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1 . 宗教改革家路德提出“因信称义”,主张只要直接阅读《圣经》,有虔诚信仰,灵魂便可得救。“因信称义”的提出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摧毁了教会的思想专制D.扩大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3665次组卷 | 88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对抗赛(三)历史试题
2 . 欧洲中世纪,世俗工作被视作人类为救赎原罪而进行的一种惩罚,有失绅士身份。马丁路德等宗教改革者则支持商人和工匠的努力工作,倡导理性与勤俭,认为工作是为上帝服务,是一种基督教的天职,同神父和其他神职人员一样。上述转变反映出新教
A.全面影响欧洲民众观念习惯B.鼓励世人对资本的追求和积累
C.肯定了中世纪神学职业独尊D.强调世俗社会的权力高于教会
20-21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路德的原则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他将直接与上帝沟通,教徒个人有权凭借自己的良心和理性去解释《圣经》。王阳明强调“致知”是要求“致吾心之良知与事事物物”,格物是要求端正人心,去恶存善。这两种主张都
A.重建了古典人文传统B.彰显求民主的时代精神
C.有助于唤醒自我意识D.树立了理性主义价值观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马丁·路德提出:“属灵的政权”与“属世的政权”是两种国度,应该“彼此划分清楚”。前者宣传上帝之道,端正社会伦理道德;后者“维持治安、防止恶行”,并为人民谋福利。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强调放弃宗教信仰B.提倡民众思想统一
C.肯定神职人员地位D.主张实行政教分离
5 . 有学者说,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同流而异趋”,两者在知识范围内为“兄弟”,在道德范围内为“仇雠(chòu)”。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态度上看两者都挑战罗马教廷权威
B.在目标上两者都主张削弱封建王权
C.异趋指两者对古代文化的态度不同
D.同流指两者都试图摆脱宗教的束缚
2019-10-05更新 | 530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西陆川县中学2018年春季期高二开学基础知识竞赛试卷
6 . 马丁•路德认为一个人得救要靠信仰,而不是外在的东西,这就是“因信称义”。从本质上看“因信称义”
A.揭露了赎罪券对民众的欺骗B.否定了罗马教廷神圣权威
C.促使不同于天主教的新教派产生D.赋予了德国民众自由精神
2020-04-18更新 | 344次组卷 | 32卷引用:【校级联考】湖南省衡阳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联赛历史试题
7 . 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C.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使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遭到沉重打击
2020-09-17更新 | 300次组卷 | 7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华侨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竞赛试题
8 . 典型地反映从十世纪末到十六世纪期间,相对于世俗君主罗马教廷权势变化趋势的是(     
A.B.
C.D.
2023-06-10更新 | 62次组卷 | 22卷引用:浙江省李成历史研究室2021-2022学年高二7月学员学科素养竞赛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在宗教改革中,一些地方领主吸引宗教团体来加强自己的权力基础。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据此推知,宗教改革(     
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B.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C.推动文艺复兴运动兴起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
20-21高二上·河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马克思认为:“在德国,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因此,对于完全受宗教影响的群众的感情来说,要掀起巨大的风暴,就必须让群众的切身利益披上宗教的外衣。”这说明宗教改革
A.形式上对宗教有依赖性B.传播人文主义思想受挫
C.挑战了天主教会权威D.遭遇天主教强力打压
2020-12-22更新 | 21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尖子生联赛调研(三)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