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第安人的烟草种植一直以自己吸食、仪式用品和简单交换为主,并未形成规模种植。成规模的商业化种植是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后开始的。欧洲人学会了印第安人的吸烟方式,他们认为吸烟具有治疗的功效,由此吸食美洲烟草的热潮席卷了欧洲。……17世纪上半叶弗吉尼亚的烟草种植颇为繁荣,甚至影响了粮食供给。烟草种植要进行一系列程序繁复和艰苦的劳动,这需要投入大量劳力和时间。……在巨大利润吸引下,北美南卡罗莱纳的烟草种植于1799年达到高峰,之后却急剧衰落。在市场推动和利润刺激下,短绒棉种植以惊人的速度扩展。在很短的时间里,南卡罗莱纳连绵起伏的丘陵和肥沃的山谷变成了白色的海洋。1800年左右,很多地区的烟草种植被棉花所取代。

——摘编自滕海键《环境史视野下美国南部烟草与棉花种植的兴衰演变及其原因》

材料二   托马斯·杰斐逊在起草的一份文件里说(法令)“禁止我们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用我们自己的劳动制造供我们自己使用的商品.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专制的时代都无法与之相匹敌的暴政的例子”。并据此宣布,“这些法令无效时所依靠的真实根据是,英国议会没有对我们行使权力的权力。”1749年,英国经济学家乔赛亚·塔克预言,如果英属美洲殖民地在经济上感到自给自足时,它们将会起而反抗。到了18世纪70年代时,英国政府不仅对殖民地维护自身利益的呼吁置若罔闻,而且变本加厉地推行损害殖民地利益的政策,这一下子“激活”了早就存在于殖民地许多居民脑海中的独立意识,一场影响世界历史进程和改变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就这样轰轰烈烈地爆发了。

——摘编自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18世纪北美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美13个殖民地的独立运动”爆发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杭州的水系比较发达,连通钱塘江和太湖两大水系,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穿城而过,境内水网密集,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除平原之外,杭州还有一定面积的山地,极为适合竹木、柑橘、茶叶等经济作物的生长。靖康之变,北方国土沦陷,杭州成为南宋都城,迎来了发展的鼎盛时期,富饶而繁华的城市经济为杭州海外贸易提供了充裕的资源,每年前往杭州朝贡的外国使团络绎不绝。杭州的瓷器、茶叶、书籍、药材等畅销海外,国外进入杭州的商品主要有香料、珠宝、象牙等。

——摘编自邱靖《两宋时期杭州的海外贸易》

材料二   1517年,葡萄牙占据广州屯门(今香港屯门区),构筑炮台城濠。1521年,明朝海军进攻屯门,葡军不敌,大部被歼,余者逃回马六甲。16世纪30年代以后,广东已部分开放海禁,葡人重返广东沿海活动,“完全抛弃了任何武力对抗,转而在中国采取贿赂与讨好的政策”,于1554年以后获准租借澳门,进入澳门贸易,1578年以后,葡萄牙商人从明朝政府方面获准特许,每年春、夏两季到广州参加互市。这种直接对华贸易权是西班牙、荷兰及后来的英国人长期梦寐以求而最终仍不能得到的。葡萄牙人主导了远东的丝绸贸易,日本及部分欧洲市场所需的大量丝绸主要由葡萄牙人从澳门转贩。据估计,葡人的远东贸易利润为300%。

