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人文精神或人文主义,原本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这种思潮起源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和思想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中西思想史研究》

(1)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
(2)欧洲启蒙思想和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各自的前途命运有何不同?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

(中世纪)天主教神学把世俗的封建国家制度神圣化,它是当时唯一的意识形态,天主教会无孔不入地渗透在中世纪欧洲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每一个毛孔,钳制着人们的一切活动。

——《历史必修III教师教学用书》岳麓书社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台词:“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道”。

——《路德选集》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3)结合材料二、概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简要历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2024-03-27更新 | 176次组卷 | 117卷引用:2011-2012学年江西省九江一中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的共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        ②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③发挥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④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2023-08-11更新 | 65次组卷 | 2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研究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人,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者,他反对研究客观世界,认为客观世界是神安排好了的,人是不能认识的。他提出了“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他指出人的灵魂、心理支配着肉体,只有灵魂、心理才能认识事物,得到知识。人要自我认识,必须要用心思考,不能过多地依赖别人教。

——摘编自苏振兴《世界文化史纲》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是指14世纪初到17世纪初在欧洲出现的古代文学、艺术、知识的复兴。它是欧洲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发动的一场文化革命运动。14世纪初兴起于意大利,后传播到尼德兰、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直到16世纪在西欧各国繁盛起来。

——摘编自石莉芳《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对哲学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特点。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
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8-19更新 | 2104次组卷 | 49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全国卷1精编版)1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恩格斯曾经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其含义是指(     
A.它没有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全部复兴起来
B.它没有将古代文化古为今用
C.它没有准确揭示这场运动的实质
D.它只是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
2022-08-02更新 | 122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1届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卷
7 . 在莎士比亚早期的抒情诗和喜剧中,在肯定人现实欲望的合理性以及人自身力量与价值的同时,又仰望上帝的恩典,把耶稣式仁慈宽厚的秉性赋予了人间的帝王。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体现新旧交融,彰显人性价值B.追求民主法治,反对禁欲苦行
C.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D.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2021-03-03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思想史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导致思想解放,启蒙运动导致社会改革,西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迷信到理智,从奴役到自由,从特权到平等,从幻想到科学。今天世界最发达的西方七国(英美加法德意日)都是在这个历史前进运动中先后成长起来的。

——《周有光: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材料二   倘若作一个历史的平行比较的话,那么中国式的文艺复兴比欧洲早了五百年,北宋年间的人文气象,与五百年后的意大利城邦十分相似,具有一种人的自我觉醒的品质,以及相应的人文关怀的自觉。……欧洲的文艺复兴非常迅速地产生出辉煌的文明成果,而工业文明又反过来推动和扩展了文艺复兴的文化成就,彼此相辅相存,互相激励又互相补充。相反,始于北宋年间的中国文艺复兴,非但没能得到文明化成果的支撑,反而受到非常惨烈的夹击,在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野蛮战争和僵硬的程朱理学教条的双重践踏底下,如同石缝里的小草般,气若游丝,时不时地艰难苟活于一息尚存的窘迫,

——李劼《中国文艺复兴的历史回眸和可能性空间》

材料三   2021世纪之交,以中国签署联合国两个人权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参加WTO为标志,中西文化论争在理论上已经终结,中国政府承认现代文明的普世价值,并在道义上承担了使之在中国得到保障的义务,尽管把书面的东西转化为社会生活的实际还非常艰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

——袁伟时《中西文化论争终结的内涵和意义》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所宣传的核心思想。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诗词、绘画、思想上的主要成就,分析中西文艺复兴结局不同的主要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谈谈如何对待中西文化。
9 .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称:“意大利人较之其他国家的人更不信奉宗教,更腐败,都是些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莎士比亚的笔下,意大利人多是坏蛋,如伊阿古(《奥赛罗》)、夏洛克《威尼斯商人》)之流。材料可用来说明
A.文艺复兴导致个人私欲的膨胀B.文艺复兴思想在欧洲的拓展受阻
C.文艺复兴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D.宗教改革运动受文艺复兴的影响
10 . 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代表作《春》描绘的是优美雅静的柑橘林里,维纳斯满面春风,容光焕发,美脸微侧,右手微抬,左手提着裙裾,正指导着春的进程。该作品
A.突出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B.表达作者对理性王国的向往
C.体现了画家生活环境的烙印D.反映了人们宗教改革的诉求
2021-01-01更新 | 2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