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500年以前,香料是欧洲大陆绝对的奢侈品。而到了17世纪中期,香料已逐渐成为欧洲普通大众消费得起的商品。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全球贸易壁垒的逐渐消除B.全球联系的不断拓展
C.欧洲国家贸易政策的调整D.欧洲农业技术的发展
2 . 太平洋地区贸易是促进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因素,列强对这一地区贸易的争夺深刻影响着相关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70年代,西班牙在菲律宾马尼拉的殖民政府开辟马尼拉—阿卡普尔科(墨西哥)航线,这条航线连接东亚和美洲的贸易市场。西班才人用大帆船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运送大量银元到马尼拉,再到澳门购买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经马尼拉运到阿卡普尔科,然后转销到美洲各地和西欧。马尼拉大帆船贸易将马尼拉一中国贸易航路与葡萄牙人开辟的太平浑西部跨洋贸易航线联结起来,使以中国为中心的环球贸易航线得以形成。

——摘编自李伯重《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等

材料二   伴随美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美国越来越重视对太平洋地区的开发。1890年,美国海军上将马汉提出,占地表三分之一面积的太平洋世界才是20世纪美国的生命线。此后,美国政府逐步实施其太平洋地区拓展战略,力图将大洋彼岸巨大的中国市场纳入美国掌控中,并建立太平洋舰队以保护商船。1898年美国挑起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古巴、波多黎各,并取得关岛、菲律宾的控制权。20世纪初,美国取得对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马汉提出的建立太平洋海洋帝国的目标得到迅速发展。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从航海图到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大帆船贸易”兴盛的历史条件,并说明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实施太平洋战略的背景,指出这一战略的实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中叶后,无论是商业性农业还是民营手工业都有较大发展,商品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出现了全国商品大流通,特别是东南沿海各省商品经济更为活跃。江南各地出现了许多著名商人集团,如徽州商人集团、江苏洞庭商人集团等。可是,当时国内投资领域狭窄,庞大的资本无法找到出路,必然要流向海上,发展私人海上贸易。中国海上贸易出现了转型期,即从传统的官方朝贡贸易逐渐演变为新型的私人海上贸易。

——摘编自林仁川《论十七世纪中国与南洋各国海上贸易的演变》

材料二   17世纪初全球贸易的中心应该是在中国,而不是欧洲。当时东来的欧洲商人,诸如葡萄牙人、西班牙人等在东亚海域贸易中的地位都只是从属于中国商人。他们在无法取得与中国直接贸易的情况下,利用在中国商人经常去的地方建立基地,把中国商人载运到那里的货物再转运到世界各地以赢利。贡德·弗兰克评论道:“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着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制造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美洲白银通过欧洲、西亚、印度、东南亚输入中国”,“作为中央之国的中国,不仅是东亚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据支配地位。”

——摘编自李金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在东亚海域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初中国成为全球贸易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初全球贸易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其制瓷历史的最高峰,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清朝废除了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在景德镇建立起以雇役制为主体的御窑制。御窑厂的工人不再是强制征用,而是化钱从民间雇请。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并与民窑展开竞毛。另外,景德镇御窑厂还广泛采取“官窑搭烧民窑”,不仅节省了成本,容观上还带动了民窑的技术.提高。由于海外市场扩大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景德镇的民窑也兴旺起来。民窑与官窑的、竞争,推动新品种的不断出现。

——摘编自王馨《康雍乾三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兴盛期》

材料二   1698年,法国传教士(股弘绪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到达中国。殷弘绪在景德镇居住了七年,搜集了大量关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信息。1712年,在发往欧洲的名为《中国陶瓷见闻录》(信明,殷弘绪详述了景德镇瓷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精确的方向。1721年,殷弘绪受命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并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对前封信你了补充,几乎涉及全部的制瓷工艺。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石响推动欧洲掀起了制瓷热潮。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并发展制瓷业。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

