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6世纪以前,虽然中国丝绸早已远销西欧,但西欧人消费中国丝绸的数量十分有限。16世纪以后,西欧人购买中国丝绸、陶瓷的数量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新航路开辟(     
A.开拓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B.促成了太平洋贸易的活跃
C.导致中国对欧洲贸易入超D.改变了欧洲人的价值观念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学家约瑟夫·帕尔默在1775年到访波尔多,他被波尔多深深地震撼了:波尔多之美,没有几座城市能比,它似乎拥有广泛商贸往来所赋予的一切富饶。12年后,四处游历的农学家阿瑟·扬证实了这一评价。阿瑟·扬说:“巴黎没法跟伦敦比,但利物浦也没法跟波尔多比。”乘船过河时,他又补充说:“加龙河的景色很好,目测有伦敦泰晤士河的两倍宽。我觉得,停泊在河里的大船数目让它成了法国必须吹嘘的最华丽的水上景观。”这种吹嘘的资本源于商业。17171789年,波尔多的贸易额从1300万利弗尔增长到将近2.5亿利弗尔,它在法国贸易总额中的占比从11%上升到25%,城市人口也翻了一番。尽管商业繁荣部分归功于欧洲其他地区的葡萄酒销量有所增长,但其主要源头是西印度殖民地,它是世界最大的蔗糖产地。此外,依靠发展富裕起来的并不仅仅是商业巨头,因为波尔多的整个经济都是由其主导产业塑造的。例如:有700800人受雇于造船场,300400人在制绳场工作,300人被蔗糖精炼场雇用,等等。

——摘编自【英】蒂莫西·布莱宁《追逐荣耀:1648—1815》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8世纪法国波尔多富饶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波尔多繁荣带来的影响。
3 . 【新航路开辟的条件与影响】

材料一   几个世纪以来,特别是1113世纪,亚洲成为欧洲许多贵重商品的主要源地,这些贵重商品中的部分制成品是欧洲无与匹敌的,如丝绸、棉织品、地毯、珠宝、瓷器、药材和香料。欧洲人为了从东方输入香料和其他贵重商品,必须支付巨额黄金。因此,对他们来说,对香料和黄金的渴求是合二为一的。特别是在新兴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国,这种需求更加强烈。一方面是由于西、葡处于欧洲大陆的边地,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对东地中海的控制,亚洲商品经过层层加码后才能到达比利牛斯半岛。同时,西、葡金银矿藏比较贫乏,加剧了其经济的拮据状态;另一方面是西、葡长期以来受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统治,习染了奢侈豪华的生活方式。收复失地运动使西、葡重新恢复了统治者地位,封建主义的贪欲如同火山,喷涌而出。这种恶性膨胀的贪欲与国内金融的困境形成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使西、葡把掠夺的矛头指向外部世界。

——摘编自张黎夫《试析西、葡积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兼论西、葡新航路开辟的性质》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西欧各国的经济面貌,加速了封建经济的崩溃,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使西欧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超越了亚、非、美洲的许多国家。西欧殖民者在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阻碍了殖民地各国正常的历史进程。其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正如马克思的精辟论断:在原始积累历史上,一切在资本家阶级形成过程中起杠杆作用的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影响已被无数史实证明是深远的。

——摘编自杨凤霞、宁波《对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影响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班牙、葡萄牙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之际,是什么让欧洲从黑暗的中世纪中走出并实现迅速崛起?明清时期的中国又为何没有摆脱封建专制?

