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世纪时期,《圣经》都是由拉丁文写成的,只有教士才能读《圣经》,普通教徒只能聆听教士的解读。16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普通教徒可以自主阅读。这一变化反映出(     
A.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的解放B.宗教改革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C.欧洲已经实现宗教信仰自由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2 . 14-16世纪,伴随着“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世界步入近代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材料二   “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一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恩格斯

材料三   “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数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四   启蒙运动提出了一整套有关人类事务的原则:人类是善良的。至少是可以完善提高的,他们可以通过教育变得更加完善,人的理性是获得真理的钥匙,而依赖盲目信仰或者拒绝容忍多样性的宗教是错误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大西洋由“一道栅栏”变成“一座桥”,结合所学指出这一历史变化对世界历史产生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三、四所述的三次运动的核心思想分别什么?
(3)根据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三次运动产生的共同原因及共同影响。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教改革前,婚姻审判权掌握在天主教会手里……欧洲盛行僧侣教士的独身制度……推行禁欲主义成为罗马教会公开标榜的政府目标,提倡不婚单身,并且规定不允许离婚。当时,有40%的妇女过单身生活……马丁·路德发起了修女还俗、教士结婚运动,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规,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权的教会法庭   审核批准结婚。

——摘编自朱孝远《婚姻的世俗化与妇女地位》

材料二明代的婚姻礼俗主要参考朱子《家礼》,如:

拜堂:是婚礼过程中最重要的仪式,通常可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撒帐:坐帐时,亲友要向新婚夫妇抛洒“一把栗子一把枣”,谐取“早立子”“多立子”的口彩。

庙见:婚后第三天男家主人带新娘去拜祠堂,这样媳妇才能成为丈夫宗族中的一员。

——摘编自陈洁梅《透过中世纪中西方婚姻礼仪的比较分析其文化内涵》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宗教改革前后欧洲在婚姻方面的主要变化。概括材料二中传统婚俗的特点。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6世纪中西方婚姻观念与礼俗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