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教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对以下三幅漫画的共同点,评述正确的是

①表现了欧洲人对和平的渴望
②漫画展现了同一时期欧洲地区政治生活的风云变幻
③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讽刺意味
④漫画涉及的历史事件,体现了欧洲旧秩序遭到冲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下图取材于德国著名画家卢卡斯克拉纳赫的画作《从基督徒到反基督徒》(创作于1521年)。该漫画意在

基督将高利贷者从祭坛前赶走 教皇用赎罪券把信徒们吸引过来
A.歌颂“因行称义”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抨击教廷违背基督本意D.赞同教皇推销“赎罪券”
2021-01-17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江北区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宗教改革时期的漫画是宗教改革家宣传其主张的主要工具,当时一次可以印数万张,每张的价格低至几芬尼(相当于一对香肠或者几瓶脱麦芽酒的价格),这些漫画引发民众(对天主教会)广泛的议论。这说明
A.宗教宣传局限于大众聚集地
B.宗教改革主要面向社会的基层
C.价格革命提升民众生活水平
D.印刷术的发展推进了宗教改革
4 . 关于漫画《德国是教皇的奶牛》理解正确的是
A.德国的养牛业发达,是教皇牛奶的供应地B.教皇在德国的领地养了很多奶牛
C.罗马教会过度剥削压榨德国D.表达了罗马教皇对德国的一种偏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卢卡斯.克拉纳赫在维滕堡开一家作坊,制作了一些带有争辩性的印刷作品,例如《受难基督和敌基督》。基督赤足行走的简朴生活与坐着轿子的教皇的华丽与骄傲形成鲜明对比。作品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反映经济发展C.明确教阶等级D.倡导宗教宽容
6 . 民族国家观念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是对基督教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把人们从宗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现实社会的重要性提高,世俗权力特别是王权得到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族国家观念形成的表现和原因。
2020-11-24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21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左图到右图的变化所体现出的最大社会意义在于
A.人文精神开始传播B.否定了教会的权威
C.人们摆脱宗教信仰D.由此引发启蒙运动
2020-10-15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历史试题(必修)
8 . 你认为导致由图1向图2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罗马教会与欧洲世俗王权矛盾的消除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人文主义的推动
C.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影响和促进
D.宗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被驱除出社会领域
2020-03-08更新 | 71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9 . 1521年,德国威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图意在(       
A.抨击罗马教廷B.推销“赎罪券”
C.反对宗教改革D.倡导宗教宽容
2019-01-30更新 | 2057次组卷 | 77卷引用: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文综历史(北京卷)

10 . 【加试题】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不灭的光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斯廷小教堂的两幅壁画:


图1《雅典学院》


图2《创世纪》


材料二

对于赎罪券的抨击,有如一粒火种落在火药桶里,立刻燃起燎原之火。农民和平民把路德的反教会论纲当成是起义的信号,认为同一切压迫者算账的时候到了。市民则到处传颂“九十五条论纲”。斯特拉斯堡的市民把九十五条论纲贴在教堂大门上。人文主义者热烈欢呼……贵族,甚至一部分诸侯,希望由此打破罗马教会的控制,没收教产。……用拉丁文写的这份论纲,被人们译成德语,争相传播,不胫而走,两星期内传遍德意志兰,一个月内传遍基督教世界。

——摘自丁建弘《德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壁画内容分别源于什么故事?各自表现了怎样的人文主义追求?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对人文主义发展的主要贡献。综合材料一、二,指出这一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诉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