从秦朝统一六国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都被称为封建国家。反观西欧,欧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大一统国家乃至民族国家,欧洲在中世纪一直处在一种类似东周的状态:教皇与教会高高在上,拥有至高的地位,而欧洲的所谓国王和领主们更像是周天子的诸侯王和卿大夫。这就使得中世纪的欧洲虽然和中国一样同属封建社会,但没有配套的大一统政策和观念,教皇和教会的控制导致欧洲的封建社会一直处在一种被神权制约的“混沌状态”,直到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展开后才逐渐明朗。我们很难想象:在宗教改革中,欧洲的早期资产阶级居然会协助国王摆脱教会控制,扶持封建社会。然而也正因为欧洲封建社会奇怪的发展历程让资本家足以与刚刚缓过神来的地主抗衡并最终推翻王权,建立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国家。

而当时的中国,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政治演化后,封建制度可以说是无懈可击,重农抑商,农本商末,在制度领域就无法冲破枷锁。

……

综上,西方封建势力的薄弱与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建立。而中国由于封建制度的完备与商业资本的封建化导致了资本主义始终只是萌芽。

——摘编自《浅谈东西方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差异》


上述材料是某学者对明清时期中国衰落和近代西欧崛起原因的阐释。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试从其它角度说明明清时期中国衰落和近代西欧崛起的原因,并进行简要阐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3-08-25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天成学校2023届高三4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国家准许民营公司(例如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自行动用武力,夺占海外地区,设立政府,移民垦殖。欧洲公司开辟殖民地所费不赀,但他们有办法弥补这些成本,因为只要是它们所生产出口的商品(烟草、糖之类),都绝对有国内市场可供消化。即使课征重税,利润率低,这些商品在欧洲几乎无对手与之抢食市场,因为财政窘迫的政府乐于阻挡其他国家的殖民地的商品输入。

——摘编自【美】彭慕兰史蒂夫·托皮克《贸易打造的世界》

材料二   欧洲的商船把波斯地毯运往印度,把印度的棉花运往东南亚,把东南亚的香料运往印度和中国,把中国的丝绸运往日本,把日本的银和铜运往中国和印度。到16世纪晚期,在印度洋的贸易世界中,欧洲商人已然取得了与阿拉伯商人平起平坐的地位。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贸易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和美洲建立殖民地,在大西洋海域建立四通八达的贸易网络。“到1750年,除了澳大利亚以外,世界上所有地区都被纳入全球的商业网络中,而欧洲商人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胡海梅《欧洲近代殖民扩张活动的双重历史作用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海外经济势力发展的状况及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欧洲人海外经济活动的影响。
6 . 【大航海与海洋格局】

材料一   直到15世纪之后人类世界才真正开始尝试相互碰撞、物资交换,开始了相互支配和冲突以及文化的交流。大洋航海之路一旦被打开,世界各大陆迅速实现了相互连结。海洋不再是交流的障碍,开始扮演超高速公路的角色。各文明圈和生态界的各要素向全世界扩散,我们生活的近代世界也随之经历了激变。……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

——(韩)朱京哲《深蓝帝国:海洋争霸时代1400-1900》

材料二   就海上格局而言,人类历史大致经历了16世纪前的区域格局阶段、15002000年的单极主导阶段,以及正在进入的一个多极格局阶段。

——摘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最初世界海路的开拓毫无疑问是欧洲航海人的功绩”的原因,并概括“大洋航海之路”打开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二曲线图所示的海洋格局予以说明。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其制瓷历史的最高峰,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清朝废除了官营手工业的匠籍制度,在景德镇建立起以雇役制为主体的御窑制。御窑厂的工人不再是强制征用,而是化钱从民间雇请。雇役制的实行促使御窑厂从脱离市场的生产方式转变为面向市场,并与民窑展开竞毛。另外,景德镇御窑厂还广泛采取“官窑搭烧民窑”,不仅节省了成本,容观上还带动了民窑的技术.提高。由于海外市场扩大和国内需求的增长,景德镇的民窑也兴旺起来。民窑与官窑的、竞争,推动新品种的不断出现。

