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摘编自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二

思想家主要思想
孟德斯鸠
主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
伏尔泰
倡导人人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认为最好的政治形式就是英国式的开明君主政治
卢梭
认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三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摘编自【德】康德著,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材料一赞美了什么?反映了文艺复兴的什么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三位思想家各自的基本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这些构想是材料二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
2022-04-04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光华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英国辉煌的文学形式是戏剧。它原先与宗教活动密切相关,在早期其情节很短,演员是业余的。至16世纪下半叶,戏剧迅速发展,演出场地也从教堂搬到剧场,并出现了职业演员。此后,剧场成为伦敦流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多的剧院吸引着国内外的观众,历史剧和爱情剧取代圣经故事,成为主要题材。在当时戏剧首先属于商业行为,是一种大众娱乐形式,其次才是一种艺术形式,剧作家的初衷只是取悦于观众。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清朝实行“湖广填四川”时,高腔、皮黄、梆子等戏曲声腔也随之入川。当时四川“大约西人用秦腔,南人用昆腔,楚人土著多曳(弋)声曰高腔”。但随着移民后代的原籍意识逐渐消融,形成一个以高腔为主、五腔并存的大剧种——川剧。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川剧各戏班、剧团要求艺术革新的民主思想日益浓厚,兴起了以穿戴时装、演时事为特点的川剧时装新戏。抗战爆发后,川剧界编演了《枪毙韩复榘》等大量直接反映抗战事迹的时装新戏。自20世纪初到40年代,川剧舞台上总计演出过400多个时装新戏剧目,有力推动了川剧的变革。

21世纪以来,在各级政府的倡导和资金支持下,川剧院团本着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川剧艺术的目的,免费将优秀剧目送到校园演出,教授中小学生学习川剧表演、打击乐。不少学生看完戏后,对川剧产生了兴趣,感叹传统川剧的博大精深。各院团还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川剧进社区活动,以名家名段演出惠民,满足了社区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提高了社区居民共创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根据杜建华《川剧史话》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的变化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川剧形成与发展的原因,以及在新世纪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024-04-28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智源高级中学有限公司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中,……“人性”战胜了“神性”,“人权”战胜了“神权”,为西欧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宽广的道路。……■可以说是这场运动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创作了30余部戏剧作品,文学艺术加上戏剧形式的表现使他的思想影响更加广泛。

材料二:刘建玮《一读就懂的世界史欧洲》 材料二 一五一七年十月间……始售“赎罪券”。▲闻之,以为其言实与基督教之精义不合。彼乃 从当时之习惯著赎罪券《论文》九十五条,榜诸礼拜堂门外。……彼以为罪过之被赦,在于笃信上帝,不在于获得赎罪券。凡基督教徒果能真心悔过,定能免其罪过与刑罚。

——何炳松《欧洲大历史》

材料三   当时,欧洲前往东方的通路为控制整个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势力所封锁,对欧洲人来说,地中海是一所牢狱,而不是一条通途。因此,除了作为中间人牟利的威尼斯人外,欧洲人渴望找到一条“通往香料产地东印度群岛”的新路。伊比利亚半岛的两个国家在欧洲的航海事业中遥遥领先,获得了巨大财富。在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后,哥伦布急切地想说服人们,他已经发现了宝贵的土地,他准备掠夺这些土地上的财富,并将这里“诚实”而又热情的人们变成奴隶。美洲的发现,确实带来了一场最实质性的变化。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的精神内核,并写出“■”处的人物名字。
(2)根据材料二,写出“▲”处的人物名字,并概括该人物的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欧洲人渴望找到“新路”的原因,并指出支持哥伦布远航的伊比利亚半岛的国家。结合所学,就材料三中加横线的观点谈谈你的理解。(阐述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句通顺,表述成文)
2024-03-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呈贡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学考班)试题
4 .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深远,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世纪至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没有单独提出理性主义,但他们把理性贯穿于人文主义的整个内核并置于崇高的地位。……人文主义者用“人性”来反对神权,竭力歌颂人的价值。……提出幸福就在人间,肯定现世生活,肯定人应当追求凡人的幸福,即爱情、财富和荣誉。……人文主义者认为,人类应当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享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摘编自李晓燕《浅议西方文化对“理性”的探讨》

材料二   启蒙运动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不同于从前”的表现,并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朱熹对中华传统“人文化成”的美育观念有着深刻的洞见和精辟概括,他说:“圣人作乐以养性情,育人材,事神祇,和上下,其体用功效,广大深知如此,今皆不复见矣,可胜叹哉!”这明确表达了朱熹美育教育的三个诉求:“以养性情”即“养心”、“育人材”即“成人”、“事神祇,和上下”即“厚风俗”。