——摘编自许昆红《通过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的两封信研究景德镇清早期民窑制瓷工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殷弘绪两封信的历史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奴隶贸易使非洲部落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殖民者,而使人们陷入分裂和孤立。18世纪80年代到过西非的瑞典旅行家瓦德施特勒姆说:“奴隶贸易是造成黑人之间内战的原因。“这表明,奴隶贸易(     
A.根源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壮举B.促进了欧非两地的直接经贸往来
C.削弱了非洲抵抗殖民侵略的力量D.引发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的狂潮
2023-06-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期近代(约1500-1800年),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为首的西欧国家通过探险、殖民,编织了一张全球贸易网络,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开始形成。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商品可划分为四大类:黑奴贸易;香料、饮料、烟草;日常用品;贵金属。西欧国家率先建立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网络,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动和优势地位,利用这种地位从亚洲进口商品,通过黑奴贸易,把大量非洲劳动力输往美洲,使美洲成为欧洲重要的产品和商品生产地。贵金属是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网络运行的重要媒介。

表1600-1800年欧洲人均拥有白银数量

年份欧洲人口(百万)每年净节余数量(吨)欧洲人均拥有白银数量(克)
1600年1001451.45
1700年1202201.82
1800年1804052.25

——摘编自施诚《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财富流向》

材料二   1870-1913年,世界贸易仍被主要大国所控制,但与工业革命时期不同,英国已无力单独垄断世界贸易,现在是英、美、德、法四强在世界贸易中共同占据统治地位,它们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始终维持在50%左右,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一直超过80%。

——摘编自郭吴新《20世纪初期的世界经济格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近代世界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70-1913年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及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代,景德镇已成为全国瓷器的烧造中心。景德镇民营窑场激增,制瓷工匠集中,瓷商汇集,在嘉靖二十一年(1542),景德镇从事瓷业的,包括工场主和雇工的人数已达10万余人。嘉靖时期完全实行了以银代役的“班匠银”制度,在完成官方规定的服役任务后可以进行自由经营。万历十年,又将官匠改为雇佣制。一些民营窑场对瓷器的窑炉进行了改革,在消耗燃料相同的情况下,每一窑的产品可达到官窑的三倍以上。《天工开物》就记载了景德镇制瓷制瓷生产有春土、澄泥、造坯、汶水、过利、打圈、字画、喷水、过绣、装匣、满窑、烘烧等工序,“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摘编自万钧《东印度公司与明清瓷器外销》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在西班牙、葡萄牙商人的推动下,以澳门、马尼拉为转运港口,以中国丝绸、瓷器为大宗商品的贸易全球化趋势逐步形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后来居上,取代葡萄牙商人主导中、西贸易。荷兰商人采用订货的方式,把景德镇瓷器改造成外形适合欧洲人使用需要、装饰契合欧洲人审美需求的商品,从而使得景德镇瓷器在欧洲由以前的奢侈品转变为生活日用品,荷兰人成为景德镇瓷器外销欧洲的第一推手,为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工业的发展和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彭明翰《荷兰东印度公司与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外销欧洲》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景德镇瓷器贸易对世界的影响。
2023-04-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智学联盟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敦煌曾商旅如流,西来的宗教和乐舞与中原文化在此交汇融合,使敦煌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自汉至唐,都城在长安或长安以西的政权总计有10个,存续时间达730多年。唐代以后,由于种种原因,中原王朝的国都逐渐向东、向北迁移,元、明、清三代基本上以北京为都。唐以前危及全局的边患大多来自长安的西北地区和北部地区,宋以后的主要威胁则来自开封、北京的东北地区和北部地区,这就使中原王朝的战略防御重点随之大大地向东、向北迁移。明朝时修筑了嘉峪关,并以此为河西门户,从而使西北地区的边塞要地从敦煌后撤到了嘉峪关和酒泉,敦煌失去了屏蔽河西与中西交通中转站的重要地位。到了清代,敦煌又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但到清朝结束,它不过是西北边陲的一个不为人注意的小县城。

