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艺复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学者陈乐民把“人与上帝”的关系问题比喻为一团线的线头,抓住线头牵拉开去,把线团打开的整个过程,就是十四到十八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该学者描述的“革命链条”(     
A.得益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B.推动了欧洲的社会转型
C.抨击了教会腐败和保守思想D.起源于自然科学的进步
2022-11-30更新 | 1235次组卷 | 24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6世纪初,罗马教皇热衷于保护罗马帝国的遗迹,喜欢用壮丽的教堂和美轮美奂的宫殿来装点罗马城。他们向世俗的爱好让步,向那些不敬神的艺术家敞开大门,聘请他们设计建造大教堂和宫殿。这一现象(     
A.动摇了大主教会的统治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C.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D.宣告了理性主义的胜利
2022-11-29更新 | 645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大卫》展现了男性美,英俊的面孔、有力的肌肉、比例恰当的身材,充分显示出男子气概。当教皇建议给裸体人物穿上衣服时,米开朗琪罗直言不讳地答道:“陛下,请您照料人们的灵魂,让我照料人们的肉体吧!”米开朗琪罗的回答(     
A.抨击了天主教会B.推动了宗教改革C.体现了人文精神D.否定教皇的权威
2022-11-05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482年,达·芬奇给当时米兰的最高统治者鲁多维柯斯弗查写了封求职信,在信中列出来自己熟练掌握的九门军事工程技术,希望谋得一个军事工程师的职位。最终求职成功。这反映了(     
A.达·芬奇的艺术才华未被重视B.国家力量对军事才能的需求
C.人文主义精神得到社会认可D.天主教会势力遭受严重打击
2022-10-06更新 | 693次组卷 | 8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01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4世纪中叶,“黑死病”席卷欧洲,人口死亡率达到30%—50%。死亡使人们心灵受到了强烈震撼,追求现实享乐和歌颂人生成了新的社会观念。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由此可知这次瘟疫(     
A.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B.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C.促进了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D.导致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2022-09-23更新 | 627次组卷 | 23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15世纪中叶以后,有几任罗马教皇是文艺复兴的热情倡导者,许多人文主义者供职于教会或者受到教会的资助,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人的艺术品绘制在西斯廷教堂的穹顶之上。据此可知,文艺复兴运动(     
A.是一场格调高雅的精英运动B.带有较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C.是一场回归传统的保守运动D.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秩序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理性”是现代性事业的根基,它的“成长史”体现出大起大落的剧烈节奏。下表是西方不同阶段有关理性的主要观点。

时期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强调“知识服务于修养”;理性(或德性)是人的本性,它要求人致力于在道德上实现自我完善
文艺复兴时期彼特拉克理性致力于声张和证明的,是自己属人的特性而非属神的特性;在对古典希腊、罗马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了人的独立价值和尊严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用人的主动信仰证明在上帝面前尘世的价值;理性被视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使用自己的理性去认识和理解这个世界
启蒙运动时期霍布斯、洛克、卢梭似乎有一个普遍的理性一直存在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而只要人们发现了理性,它就会把世间的一切秘密与疑问解答

——摘编自姚德薇《近代西方社会思想中“理性”概念的发展与演变》

结合材料信息与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理性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08-25更新 | 643次组卷 | 20卷引用:陕西省商洛市山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14世纪欧洲黑死病的劫后余生者,从他人的死亡恐惧中唤起了对自我生命的存在与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于是歌颂人生、伸扬人权成了新的社会观念。这种观念的精神内核是(     
A.追求君主立宪B.放弃宗教信仰C.倡导人文主义D.提倡天赋人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A.意大利的戏剧艺术水平高超B.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D.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
2022-07-14更新 | 5189次组卷 | 40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第一中学东校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尔干半岛多山少平原的地形推动了古希腊城邦的形成,这一体制既提供了安全保障,又易避免暴政的形成,尤其是雅典,城邦一切问题由公民集体讨论决定,公民集体便是城邦核心。此外,恶劣的自然条件迫使人们远走他乡,进行海外殖民,这既激活了海洋民族的商业天赋和冒险本能,又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也使希腊城邦的社会财富和人口不断增长,为体育、教育、哲学、科学研究的事业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此种种,西方人文精神的这粒种子最终选在古希腊生根、开花、结果。

——摘编自张艳《城邦∶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石》

材料二   在中世纪,人的意义为世人所忽视,自卑、消极、无所作为成为人的显著特征。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性和人的价值得到了凸显,并提出用人权反对神权、用人性反对神性的主张。人文主义者深入研究了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人的哲学,反对中世纪神学家对其学说的至曲与神化,抨击了以绝对真理自居的经院哲学,主张面向自然,解释自然,认为只有研究自然规律才能得到知识。正是在这种不可抑制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精神的指引下,资产阶级才创造了近代资本主义世界文明。

——摘编自陈娜《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流变及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方人文精神“在古希腊生根、开花、结果”的有利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