     ——据赵贤迪《朱熹:养心,成人,厚风俗》

材料二   达·芬奇认为,“美,是一种聆听,来自内心,来自人对现实世界的切身感受。美,是一种自觉信仰,不屈服于任何居坐高大教堂中的红衣主教。”“绘画实际上是科学与大自然的合法女儿。”后世研究者广泛认为,达·芬奇的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据张冲《达·芬奇美育思想探析》等

材料三   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作《学校总论》中提出:“世界之运,由乱而治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要义。”在他看来,“美育要尽量发挥情感的真善关,而且要淘汰邪恶与奸丑。进而推之,美育的真谛是国民在道德法律、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等上必有一种独立的精神。”

       ——据邱嵘《梁启超美育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以朱熹、达·芬奇、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相似之处,阐释美育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运用史实说明达·芬奇美育思想“拨动了近代欧洲思想解放的琴弦。”
(3)根据材料,指出梁启超与朱熹美育思想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梁启超美育思想的社会原因。
2023-03-23更新 | 311次组卷 | 10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滥觞于意大利,这并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但是也必须看到:意大利之所以成为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还有其他原因。……定居于这些富裕城市中的,有不少博学多识的学者,对古代罗马文化深感兴趣。这些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豪商巨贾,对来自各方的诗人、学者、艺术家,竞相延纳,加以庇护。……意大利有一个独特的文化环境,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古代罗马的建筑遗迹,足以引人抒发思古之幽情。继承罗马帝国东半壁的拜占庭这时在唤醒意大利人鉴赏古典希腊文化方面也起了独特的作用。……对希腊古典著作及艺术的研究与鉴赏,在意大利更蔚然成风。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卷》

材料二   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在经济上,大多数启蒙思想家反对特权垄断,主张发展工商业,进行自由贸易。他们还强调政府应该狠抓文化教育,实行政教分离。而且,启蒙运动中自始至终都有人致力于使知识摆脱宗教速信窒息,使其科学化和大众化。可见,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现代化的肇始。

——摘编自孙静、刘书珍《法国启蒙运动是意识形态现代化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首先发生于意大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
2023-05-21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的觉醒”与“人的发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在中世纪一千多年的漫漫长夜里,基督教神学将人的主体与目的颠倒,压抑和摧残人性,而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从神本理性的束缚中挣脱出来,发现了自己的能力与潜力。人文主义作家们在他们的作品中歌颂人,赞美人,认为“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对人的理性、力量、仪表、举止和行为都进行了颂扬与肯定。与上帝相比,人类毫不逊色。

——摘编自肖四新《论人文精神的张扬与反思》

材料二从18世纪末开始,伴随着自然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科学精神也得以不断丰富,这也为理性主义精神取代宗教迷信思想奠定了基础。正如李醒民所说:“启蒙运动也是……科学的实证和理性两大精神支柱完美地珠联璧合,并且逐渐从科学界扩散和渗透到知识界直至普通大众之中。”用理性来解决一切、衡量一切的思想从自然科学渗入到社会科学,直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始终相信理性可以被自己所拥有,可以被自己掌握,并且相信人类的本质可以被理性思索分析。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摘编自赵恩爝《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一词,原意为“再生”。意大利艺术史家乔治。瓦萨里在其《绘画、雕刻、建筑名人传》中,始用“再生”一词来概括这个时期文艺活动的特点。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了这一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而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

——关绍纪、陈庆军《世界近现代史精要》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的愿望日益强烈,由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历史上称之为启蒙运动。

恩格斯说: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性质及其核心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写出其代表人物(两位即可),并分析这场运动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儒家将周代礼乐文化提升为礼义文化,它超越古代宗教,又不反对宗教,在宗教问题上持中庸态度。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命题即儒家人文理性宗教观的典型命题。儒家认为,“祭思敬,丧思哀”,宗教祭祀的意义主要在纪念天与祖给予人们的恩惠,使人不忘根本,表达思念报恩之情,至于天神祖灵是否真有,并不重要。关于宗教祭祀,《论语》中曾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易传》提出“神道设教”的观点,这就是宗教的社会道德功能说,或者“道德宗教”的思想。儒家把神道看成人道的组成部分,是成就人生的要素。神道的目的在于完善和加强人道,如果有害于人道,那么神道便失去其本来意义。

——摘编自牟钟鉴《中国古代的民族观与宗教观》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不仅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思想文化,也研究教父哲学和早期基督教教义。他们批判基督教的精神独裁,但并不否定神学,有的还竭力将古典学术研究与教会神学相调和。他们注重世俗生活,却不反对信仰上帝,宣扬个性自由,同时又承认天命。作为最早的人文主义者,宗教信仰和宗教虔诫在彼特拉克的思想和著作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但丁的《神曲》既表达了要求理智解放和情感自由的感情,又充满了浓厚的宗教气氛。蒙田对待基督教的态度是我生是其人,死是其鬼。这些突出反映了人文主义者宗教观念的矛盾性和复杂性。

——摘编自陈绘绘《试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宗教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儒家宗教观的特点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宗教观的表现及其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