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7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者法拉第在19世纪40至60年代以蜡烛为主题,面向青少年发表了一系列演讲。演讲内容后来被编成《蜡烛的化学史》一书出版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蜡烛的组成、蜡烛的燃烧,以及氢、氧、水、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还有大气的组成。如“我们知道蜡烛曾是一种重要的照明工具,它很亮,但温度不高;而同样来自氢氧焰的火炬,温度很高却不亮”。不过,科学家对物体的加热发光原理的解释,直到1925年运用量子理论才最终完成(如霓虹灯是由氛气放电造成原子内部电子的跃迁而发光的),法拉第那个时代这些理论都尚未成形,但是他对自己实验所描述的现象,进行了完全合理的解释。截至2020年,《蜡烛的化学史》英文版已再版200多次,日文版也畅销了80多版,第一部中文全译版正式问世。有两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将该书视为自己的启蒙读物。

——据[英]法拉第《蜡烛的化学史》等整理

材料二   1950年8月,“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正式成立。该协会在当时推动翻译了大量苏联的科普图书,比较著名的有商务印书馆的“苏联大众科学丛书”,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联青年科学丛书”、高等教育出版社选译的“苏联大百科全书”系列等。1961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国内出版了一批质量较高的知识科普丛书。代表性作品的有胡愈之倡导、竺可桢等参与撰稿的“知识丛书”,华罗庚等编撰、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小丛书”,茅以升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自然科学小丛书”,李四光等撰写的《科学家谈21世纪》,等等。这些图书都受到了广大读者包括青少年读者的广泛欢迎。在借鉴苏联科普名著的基础上打造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创造了中国科普出版史上的奇迹。

——摘编自颜实《70年,由科普爱上科学——记新中国科普出版70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蜡烛的化学史》一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表现,并综合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科普事业发展的意义。
今日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三模联考历史试卷
2 . 17世纪中后期,咖啡馆在英国扎下了根。在当时伦敦任何一家宾客盈门的咖啡馆里,常见的场景是:各色人等汇集于此,抽烟、读报,谈论商业和贸易,传播小道消息,争论国家大事,评判王室显贵的品行举止。他们可能谈论的话题是(       
A.日不落帝国与拿破仑扩张B.“世界工厂”与自由贸易
C.制度构想与美国政治实践D.政局变动与国家发展前景
7日内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冲刺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6~18世纪,“中学西渐”下欧洲出现“中国热”。16世纪利玛窦用拉丁文翻译《四书》,17世纪比利时神父柏应理著《中国哲学家孔子》,18世纪欧洲编著的《中华帝国全志》使许多启蒙思想家从中获益颇多。据此推知,中学西渐(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双向交流B.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端
C.利于西方文化传入开阔眼界D.启迪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7日内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799年,拿破仑终结了督政府并宣布:“大革命结束了”,这使欧洲各国宫廷对弑君的法国的仇视有所缓解。1804年称帝后,拿破仑又建立了新的贵族阶层、宫廷仪式等具有强烈传统色彩的制度,并将多位亲属提拔为各附庸国的君主。据此可知,这些措施(     
A.加重了法国的社会危机B.法国与欧洲实现了和解
C.利于法国重回欧洲舞台D.导致拿破仑帝国的覆灭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中世纪经院哲学家安瑟伦指出:“我不想成为与基督脱离关系的亚里士多德,但当我们有了坚定的信仰时,对于我们所信仰的东西不力求加以理解,乃是一种很大的懒惰。”据此可知,这一观点(     
A.蕴含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B.维护了基督教神学地位
C.深化了对《圣经》的理解D.促进了经院哲学的发展
2024-05-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世纪,“设计”“秩序”“自然法则”等词汇被逐步引进并深入推广到基督教信仰领域;“批判”成为基督教思想领域,特别是《圣经》研究领域内的热门词汇。这一现象说明(     
A.启蒙思想得到普遍关注B.科学实用价值得到认可
C.理性精神影响宗教神学D.民众宗教信仰遭到削弱
2024-05-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西方文明兴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鳞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

——摘编自徐坚《文明的再造与复兴——东西方文明兴衰的启示》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历史知识,就“文明的再造与复兴”自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024-05-1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品货币经济刺激下欧洲城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享有许多自由和平等权利的独立阶层——市民阶层。市民阶层既不像农民那样被束缚于土地,又不像骑士与教士那样受传统与教规的制约,这些都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在条件;社会现金流增多刺激下的社会世俗化和娱乐化转向,则为体育活动在市民群体中的流行和兴盛提供了外部条件。市民体育在对传统体育项目进行继承和改造的过程中,部分地摒弃了骑士体育和民俗活动中的宗教规则。于是,市民们在城市有限的环境中进行了博采众长、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体育活动。

——摘编自王梓宇等《中古盛期欧洲城镇化背景下市民体育之兴盛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欧洲体育复苏的大门,接着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社会变革推动着人们身体观和体育观的解放,从而为体育的复兴扫清了道路;同时,市民阶层体育需求的增长和绅士阶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着体育形式和内容的变革。宏大的社会因素和体育自身的变革,共同构成了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进程。体育事业的现代转型反作用于城市发展,最终为城市发展创造一个更为和谐、积极、健康的内部环境和氛围。

——摘编自张爱红等《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历史审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欧洲市民体育兴盛的背景。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古代体育向现代体育转型的影响。
2024-05-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康德把“懒惰和怯懦”作为导致人处于“不成熟状态”的原因,因为懒惰,人们过于安逸或依赖外界,而无法自身独立;因为怯懦,人们只能固守传统,无法改变思维。由此可知康德主张(       
A.人要敢于独立运用理性B.挑战上帝的权威和旧秩序
C.人的尊严应为最高宗旨D.进一步丰富人文主义内涵
2024-05-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10 . 16世纪,马丁•路德通过用德语翻译拉丁文《圣经》,创造了优美的文学语言,并借当时刚出现的新印刷技术,极大推动了德语的传播和普及。19世纪初,拿破仑战争一方面在德意志传播了法国的民族主义观念,另一方面在抗击侵略过程中德意志人的向心力得以升华。这两个事件均(       
A.促进统一进程B.强化君主权威
C.推动文化融合D.增强民族认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