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024-03-27更新 | 203次组卷 | 117卷引用:2011—2012学年广东省兴宁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科)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中世纪艺术家并不是一心一意要创作自然的真实写照,也不是要创作优美的东西,他们是要忠实地向教友们表达宗教故事的内容和要旨。”13—14世纪后,基督教徒不光将绘画作为描述宗教教义的工具,同时也利用绘画的审美功能来感动普通民众。这一转变表明,欧洲绘画(     
A.摆脱了传统宗教思想的影响B.具有世俗化发展趋向
C.不拘泥于对现实的刻板描摹D.注重精神意境的表达
3 . 咖啡与咖啡馆

材料一   咖啡传播简表

时间咖啡的传播
咖啡起源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
68世纪咖啡传入阿拉伯半岛,伊斯兰教禁止喝酒,于是咖啡迅速成为阿拉伯人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品。
1516世纪奥斯曼帝国强势崛起并不断向巴尔干半岛以及中欧地区进军,咖啡也随之传播到欧洲。被一些宗教人士视为“魔鬼饮料”的咖啡得到教皇克雷芒八世的喜爱和推崇,咖啡从此顺利在欧洲得到推广。
1607咖啡被引入北美。
1652第一家英国咖啡馆诞生,开启了咖啡饮用的风潮。
1690荷兰成为第一个咖啡栽种和出口的国家,主要栽种地位于锡兰和爪哇。
1730英国人把咖啡树移植到牙买加、古巴和中美洲,西班牙人把咖啡树移植到哥伦比亚。
18世纪印度咖啡源源不断地销往欧洲,后来荷兰和法国在拉丁美洲殖民地先后种植咖啡,并逐渐向拉美赤道附近地区发展。
1773波士顿爆发“茶叶事件”,当地人由喝茶转向喝咖啡,咖啡成为北美普遍的饮料。

材料二   17世纪的英国咖啡馆成为了人们聚会的首选场所,咖啡的支持者宣称咖啡是“文明的象征”,可以使英国“成为一个自由而清醒的国家”。咖啡馆中对王室批评指责的言论引发了保皇派的强烈不满,他们将咖啡馆看作是阴谋的策源地与异端分子的避难所。除了贵族等上层人士之外,包括商人、律师在内的大量中等阶层也是咖啡馆的常客,甚至小手工业者和贫民都流连其中。人们经常在咖啡馆中开展各项业务,商业买卖和金融活动便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项,伦敦第一家咖啡馆就设在离皇家交易所不远的小巷中。咖啡馆同时为顾客提供报纸、手稿、书籍、小册子等各式各样的读物,不仅组织书籍和艺术品展览会和拍卖会,还创造“好奇心橱窗”,吸引有识之士参与咖啡馆里的各种讨论。在这里,文学领域的话语自由得到了充分体现,咖啡馆被英国民众形象地称作是“一便士大学”。

(1)阅读材料一、概括表中所列咖啡传播所涉及的时代与社会的相关主题。
(2)结合上述材料和时代背景,阐释咖啡馆对近代英国社会的历史影响。
2024-01-20更新 | 124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5世纪至16世纪早期,在意大利,女性可以通过服饰来展现自己完美的身段。这一时期的女性服饰领口大开,胸口袒露无遗;裙装通常采用高腰设计,凸显纤细的腰身;由于裙摆宽大,为了在视觉上比例更和谐,高底鞋也开始流行。当时的服装设计体现了(       
A.人文性B.阶级性C.互鉴性D.统一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开元、天宝年间,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居重位、秉大权者,优杂偃肆于公吏之间。曾无愧耻。公私相效,渐以成俗,由是物务多废。”当时人情多以放荡为快,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到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品茶啜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入寻常百姓家。茶叶、花卉、酒等成为风靡城乡的消费热点。商人为了迎合大众需求,“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摘编自张雁南《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材料二   伴随着城市市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新贸易航路的开辟,追逐奢侈的消费风潮从贵族特权阶层逐步传递至城市富裕的商人阶层,乃至普通手工业者。世俗统治者往往将节日庆典和宴会活动视为展示统治能力以及城市实力和形象的舞台。威尼斯流行的一首佚名诗歌记载了这样一个人:一位名叫尼科的平民,非常讲究穿着打扮,虽然只是一名造船厂里给船甲板填缝隙的工人,但也向人炫耀曾身着天鹅绒披风,腰间斜挎一把银质匕首,戴着各式戒指,在装饰豪华的家中享受生活。据不完全统计,中世纪晚期至近代早期,意大利地区48座城市共计颁布了391份涉及限制服饰、宴饮等奢侈行为的法令法规。

——摘编自尚洁《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崇奢与禁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由俭趋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朝中后期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奢侈消费的共同点。
6 . 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在《巨人传》中详细描述了巨人高康大受教育的过程及他对儿子庞大固埃的教育理念。高康大在包诺克拉特的教育下经过不懈的努力,掌握了许多理论和实践知识,最终成为一个道德、知识、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理念(     
A.奠定了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体现了对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与追求D.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2023-11-1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但丁在《神曲》中称赞亨利七世为上帝派来拯救意大利的使者。与此同时,但丁开始了《论世界帝国》的创作,书中用拉丁语详细阐述了其关于国家、政治的观点,比如政教分离等。这反映了(     
A.人文主义者对建立民族国家的探求
B.人文主义者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C.世俗统治者对强化政治权力的渴望
D.改革家强调“与上帝直接对话”
2023-11-12更新 | 64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八县(市、区)二十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神话《潘多拉的盒子》叙述了潘多拉手捧着神给他的一个巨大的封闭的盒子,她打开盒子,从里边蜂拥而出大堆害人的“小魔鬼”(疾病、瘟疫等),而盒子底下留下了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这个“希望”的精灵意味着什么呢?“希望”可以使人产生与恶魔或厄运抗争的勇气、与灾难抗争的力量。这一神话故事(     
A.凸显了人的个性自由B.标志着人类自我意识觉醒
C.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D.体现了感性和理性的结合
2023-10-11更新 | 11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这场持久的思想解放运动打破了宗教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为思想解放扫除了障碍并破除了迷信。在此期间创造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并发现了许多自然科学规律。”材料评论的是(     
A.文艺复兴B.宗教改革C.启蒙运动D.科学革命
2023-10-06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启蒙与人类共始终,是对于判断力和自我思维能力的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史学者曾有如此比喻:“从前,有一对秀发白肤的孪生兄弟,一名文艺复兴,一名宗教改革,不堪鞭笞辱骂,起而反抗其恶毒、然而衰老的继母。”

——摘编自陆锋明《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之发韧》

材料二  从18世纪末开始,伴随着自然科学体系的不断完善,科学精神也得以不断丰富,这也为理性主义精神取代宗教迷信思想奠定了基础。正如李醒民所说:“启蒙运动也是……科学的实证和理性两大精神支柱完美地珠联璧合,并且逐渐从科学界扩散和渗透到知识界直至普通大众之中。”用理性来解决一切、衡量一切的思想从自然科学渗入到社会科学,直至世界的各个角落。人们始终相信理性可以被自己所拥有,可以被自己掌握,并且相信人类的本质可以被理性思索分析。在理性主义的引导下,国家和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摘编自赵恩爝《政治理性主义批判及其当代意义》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继母”是谁?学者为何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称为“孪生兄弟”?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发展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关系。
2023-10-06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高中校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