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中世纪的欧洲排斥工匠的技术发明,到了16世纪,采矿以及冶金操作手册在德意志刊印发行后,其他领域的类似书籍相继在欧洲出现,科学家对手工艺人的工作产生浓厚兴趣。这说明(     
A.印刷技术的进步推动技术传播B.文艺复兴助推生产技术进步
C.近代科学革命诞生于冶金领域D.欧洲近代科学源于生产实践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提倡“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教育观,提出书本是知识的来源,观察、谈话、游戏、游学、参观、旅行等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期,欧洲新兴市民阶级摒弃了中世纪对《圣经》单调的研习,新开设了读写算术、逻辑学、哲学以及音乐、体育等课程。这说明(     
A.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被摧毁B.普通民众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C.经济发展助推民族观念形成D.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教育的世俗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4—15世纪,意大利社会奢侈之风弥漫。基于此,意大利各城市政府相继出台大量禁奢法令。禁奢法令约束“过度”的奢侈行为,这个“度”包括宗教神学领域的道德尺度,统治阶层所能接纳的等级区分度。禁奢法令的出台(     
A.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取向B.折射出人们普遍追求奢侈之风
C.出于维护宗教和封建秩序的需要D.体现了文艺复兴成果遭到破坏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启蒙运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复古为解放”的形式;另一种是反传统的形式。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无论是“复古”的形式还是反传统的形式,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土壤进行“随心所欲地创造”,但又都必须和应该达到改造传统、开创新的时代精神的目的。

——摘编自汪澍白《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学说讨论会论文选上·启蒙运动的曲折道路》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世界近现代部分思想潮流的相关叙述

思想潮流内容世界形势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地理大发现,西方开启早期殖民扩张进程。
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新殖民主义发达国家在承认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干涉与掠夺。经济全球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国际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依据展文婕《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梁童心《社会达尔文主义》、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浅析》等编制

从上表材料中信息得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史实对其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14更新 | 27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如图是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的作品——《哀悼基督》。乔托改变了14世纪以前基督圣像画家沿袭着传统程式且缺乏艺术特性的作画,而是在其作品中追求个性,使画家的名字与作品风格绑定在一起,因此广受好评。这一转变反映了(     

乔托《哀悼基督》
A.对基督教教义的深刻反思B.教会的精神束缚有所加强
C.宽容的世俗文化渐趋流行D.艺术创作呈现商品化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新式学校积极传授历史、诗歌、数学、天文及音乐等通识知识明确“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在哲学,医学或者法律上出人头地.也不是所有的人天赋相同:但是所有的人都注定要生活在社会中并且践行美德”。这些教育的目的是(       
A.推进科学革命的发展B.教育学生成为伟大的学者
C.培育全面发展的市民D.宣传古典的希腊罗马文化
2023-08-3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8 . 意大利诗人但丁曾在神曲《炼狱》篇中说道:“来跟从我,让世界嚼舌去吧”;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论法的精神》中说道:“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他们的著作及其言论反映出(       
A.思想文化日趋为政治服务的特征B.理性主义取代人文主义深入民心
C.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利益的渴望D.思想解放运动斗争方式趋于稳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希腊文艺到了公元前五世纪前后在雅典达到了它的黄金时代。但是也就在这个时代,希腊文化由传统思想统治转变到自由批判,由文艺时代转变到哲学时代。从此哲学就日渐占上风,一系列的卓越的哲学家,例如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里特、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就陆续出现了。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从1500年到1800年,欧洲优异的精神成就——以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达·芬奇、莎士比亚、伦勃朗、歌德、斯宾诺莎、康德、巴哈、莫扎特等为代表——使科学技术相形见绌,与2500年前的轴心期平分秋色。在这较晚的世纪里,我们是否将看到又一个轴心期?

——摘编自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结合所学知识,从上述两个时期的欧洲文化名人中各选一位进行评价。(要求:写出人名,评价客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14更新 | 15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3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旅行”一词首次出现在英国天主教神父理查德·拉塞尔斯的《意大利之旅》一书中。与大学所提供的学院式教育不同,“大旅行”期望受教育者在跨文化的社会环境中实现自我完善。历史学家吉本也认为传统绅士的教育是在海外旅行中完成的。16世纪中期,受“学以致用,服务国家”的新教育观念的影响,英国贵族纷纷赴欧洲大陆,特别是意大利游历。17世纪,对那些希望在政府机构和外交部门谋取职位的年轻人来说,大陆旅行的教育功效已经稳固地确定起来。从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至1793年英法关系恶化前是欧洲“大旅行”的黄金时期。

——摘编自付有强《英国人的“大旅行”研究》

材料二   19世纪的游记作品是历史学家了解人类对世界认知的权威资源,尤其是记录欧洲人海外旅行经历的作品不胜枚举,例如刘易斯与克拉克受杰斐逊总统委托横穿北美大陆后写下的探险日记,法国托克维尔访问美国后撰写的报告,达尔文探访加拉帕戈斯群岛的记录……这些作品传达着发现新事物的喜悦,表现出对科学的强烈自觉意识。同时期,赴欧洲旅行的海外游客数量也在增多,他们把见闻记录下来,讲述给自己的同胞,其中有中国的使节、日本大臣、印度和北非学者等。

——摘编自《世界的演变:19世纪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英国“大旅行”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游记作品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023-02-04更新 | 316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