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政治”视角下的殖民主义

1502年,意大利北部的费拉拉公爵埃尔科莱一世·德斯特花费重金请里斯本的制图师制作了一张世界地图《坎迪诺平面球形图》。它以非洲大陆为中心,勾勒了南美洲东海岸以西一直到东亚和东南半岛的广大地域。在图的左侧画上了一条直直的竖线,把已知世界切割成两部分。坎迪诺图成为现存最古老的反映这条边界线的地图。

15、16世纪之后欧洲制作的世界地图有着鲜明的发展轨迹。对海岸线精确测量,将陆地和海洋二分,各大陆的轮廓线日益清晰。和在陆地上的争夺不同,殖民帝国的海上之争,争夺的不是空间,而是航道。各霸权国也将陆地主权的专属特性延伸到船只和航道上。

1886年7月24日,英国伦敦的《绘图》杂志发表了题为《帝国联盟:表现1886年英帝国幅员的世界地图》的一幅地图。它采用墨卡托投影法,重点突出的是英国的全球殖民地,以及各个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紧密的物质联系。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中心,地图上的英属殖民地以粉红色填充,地图下方,象征英国的不列颠尼亚女神手执三叉戟和未字盾牌,端坐在标注着“世界”的地球之上。

地球空间在近代欧洲地图上表现为三种形态:一种是“已知”空间,一种是“木知领土”,最后一种是海洋。16到19世纪的欧洲地图作品所体现的纯不仅仅是知识或技术,而是赤裸裸的权力。“权力从地图中走来,又行走于打造地图的道路上”。

——摘编自宋念申《地图帝国主义;空间、殖民与地球规治》

(1)近代欧洲地图作品力图告诉我们什么?结合背景加以说明。
(2)对近代欧洲地图作品的作用并加以评析。
2024-03-07更新 | 346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城市的全面健康发展,即“神圣”(精神信仰)、“安全”(政治稳定)、“繁忙”(经济基础)。……中东自20世纪50年代起经历了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爆炸式城市大发展,但很少有城市取得成功。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本来可以有足够的资金解决城市的人口膨胀问题。而且伊斯兰世界早期以城市为依托的宗教信仰,原本也可以为建设城市的道德秩序提供凝聚力。但即便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石油业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些城市也没有能够创办大规模的制造业和具有世界水平的服务产业,来解决各阶层大批城市居民的就业问题。最终导致贫困不堪的城市居民对极端的意识形态越来越感兴趣,包括宗教激进主义,并经常爆发一些反现代主义倾向的暴力运动。

——摘编自【美】乔尔·科特金《全球城市史》


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特金关于中东20世纪50年代以来“很少有城市取得成功”的历史解释。(赞同该解释或另提其他解释均可,并加以阐述)
3 . 区域国别研究

区域国别研究发端于16—19世纪逐渐形成的东方学,代表作有葡萄牙航海家皮列士的《东方志:从红海到中国》、英国旅行作家哈克卢伊特的《英吉利民族的主要航海、航行、贸易和发现》、英国传教士大卫·利文斯顿的《在南非的传教旅行与研究》等。其主要研究对象是以语言和宗教为代表的古代文明,东方被描述为落后的、僵化的“他者”,有待西方的统治和引导。他们收集的东方地理和人文资料,受到西方的广泛关注。

二战后,美国招募各国最杰出的专家“对涉及国家安全的所有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为美国的决策提供参考,区域研究涵盖地球各个角落,最受重视的是苏联学和中国学。1958年,国会通过《国防教育法案》,向高校提供资金,资助其区域研究。这一时期还涌现了“世界区域研究专委会”等一批学术团体。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高校设立以特定地区为名称的研究中心。2011年,教育部启动高校区域国别研究专项,目前已做到了对世界各地区研究的全覆盖,中国的研究植根于研究地的社会文化,依靠合作机制,让当地学者为自己发声,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性”知识。同时,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阐明人类社会的共识,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借鉴。

——摘编自朱晓中《区域与国别研究:缘起、内涵、知识生产和挑战》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近代以来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变化。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后,西、葡最早走了殖民扩张的道路。葡萄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亚洲和非洲,西班牙扩张的主要方向是美洲。起初殖民者在非洲进行罪恶的黑奴贸易;西、葡两国屠杀美洲当地土著居民,掠夺金银贵金属,建立封建制庄园经济。17世纪,英、法、荷开始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经多次大规模战争,英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列强加强了对外侵略扩张。殖民者开始侵占土地、森林,掠夺矿产资源等,把亚非拉作为他们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投资场所,逐渐改变和控制亚非拉的经济命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多数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摘编自王雷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评析》、李静《非洲殖民地依附性经济结构的形成》

材料二   早期西方史学家在论述本国的殖民活动时,常常站在本国立场,谴责其他国家的殖民行为,却将自己国家的侵略行为视为传播文明的义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西欧中心地位的动摇,越来越多的西方史学家开始以更全面的眼光反思殖民活动,但很少用“世界殖民体系”这一名词。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师教学用书》

