《嘉兴府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至清代中期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角度说明清代人口"很快破2亿大关"的原因及影响。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黑三角贸易”大约经历了4个世纪。除奥地利、波兰和俄国等少数国家外,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以及美国都先后参与了这一罪恶活动,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后才算正式终止。“黑三角贸易”主要发生在(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21-22高三·全国·课时练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玉米和土豆变成欧洲和非洲的重要作物。在中国南部和西非,甘薯成为主粮,木薯和花生也繁茂生长。烟草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习惯,为英属北美第一个殖民地创下了财富。西红柿给印度人和中东人提供了宝贵的维生素来源。

——摘编自【美】威廉·H.麦克尼尔《5000年文明启示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新世界”和“旧世界”的地理位置;指出玉米传入中国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食物物种交流的影响。》
2022-12-20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预测卷(四)(11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