——摘编自郝春文《略论古代敦煌的兴衰与边防》

材料二 西班牙为了掠夺拉美殖民地的贵金属,对殖民地的贸易进行了垄断,即使是西班牙与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民间贸易,也受到了严格的控制。经过多次探险,1573年,西班牙成功开辟了阿卡普尔科与马尼拉之间的海上贸易通道一“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此航线的开通不仅使西班牙维系了对菲律宾的殖民统治,而且使美洲与亚洲在太平洋上能够持久地互通,把欧、美、亚、非四大洲连接起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道大通”。大帆船将大批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运往拉美,深受当地人的欢迎,造成了拉美的白银大量外流,这是西班牙绝不能接受的。16世纪末之后,西班牙王出台了一系列阻碍大帆船贸易的政策措施,伴随着英、法等国的崛起和挑战,西班牙帝国不断走向衰落。1815年,大帆船贸易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摘编自商薇《试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敦煌在唐朝以后持续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航道开通的影响,并指出“大帆船贸易”的内在缺陷。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国际贸易中心和贸易路线变迁历程中得到的启示。
2022-12-19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等5地2022-2023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贸易造就世界。

材料一   在明清海外通商基础上,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欧洲市场对中国商品需求激增。……在整个18世纪,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白银的“最终的归宿”。为扩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西欧各国的东印度公司在18世纪前期继续向中国输入大量白银;尤其是清朝“弛海禁”后的一个时期中,到达粤海关的东印度公司船只所载货中,9/10是银货。乾隆年间,关税收入已占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10,特别是粤海关的税收发展极快,自1783年以来,跃居户部税关之首,至嘉庆年间已相当于全国财政收入的1/4。同样,自18世纪中叶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已逐渐将其在亚洲的贸易中心转向中国,英国对华贸易在整个中西贸易中占绝对优势地位,而中国在海外贸易中保持着顺差。与此同时,私人贸易在政府主导控制贸易的情境下发展很快,贸易规模大大超出了清王朝的控制范围。

——客卿《从朝贡体系到条约通商:近代中国对外贸易形态变迁》

材料二   “中心——边缘”论是沃勒斯坦世界体系理论的核心观点和立论基础。在世界体系理论中,所谓“中心地区”,是指利用边缘地区提供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生产加工制品以销售牟利,并控制世界经济体中贸易和金融市场运转的地区。……在生产力大发展的基础上,由少数金融寡头垄断的统一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最终形成,并形成“中心——边缘”的世界经济格局。

——据舒建中《沃勒斯坦“中心——边缘”论述评》等整理

材料三   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工业的扩展。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清王朝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严格控制对外贸易的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工业革命以来世界贸易“中心地区”的演变概况。
(3)根据材料三,围绕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的关系,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中国是茶的故乡,有着辉煌灿烂的茶文化。阅读材料,四答问题

材料一 茶的发祥地是我国西南部的巴蜀地区。起初,茶被作为药与菜,约至秦汉之际,民间才开始将其作为饮料,如西汉宣帝时王褒撰写的《僮约赋》中,讲到“烹茶尽具”和“武阳买茶”。这是以茶叶为饮料的最早记载。南北朝至隋唐、宋元,饮茶逐渐成为各民族的一种重要习俗。明清时期,饮茶盛况空前,茶叶成为每家开门七件事之一,举凡应酬、交际都离不开茶叶。

——摘编自傅永聚《中传统文化精要》

材料二 早在十六世纪,西方人就通过传教士的描述得知了茶的存在。但真正尝到茶,却是在十七世纪初,荷兰商人将茶作为稀有礼物贡献给英国的上流社会。很快,英国人逐渐意识到了饮茶有健脑明目的益处,他们争相模仿,使饮茶终成一种风尚。随着饮茶风在英国宫廷迅速盛行,英国的各个社会场所开始看到茶的身影,并逐渐取代酒和咖啡,成为人们热爱的杯中物。随着时间推移,茶在英国受欢迎的程度有增无减。到十八世纪饮茶已变成英国国民不可或缺的生活习惯,是家家户户每天进行的日常活动。

——摘自马晓俐《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


(1)茶是中国先民的作大发现。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饮茶风俗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饮茶能在英成为一种风尚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