——摘编自王馨《康雍乾三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兴盛期》

材料二   1698年,法国传教士(股弘绪在法国政府的资助下到达中国。殷弘绪在景德镇居住了七年,搜集了大量关于景德镇制瓷技术的信息。1712年,在发往欧洲的名为《中国陶瓷见闻录》(信明,殷弘绪详述了景德镇瓷器的原料和制作过程,为欧洲制瓷研究指明了精确的方向。1721年,殷弘绪受命再次赴景德镇调查,并写成《中国陶瓷见闻录补遗》,对前封信你了补充,几乎涉及全部的制瓷工艺。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石响推动欧洲掀起了制瓷热潮。到18世纪末,欧洲各国在皇室的支持下相继建立了皇家瓷器厂,并发展制瓷业。殷弘绪的两封信详细描述了康熙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业现状和陶瓷的生产情况,还包括当地的风土人情。同时代中国有关记述几乎凤毛麟角,因此,这两封信显得十分珍贵。

——摘编自许昆红《通过法国传教士殷弘绪的两封信研究景德镇清早期民窑制瓷工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前中期景德镇制瓷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殷弘绪的两封信在欧洲引起巨大反响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殷弘绪两封信的历史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的欧洲,香料的用途广泛,可用来烹饪菜肴、配制药剂、制作香薰。在大部分欧洲人眼中,香料比黄金更加重要,是欧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3世纪以来欧洲进入小冰河期,气温偏低且十分干燥,不适合种植肉桂、丁香和胡椒等作物,因此高度依赖产自印度、中国及东南亚的香料。在传统贸易体制下,香料需要辗转陆路和海路,或横跨中国及欧亚草原,或途经印度洋、波斯湾、红海后进入地中海,最后才能抵达欧洲,耗时极长且运费高昂,一路上香料要在不同商贩手中转手十余次,每次转手都会使价格飙升。阿拉伯人为了维护自己在行业中的垄断地位,还隐瞒各类香料的原产地,以便坐地起价,攫取大量财富。1453年,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切断了亚欧之间历史悠久的陆路香料贸易通道。为满足本国对香料的需求,欧洲国家纷纷寻找新的海上航线。

——整理自【美】劳伦斯·贝尔格林《黄金、香料与殖民地-转动人类历史的麦哲伦航海史》

材料二   17世纪的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贸易中心,欧洲国家如葡萄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都争相进入东南亚,设立贸易据点,以谋求殖民扩张和商业利益。除了直接同当地商人进行香料交易之外,欧洲国家还在东南亚设立贸易公司,通过垄断贸易和殖民政策,获得了更大的利润和控制权。例如,17世纪20年代荷兰通过血腥屠杀独占班达群岛,垄断了肉豆蔻的生产;17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毁树政策提高香料售价,并获得了丁香贸易垄断权。自此荷兰在世界香料贸易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

——整理自金祎成《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东南亚的香料贸易》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欧洲国家开辟香料贸易新航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7世纪世界香料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香料贸易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9 . 奴隶贸易使非洲部落不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殖民者,而使人们陷入分裂和孤立。18世纪80年代到过西非的瑞典旅行家瓦德施特勒姆说:“奴隶贸易是造成黑人之间内战的原因。“这表明,奴隶贸易(     
A.根源于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壮举B.促进了欧非两地的直接经贸往来
C.削弱了非洲抵抗殖民侵略的力量D.引发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的狂潮
2023-06-2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五)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组图(据约翰·克拉克《地图中的历史》等整理)。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1500年之前,印度洋是一个开放的、和平的区域,任何一个贸易大港——亚丁、霍尔木兹、卡里库特或马六甲——都是不封闭或不设防的,非洲传统的独桅三角帆船、中国的平底帆船、印度和阿拉伯的商船,都是在没有本国军舰的护航下航行的。1500年后,一切都改变了,先是葡萄牙人打败了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夺取了多个贸易城市,靠武力控制航道和港口城市,垄断商品贸易。随后进入印度洋的荷兰、英国、法国人把武装贸易引入印度洋,迫使那里的传统商人要么武装保卫自己,要么给入侵者支付保护费,作为这一地区显著特征的和平航海体系被突然终结了。

——摘编自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三幅图的绘制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并说明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印度洋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3-08-25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大附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