——摘编自庄国土《略论早期中国与葡萄牙关系的特点(1513—1643)》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杭州海外贸易发达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后期葡萄牙能够主导中西方丝绸贸易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的影响。
2024-05-0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三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明代以前,中外商货集中于丝绸、瓷器、贵金属等类,利润丰厚。棉花崛起后,丝绸贸易渐趋衰落,但中国外贸并未停滞,茶叶成为中国向世界输出的重要货品;18世纪中叶,英国“最卑贱的家庭都已经改饮茶了”。这一变化(     
A.根源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B.将中外贸易逆差转变为顺差
C.反映国际贸易服务对象下移D.冲破了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2024-04-28更新 | 43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全真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认为: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享有中国商品对贫穷的欧洲人来说几乎是可望而不可及;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后,美洲的白银为欧洲提供了中国唯一可以接受的交换物,中国因此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品出口地。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其精良的制作工艺对欧洲人来说堪称神品。用丝、瓷、茶换白银的贸易持续了数百年,穿梭在东西方之间的大帆船拉开了全球化的序幕。由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是东西方贸易往来的开始B.中国商品因领先世界而备受各国欢迎
C.大帆船贸易是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主要原因D.一个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2024-03-22更新 | 413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7世纪末,英国的奢侈消费之风越来越多地将中等阶层裹挟其中,甚至社会下层也逐渐参与进来,诸如中国的瓷器和丝织品等逐渐进入到这些人的消费清单中。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当时(     
A.工业化冲击了传统社会等级B.英国人非常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经济发展推动国内市场扩大D.英国对外贸易逆差问题愈发严重
2024-02-26更新 | 25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6 . 如果商人及作为他们财产的奴隶找到一种方便携带的食物供应的话,奴隶贸易就更容易深入内陆地区。因此,玉米促成了包括奴隶贸易在内的大西洋非洲的商业化。用大型仓库储存的玉米也使人们可以在西非海岸线臭名昭著的奴隶禁闭营里关押大量奴隶。据此推知(     
A.世界饮食结构发生质变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
C.物种交流助推殖民扩张D.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
7 . 中世纪后期,欧洲就已开始从中国进口瓷器。16世纪后期,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通过数条国际航线将中国瓷器转运至欧亚各地,中国瓷器对外贸易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向全球扩散的国际贸易循环网。中国作坊也开始仿效欧洲陶瓷的装饰风格和形状,专门为欧洲市场生产瓷器。这可以用来说明(     
A.欧洲封建贵族生活腐朽B.重商主义使欧洲各国获利颇丰
C.世界经济联系得到加强D.瓷器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商品
2023-12-20更新 | 2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遂平县青桐鸣联考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是什么让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中走出并实现迅速崛起?明清时期的中国又为何没有摆脱封建专制?

从秦朝统一六国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都被称为封建国家。反观西欧,欧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大一统国家乃至民族国家,欧洲在中世纪一直处在一种类似东周的状态:教皇与教会高高在上,拥有至高的地位,而欧洲的所谓国王和领主们更像是周天子的诸侯王和卿大夫。这就使得中世纪的欧洲虽然和中国一样同属封建社会,但没有配套的大一统政策和观念,教皇和教会的控制导致欧洲的封建社会一直处在一种被神权制约的“混沌状态”,直到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展开后才逐渐明朗。我们很难想象:在宗教改革中,欧洲的早期资产阶级居然会协助国王摆脱教会控制,扶持封建社会。然而也正因为欧洲封建社会奇怪的发展历程让资本家足以与刚刚缓过神来的地主抗衡并最终推翻王权,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国家。

而当时的中国,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政治演化后,封建制度可以说是无懈可击,重农抑商,农本商末,在制度领域就无法冲破枷锁。

……

综上,西方封建势力的薄弱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完备与商业资本的封建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始终只是萌芽。

——摘编自《浅谈东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差异》


上述材料是某学者对明清时期中国衰落和近代西欧崛起原因的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其它角度说明明清时期中国衰落和近代西欧崛起的原因,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8-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天成学校2023届高三4月段考历史试题
9 . 在中世纪,人们对胡椒的喜爱到了偏执的程度,胡椒成为财富的象征。16世纪以来,胡椒由“神药”回归调料本位,进入普通人家。1627年,荷兰静物画家彼得·卡兹创作的《火鸡派和万历果盘》中可以看到牡蛎、橄榄、鹦鹉螺杯,旁边的锡盘上撒着盐和胡椒面。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欧洲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B.百姓生活状况有极大改善
C.东西方商品贸易快速发展D.胡椒充当了等价物的角色
2023-05-03更新 | 90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