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普罗塔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与智者学派同一时代的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知识即美德”;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敬天地,远鬼神,近人事”“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据《必修》3编辑

材料二: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材料三:刘祚昌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改革中产生的路德教和加尔文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为其发家致富作辩护,并为他们不择手段掠夺大开绿灯。

——刘祚昌《论西欧宗教改革》

材料四、启蒙思想家们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集中力量批判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专制王权和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启蒙运动时期的言论,孟德斯鸠:(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提马刺吗?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据《启蒙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古希腊思想家探究对象的相同点和各自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四,指出文艺复兴时期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容。各自最突出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与专制王权的关系。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欧洲人文主义演进变化的历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521年,受到神圣罗马帝国通缉的路德在萨克森选帝侯的保护下,隐匿在人迹罕至的瓦特堡将圣经新约译为德文。此后,粗通文墨的德国民众可以通过德文版圣经直接与上帝进行思想交流,横亘在信徒与上帝之间的罗马教会神职人员就成了多余。由此可见,宗教改革(     
A.极大提高了民族国家的地位B.使世俗王权逐渐超越宗教权威
C.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D.否定外在权威强调个人的理性
2024-02-29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豫南九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加尔文C.亨利八世D.伽利略
2024-02-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表明,德国首先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政治处于分裂状态B.教皇对德国的沉重剥削
C.教会疯狂兜售“赎罪券”D.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024-02-26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米易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541年,新教加尔文派入主日内瓦,之后不久便颁布了《教会法案》,以此作为市民思想行动的规范,如将参加公共活动的严格守时作为市民的义务,而公开进行不符合宗教要求的歌舞娱乐活动的市民则要被判处监禁。这些规定(     
A.重塑了民族文化内涵B.蕴含了勤俭的教化诉求
C.维护了罗马教皇权威D.拓展了基督教道德标准
2024-02-2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下表为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在宗教改革期间发布的部分文件及其内容。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时间文献主要内容
1533《上诉法案》遗产继承和婚姻方面的案件不得上呈到罗马教皇法庭
1534《至尊法案》国王及其继承者是一个教会在尘世的唯一最高首领,有决定一切宗教事务的权力和权威
1534《叛国罪法》诋毁国王的言论和行为均属于叛国罪
A.世俗权力得到强化,宗教失去人们的信仰
B.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建立起专制统治
C.英语代表的民族语言获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
D.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崇拜
2024-02-08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克思·韦伯认为,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代,传教士仍是新闻、教育乃至娱乐的主要来源,教堂仍是乡村生活的中心。而新教徒的生活方式则是把世俗的经济活动置于宗教控制之下,为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加上了宗教动力。马克思·韦伯意在强调(     
A.发挥教会在道德教化的中心作用B.发展新型大众舆论媒体的重要性
C.宗教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发展D.宗教活动束缚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6世纪30年代,英王亨利八世宣布独立于罗马教廷之外,自立为英国国教之首。与之前相比,英国国教内部变动不大,大致保留了天主教的教阶礼仪。英王意在(     
A.取代罗马教廷B.改革宗教仪式C.打击教会神权D.加强专制王权
2024-02-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有学者认为,宗教改革后基督新教徒和天主教徒对于营利生活的态度所显示的对比, 正如俗谚谑云:要不吃得好, 要不就睡得稳。 天主教徒选择“睡得稳”,代表其偏好安定生活;新教徒选择“吃得好”,代表其(     
A.追求发财致富B.秉持节俭态度
C.坚持信仰上帝D.反对教皇权威
10 . 英国学者埃尔顿指出:“宗教改革往往伴随着对罗马的敌意与狂热的民族主义。”其意在表明,宗教改革(     
A.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权威B.导致了社会秩序的重组
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D.得到了社会各阶层响应
2024-01-2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部分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