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其发展而发展。科学在其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平衡的,但是在实践上和空间上它也有自己的规律性。科学发展的不平衡过程中就存在了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现象。社会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都会对科学技术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摘编自王国成《近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文化背景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近代世界科学的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2 . 科学技术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牛顿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力学方面,他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机械运动的三个基本定律,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之中,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中学历史教师用书

材料二   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且永远是相同和不动的。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材料三   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质的分布……物质的存在会使四维时空发生弯曲,万有引力并不是真正的力,而是时空弯曲的表现。如果物质消失,时空就回到平直状态。

——爱因斯坦《相对论》

材料四   他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于1900年提出了量子假说,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具有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量子论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材料五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牛顿对建立经典力学所作的主要贡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典力学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对经典力学有何新发展?
(3)材料四中的“他”是谁?“他”的理论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发展之处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材料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方面进入到了什么时代?
(5)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启示?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7世纪的欧洲迎来了“科学革命的时代”,但被视为“近代化学之父”的约翰·道尔顿是一位虔诚的新教徒,被视为近代物理学创始人的牛顿也热心于炼金术。这表明(       
A.近代学者缺乏理性追求B.封建迷信束缚科学发展进步
C.教会依然拥有强力影响D.任何时代都有特定精神内涵
2024-03-07更新 | 626次组卷 | 10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咸丰春晖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农学理论始终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实现农业丰收必须把顺天时、量地利、用人力三要素加以有机结合,并进行统筹规划。在医学上,传统的中医理论强调把人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整体中去剖析病症,严格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的、有明确针对性的疗法,始终把患者当作一个有机整体来整体观察、辩证论治。也正因如此,传统中医理论令推崇技术实验、病理分析的西方医学家颇感费解。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17世纪以来,科学的权威已为近世多数哲学家所承认。此一权威,殊不同于教会的权威。科学权威,理智的力量也。人之于科学权威,可以拒绝,可以接受。拒绝,无须受惩罚。接受,无须出于保身家、保名誉之考虑。……再者,科学的权威,明一理有一理之权威,明二理有二理之权威。科学的权威,止于已明之理:不若天主教义,乃包罗万象之体系,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甚至世界之过去与未来,无一不在此体系之内。科学如有所见,仅以此时此物已有科学实证者为限。……科学的权威,尚有一点不同于教会的权威,……即科学作出的判断,曰此是暂时的结论,此有盖然性,科学的结论可加以修正,此是科学家共有的见解。

——摘编自罗素《西方哲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学的思维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多数哲学家承认科学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152次组卷 | 9卷引用: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心说是中古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天文学观点,但是自15世纪起,以波兰人哥白尼为首一批天文学家先后勇敢地挑战地心说,提出了全新的日心说。日心说的提出(     
A.解放了被宗教禁锢的人性B.奠定了近代物理学的基础
C.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体系D.形成重视实验的研究方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关系史专家刘德斌指出:“在1500年前后,正是在这一世界文明的核心区——欧亚大陆形成三个彼此相对隔离、又各具特色的国际关系体系——东亚封贡体系、穆斯林世界和欧洲秩序。”高度集权、组织有序的亚洲帝国迟迟迈不出中世纪门槛,而欧洲却最先迈出,步入近代,他认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民族君主国的兴起、经济技术的发展与地理大发现在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历程中是一个有机的发展过程。它们不是孤立平行发生发展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


根据1500年前后欧洲发生的重大历史现象自拟题目并予以论述。(要求题目符合题旨,语句简练,史论结合。)
2023-05-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667年,牛顿发现光的色散现象,揭开了人们对光的性质(光是粒子还是波)大讨论的序幕。这场讨论使“物体不存在固有色”等观点深入人心,并启发了艺术家在绘画中对光的表现。由此可见,近代科学的发展(     
A.推动了视觉审美观念创新B.传播了人文主义创作思想
C.改变了西方社会主流信仰D.提高了绘画作品的真实性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文化与自由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选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依据材料,确定一个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不少于3个史实),史论结合,遐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中可知,在中世纪以前,西方科学技术史和中国一样,理论技术是独立发展的。但 11世纪之后的欧洲,尤其是15世纪后,欧洲理论和技术要素不再是彼此孤立的,这表明欧洲科学统一体逐渐形成,科学发展有了科学内部的动力,已经能够摆脱单纯对社会的依赖了。而中西方社会发展情况不同,中国的这种因素则却始终没有形成,因此中国科技在近代逐渐落后于西方。

中国和西方科学理论与科技成果累加增长曲线比较

——摘编自陈敬全《“李约瑟难题”的非线性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科学技术”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表达准确。)
2023-02-2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如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000多位传主从业兴趣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     
知识领域或职业1601—1625年1626—1650年1651—1675年1676—1700年
科学12.8%28.2%31.4%27.6%
医学13.0%27.4%31.5%28.1%
军事8.8%46.7%18.8%25.7%
政治26.6%29.1%22.7%21.6%
神职37.2%30.1%19.5%13.2%
注:传主可有多种从业兴趣。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代议民主政治完善
C.宗教信仰彻底崩溃D.实用主义日益流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