(1)依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主要途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0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认可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人地位,正式授予其皇家特许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创立初期是一个典型的商业组织,主要从事着英国与亚洲各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在其特许状的规范之下,该公司逐渐垄断了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商业贸易,并成为英国在亚洲发展海外贸易的重要依托。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提出要在“领土霸权的基础上”保卫公司的“商业霸权”,这意味着争取建立殖民领地已经成为与追求商业扩展平行的目标。17世纪末,英国政府颁发的特许状对该公司的这种行为予以认可,于是英国东印度公司就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商业、政治、军事和司法四合一体的政商机构。此后,随着行政权力的急剧膨胀,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渐掌控了印度所有的财富,公司的敌人已经不再是同它竞争的公司了,而是“同它竞争的英国大臣和国家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迫使英国政府逐渐改变了对该公司的态度,英国议会通过了多个有关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别法案,限制和剥夺了其政治经济特权。到18世纪晚期,英国东印度公司最终沦为英国政府对印度事务进行日常管理的机构。

——摘编自汪定华《近代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迁以对特许状的解读为基础》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近代早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迁。(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6 . 城市的发展见证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信仰自由,政治环境宽松,是欧洲宗教异端人士的重要避难所,也成为启蒙运动书籍的出版中心。当地的经济环境优越,对艺术的需求空前高涨,吸引了伦勃朗等众多画家来到这里。在17世纪的阿姆斯特丹等城镇,随处可见琳琅满目的艺术品集市。市镇居民选购艺术品的目光所及,也从过去比较流行的历史和宗教主题逐渐转向风景、风俗和静物题材。

——摘编自朱平《文化传播视角下荷兰艺术商业的影响力及其启示》等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巴黎流行一种特殊的社交形式——沙龙。贵族与富有市民、艺术家与学者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种远离宫廷和教会的新的公共空间。19世纪后,随着沙龙主人政治文化影响力的日渐缩小,沙龙日趋衰败。19世纪40年代以后,中产阶层群体日益壮大,一种更开放、更大众的生活方式来到人们身边。1866年,巴黎公共舞会达到1000多个,1870年前后,适应大众阅读与休闲的咖啡馆有2万多家。此外,各种音乐团体、俱乐部、文学阅读室层出不穷。

——摘编自汤晓燕《十九世纪巴黎社交生活的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阿姆斯特丹文化艺术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9世纪中后期巴黎社交方式的转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西方,希罗多德已经有了编纂世界史的实践,由于时代条件的限制,人们所认为的“世界”并不能包括整个人类世界。中世纪的基督教史学致力构筑所有人、所有民族都在上帝目的规划之中的世界史。16世纪,鲍杜安构想了“世界史”体系,他在《世界史的创立及其与法学的联系》中认为:“史必须是囊括一切的,就像一个有机体,各部分是不可分的。”他指出人类历史不仅在时间上,而且在空间上都应当是世界性的。1599年,波普利尼埃尔的《带有完美历史观念的史学史》提出了“整体历史”的概念,他根据文化表征将整体世界历史分为歌曲、舞蹈阶段,诗或史诗阶段,散文历史写作阶段,证明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在不断提高。这种指向未来、重视今世而不是古代的完美历史,实际上也就是人类文化、文明不断向前的进步史。而同时代的勒卢阿将世界历史涵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他将欧洲文明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阶段。

——摘编自张井梅《1617世纪历史进步观与西方史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西欧社会整体历史观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16世纪西欧社会的整体历史观。
2024-01-2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茶叶种植在印度的萌芽源于英国博物学对海外经济作物的移植热潮。阿萨姆土生茶树的发现成为了英国摆脱对华茶依赖的关键点。阿萨姆茶叶试验种植与生产获得成功后很快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并带动了印度北部地区以及南部地区的茶业发展。英属印度茶业采用了英国殖民统治背景下资本主义工资制结合半奴隶制种植园的生产和组织形式,大量引进外来劳工成为廉价的非自由劳动力,压低生产成本;加之以英国先进的科学知识与机械技术,实现茶叶种植与加工技术的科学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印茶获取了在国际茶叶贸易上的成本比较优势,但大规模的茶业移民劳工给英属印度的近代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各种因素的交织使其成为了阿萨姆民族分裂问题的重要源头和发展阶段。

——摘自宫珏《英属印度茶业的发展及影响研究(1830-1945)》

(1)根据材料,概括印度茶业种植业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印度茶业种植业的影响。
2024-05-16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近代以来,以英法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率先完成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居于领先地位。这些国家的学者对他们的现代化道路做出理论总结,即现代化理论,并将它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普遍模式推荐给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亚非拉地区获得独立的民族国家开始自身的现代化建设,但在循着现代化理论进行现代化建设中纷纷遭遇挫折,于是开启了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的进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现代化道路比较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选择一种现代化建设道路模式进行评析。(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5世纪末,美洲大陆逐渐被欧洲认知。在欧洲人看来,这个被命名为美洲的大陆,能看见的所有事物——土著的生活、动物的种类等,一切都和欧洲、非洲、亚洲不一样。那里有多样的物种、丰富的黄金矿藏。在进入美洲大陆的欧洲人眼中,土著缺乏宗教信仰,生活十分原始,没有科学,没有文字,除了一些绘画中保留着晦涩不清的记忆以外,他们没有自身的历史记载。当时欧洲人编撰的有关美洲的文本,尽管编著者职业不同,国籍不同,但他们都将战争的起因归结到美洲土著身上。白人总是表现得彬彬有礼、友好:而土著人则十分奸险,不断制造出抢劫和谋杀。随着土著与白人战争的进行,土著们又变得像妇女般懦弱不堪,成百上千的土著总是敌不过几个白人。新世界的某些现实也刺激着欧洲人,他们发现古典史学家对人类文明的描述,不能够说明欧洲人在美洲所发现的文化,甚至有人怀疑基督教是否为唯一正确的宗教?

——摘编自何文华《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建构的“美洲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建构的“美洲形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对“美洲形象”的建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