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中国外国
1415世纪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2-08-19更新 | 2138次组卷 | 49卷引用: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受但丁及其诗歌的影响,意大利俗语文学发展迅猛,独领风骚的是托斯卡纳地区的作家。意大利的文化精英对俗语文学的价值和标准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其结果是在16世纪确立了以托斯卡纳方言为基础的意大利“标准文学俗语”。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意大利
A.重视文化创新忽略了历史传承B.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认同感增强
C.人文主义已成为社会主流意识D.商品经济颠覆了民众的神学观

3 . 材料   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伟大转折应功于哥白尼,其《天体运行论》拉开了近代天文学序幕,极大地推进了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虽然哥白尼任职于教会,并到意大利学习神学,但他自幼对天空充满了好奇,曾私下学习天文学

据记载,他第一次天文观测是在1497年3月9日,试图通过天文观察来理解和诠释托勒密地心说理论。1513年3月31日,他在所任职的教堂建成了一座小型人文观测台,并设计出3架较为精密的天文仪器,突破主观直觉臆想,用观察数据和科学事实来说话,这是揭示真理的第一步通过大量天文观察数据和一些天文现象,哥白开始质疑亚里士多德宇宙论。后在大量天文数据支撑下,哥白尼构造出日心说宇宙模型,并于1514年完成了其第一部天文学著作手稿,1543年《天体运行论》付梓前,哥白尼已到弥留之际,只能用颤抖之手抚摸了一下书籍。

——摘编自徐传胜《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嬗变》


(1)根据材料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哥白尼的历史贞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白尼取得天文学成就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文艺复兴开始以后,意大利建筑的主题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了在欧洲盛行多时的使人产生肃穆感和敬畏感的哥特式风格。这样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突破了常规创造出一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这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
A.实质是古典文化的重现B.主要目标是反宗教压迫
C.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强化D.意在恢复被泯灭的人性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中,对人的价值及尊严是十分崇尚的。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儒学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自孔子始,便一再地强调“入世”。“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可谓知矣。”孔子自己也坚守“不语怪、力、乱、神”,把人事放在首位。“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明孔子具有比较强烈的非宗教意识和倾向。孔子之后,儒家也基本上是反宗教、反出世的,儒家学者都十分强调人事。儒家的《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些儒家的经典,也没有主张超世脱俗的言论,都是针对现实社会需要的。

——摘编自丁卯<政治规约与思想传播——历史视域下的解放区木刻研究(1937—1945)》

材料二   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天主教道明会的萨伏那罗(1452~1498年),就有感于当时日益浮华败坏的世俗生活,而开始在佛罗伦萨宣讲,反对人文主义的风潮,提倡苦行、禁欲的生活,轻视尘世的价值,并曾率领狂热的信徒焚烧佛罗伦萨纤巧的艺术精品,最后因反对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而被杀。而在宗教改革时代的初期,由于马丁·路德过分强调“因信称义”的观点,毫不妥协地恢复了对人的罪恶本性的极端强调,认为唯有神的干预才能使人得以赦免。因此,引起大部分强调精神自由的人文主义者的反感。

——摘编自刘昕岚《“人文主义”与“宗教”——对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回顾以及对儒家人文主义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中国古代儒家“反宗教”的历史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出现反对人文主义风潮的社会背景。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共同作用。
6 . 在文艺复兴的造型艺术中,达·芬奇等许多带有近代气质的艺术家倾向于“将可见者作为可见者来创造,而不是运用可见者来表征不可见者”。这说明达·芬奇等艺术家
A.主张削弱对宗教信仰的过度关注
B.致力于揭示自然世界本身的魅力
C.借宗教题材表现真实自然的人性
D.肯定了人类理性探究自然的能力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16世纪的英国出现了一种矛盾的历史现象: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兴起,另一方面是传统主义文化的强化。传统主义文化给资本主义的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传统主义文化的勃兴首先表现在宗教节日增多。“黑死病”之后,随着人口和资源关系的改善,人们把多余的时间用于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也助长了迷信和宗教情绪。传统主义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吃喝之风日烈。因此,基督教人文主义者反对教会的迷信、愚昧和放纵,力图返本开新,重振原始基督教的纯净道德和风习。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改造并不完全是出于神学和道德方面的考虑,它也包含着经济方面的动机。经济因素在新兴民族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中以及世俗的、带有重商主义倾向的思想家的著作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材料二   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6世纪早年至1570年左右集中在宗教节日及庆典活动上。但是,传统的生活习性并没有因此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1570年以后英国的“移风易俗”运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改革更为直接地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禁止赌博,反对酗酒,打击明娼暗妓,严肃性道德等。这场改革运动使英国完成了对传统主义文化的改造,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兴起。

——以上材料均摘自向荣《移风易俗与英国资本主义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移风易俗”运动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英国“移风易俗”运动的特点。
8 . 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B.刻意表现奔放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017-08-04更新 | 3785次组卷 | 80卷引用:广东清远一中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文科历史10月第二次考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马可·波罗时代开始,中国形象进入西方现代文化。第一阶段,在西方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文化形象中不断美化中国的器物、制度、思想。第二阶段,从启蒙运动后期到帝国主义时代,在启蒙哲学背景下,悠久的中国历史则因为其停滞变成一种具有反面的、否定性意义的野蛮特征。
——摘编自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文化形象》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西方关于中国形象的认识。
(说明:围绕材料中的一个阶段或两个阶段的认识展开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正确。)
2016-11-27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届广东省广州市高三1月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10 . 14世纪,在意大利形成了研究罗马法的“评论法学派”。该学派的宗旨是致力于罗马法与中世纪西欧社会司法实践的结合,以改造落后的封建地方习惯法,使罗马法的研究与适用有了新的发展。罗马法在西欧的复兴
A.直接服务于当时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满足了财产和契约关系变化的需要
C.促成当时法律与商品经济发展适应
D.反映价格革命后落后封建势力衰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