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5世纪的意大利城邦里,贵族们更加重视个人清洁卫生,喷的香水也多。“如何做一个合乎礼仪、举止得体的人”这种类型的书籍开始出现。“掌握书写、音乐、绘画,如何舞蹈及保持愉悦”成为越来越多女性的追求。这反映出当时(     
A.东西商业贸易的繁荣B.人文主义意识的增强
C.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D.奢靡时尚之风的流行
2024-03-01更新 | 24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上饶市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神曲》洗净人性而成圣的模式,是把人性当作盆栽;但在《堂吉诃德》《哈姆雷特》中,凡人甚至反英雄的形象比较普遍,人性被看作是自然树木。这反映了(     
A.不同区域的文化特色B.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发展
C.文学题材的不断丰富D.文艺复兴逐渐走向衰落
2024-02-29更新 | 562次组卷 | 9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为了创作《蒙娜丽莎》,达·芬奇首先研究佐贡多夫人的心理,其次是勾勒素描,并进行数学计算,最后才动笔。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达·芬奇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蒙娜丽莎》的创作反映了作者(     
A.探索自然客观规律B.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C.追求现世幸福生活D.反对蒙昧迷信与专制统治
2024-02-29更新 | 519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2024届高三二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德国近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歌德曾说:“但丁伟大,但是他的背后是几个世纪的文明”。据此,歌德认为欧洲中世纪(     
A.并不能简单概括为“黑暗时代”B.文学领域具有厚重的人文气息
C.封建生产关系推动了社会发展D.宗教神学完全操控着舆论导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些重要的艺术学校和工作室建立起来,提供了系统化的艺术教育,这些学校鼓励学生研究古代艺术、人体解剖学和透视等基本技能。北欧地区也建立了类似的艺术学校,如荷兰的莱顿学派等。这反映出当时(     
A.进步思想在欧洲传播B.人们普遍接受人文精神
C.民族教育得到了发展D.世俗教育取代教会教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黑格尔指出,近代一运动“带来了古代艺术和科学的复苏——表面上看来这好像是一种返老还童的现象,但其实却是一种向理念的上升,一种从出自本身的自发的运动,而在这以前,灵明世界对于精神毋宁说只是一个外在的现成世界而已”。该运动(     
A.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B.使人性从神性束缚中解放出来
C.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D.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7世纪作家塞万提斯在《堂吉诃德》一书中借桑丘之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我听过神父讲道,说我们爱上帝就该这样:只为他自身而爱他,不是为了追求荣誉或害怕责罚。不过我倒愿意为了他的权力而爱他并为他效劳。”这种认知反映了(     
A.人文主义的发展B.因信称义的主张
C.启蒙运动的兴起D.教会统治的瓦解
2024-02-20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4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时的欧洲人就如同一个刚刚懂事的孩子,对外部世界,对人自身充满好奇,有着了解和研究他们的强烈欲望和冲动,他们不再盲目地崇拜古代权威,而是主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观察来了解这个世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文艺复兴运动持续开展
C.欧洲启蒙运动的推动D.摆脱了教会的专制统治
2024-02-10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名校面对面】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游戏历来被基督教视为“魔鬼的礼物”,但15世纪以来,画家们创作了一系列宗教肖像画,在画面图中小天使显现为普通儿童模样,手里拿着一辆小玩具车,童年耶稣游戏场景中,耶稣的玩具有陀螺、风车、十字架等。这反映出当时(     
A.宗教题材表达现实诉求B.世俗生活强化宗教信仰
C.经济发展影响娱乐观念D.艺术创作抒发浪漫情怀
2024-02-08更新 | 304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16世纪中期,法国某小说家在其作品中写到:“修道院里一概不要时钟和日规一类的东西,所有的工作都依照能力和需要来分配……世上最荒谬的,莫过于不听从正确的理性和智慧,只让钟声来管制自己。”这体现了作者(     
A.肯定社会进步B.追求自我个性解放
C.强调民主自由D.主张摆脱神权统治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