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因素发生最早的地区,其北部和沿海的一些城市当时已经有了 初具规模的手工业和较为发达的商业贸易。新的经济活动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个人才智的弘扬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人生的看法和生活的态度。财富的普遍增长为当时更多的人们按自己的意志生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刘建军《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新文化的多重起源》

材料二   狄德罗认为,在自然界里,人人享有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权和自由权。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国家,把裁决是非、惩处犯罪等权力交给国家,以保障财产权等自然权利。

——摘编自唐喜平《启蒙运动的发生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狄德罗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这场瘟疫(黑死病)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教会失去了精神上的权威,失去了人们的支持。许多人的信仰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人们把目光从对天国的期许转向了对现世的关注”。据此可知,这次瘟疫(     
A.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推动了近代医疗体体系的建立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3 . 拜占庭在实用科学如建筑、美术等方面成就突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欧教堂采用了拜占庭式的穹顶。正当文艺复兴兴起时,拜占庭则出现了与人文主义近似的倾向,即所谓“拜占庭文艺复兴”。据此可知,当时欧洲(     
A.思想解放植根于东欧文化B.东正教文明区域扩展
C.文化的同源异流特征明显D.东西欧文化遥相呼应
2023-02-19更新 | 1728次组卷 | 28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师范附属中学、太原市师苑中学2022-2023 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卫城是自然景观、建筑结构、公共用途的理想结合。卫城背后的山,既不会高到喧宾夺主,也不会低到可有可无。山顶上卫城的建筑,用料少之又少,但也起到了很好地衬托卫城艺术魅力的效果。山与诸神庙的结合,让卫城变成了最理想的公共场所,战时,起着堡垒作用,和平时期,是人民朝拜的圣地。对外部来说,这也是希腊人的自豪和力量,以及天才艺术创造力的有形物证。

——(美)房龙《人类的艺术》

材料二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生产需要文化科学知识,而新文化的发展必须突破教会的桎梏。在社会上兴起了复兴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作品和历史人物,重新研究已被湮没了千年之久的古典文化。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制度的斗争。

——朱寰《世界中古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雅典卫城在城市布局方面的功能,并指出希腊人“天才艺术创造力”在文学方面的最高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并简析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世纪,西欧作家和画家们变得更公开地拥有获取个人声誉和荣耀的雄心,他们的文学和艺术作品采用了更现实的人物和自然绘画,而且一些非宗教的主题也得到了表现。这说明当时(     
A.宗教艺术失去统治地位B.宗教改革促进思想革新
C.艺术创作关注世俗生活D.理性原则获得社会认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对“西”的认识是渐进式的、最早的西域仅指帕米尔高原东西两侧的中亚地区,后来逐渐包括了南亚次大陆、西亚的波斯、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以及西南亚的阿拉伯,郑和时代又涵括了非洲东海岸。明清时期接触到欧洲人,知其所处地域比历业上所接触之地更靠西,则“西”的概念又扩展为欧西,并呼以“泰西”“远西“,以示与早年之“西”的区别。近代以来“西”的地理概念淡出,政治文化内涵加重并且比较明显地定格为欧美文化。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二罗马帝国建立的同时,也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罗马的多民族文明也辐射至帝国的四周,罗马人的足迹远涉帕提亚、印度、中亚,甚至到达中国。……与此同时,东西方文化也加快了交流的进程。庞贝古城有印度女神雕像出土,北欧的丹麦也有印度佛像的发现,而在印度半岛东海岸本迪治利城则发现一个罗马商站遗址,出土了大量意大利陶器和罗马帝国钱币,越南等地也有不少罗马钱币出土。许多研究者还认为庞贝壁画中的天神、英雄和王侯显贵所穿的迎风飘展的长袍大褂都是丝绸制成。而众多古典文献的记载更是中国丝绸大量输入罗马的明证。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材料三

近代化又称现代化,反映了人类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巨变。

时间

社会发展概况

14世纪

手工工厂出现,使用雇佣工人的租地农场形成;文艺复兴;

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宗教改革;

18世纪

英国《权利法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战争,联邦宪法颁布;法国《人权宣言》;

19世纪

《拿破仑法典》;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志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20世纪

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

材料四   历史上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冲突确实比比皆是,然而文化差异却并非一定要以冲突为指归的。与文化的差异相并立的文化现象,还有一种是趋同,与差异相比,趋同的现象更起着主流的作用……中国与世界的距离在信息时代已迅速减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趋同正在明显地加强,尽管目前世界上还有约6000种语言,但是人类一定会找到他们共同的语言:和平、进步与繁荣。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五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人眼中“西”这一概念的演变历程。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东西方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以前西欧社会转型的背景。
(4)阅读材料四、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并谈谈你对这一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中古时期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撕灭殆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古时期的后期又翻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阿拉伯文化的西传……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早日到来。”这表明阿拉伯文化(     
A.在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是文艺复兴的文化基础
C.在保存和传播西方文化上影响深远D.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文化
8 . 文艺复兴运动效法古典文化而热情讴歌的现世享乐,恰恰就是罗马教皇和有教养的主教们向往已久的;而人文主义者们所大力弘扬的人性之美,对于教会权威来说也无伤宏旨。因此,它充其量只是要抛弃基督教的那些早已形同虚设的崇高理想和禁欲主义,但是它并不反对罗马教会的政治权威和现实统治。据此可知,文艺复兴
A.教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B.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C.与教会的思想主张一致D.思想解放披着宗教外衣
9 . 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2017-07-18更新 | 5299次组卷 | 153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暑期返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