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时发展大事记

1675年英王查理二世就下令在伦敦东南泰晤士河畔的格林尼治村兴建天文台,为往来船只提供授时服务,以便船只定位位置和知晓时间
1870年美国学者查尔斯·.多德教授首次提出,按经度线将全国划分为若干时区,每个时区自东向西依次相差1小时
1884年25国家的代表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使用统一的国际标准时间,将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仪中心的子午线定为本初子午线
1912年为避免单一时区授时带来误差,国际时间局开始在巴黎天文台运行
1930年采用了世界时的格林尼治测定的修正为-0.021s
1955年国际天文协会(IAU)正式决定,选择运动赤道上的一个固定点作为经度的原点,参考这点的世界时
1967年国际时间局开始直接使用世界时的所有测定,使其保持在精密量级

——整理自沈乃激,中国计量科学院《时间标准的变迁(一)》

材料二   1874年法国传教士在上海徐家汇建立了观测台,19世纪80年代这一观测台利用上海法租界内的信号塔开始报告正午时刻,为外国船只服务。这一时间标准被称为“海岸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控制下的清朝海关采用“海岸时”,使用的是东经120°的时刻。此后“海岸时”逐渐被铁路、航运、邮政、电报等行业采用,并延及京奉等铁路沿线和长江流域。1918年,北洋政府将全国划分为5个时区,1927年将北京时定为标准时。1929年国民政府以南京时为标准时,每天通过电报和广播发布;上海、天津、南京、北平等地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标准钟。与此同时,汽笛、午炮或寺庙的钟声等报时方式仍在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东八区区时定为北京时间。

——整理自湛晓白《时间的社会文化史——近代中国时间制度与观念变迁研究》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背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国际标准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
2024-01-01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神话构建了自己的“神谱”

在世界开端之际,宇宙一片“混沌”,天神乌拉诺斯无边无际,统治宇宙,缺乏智慧且残暴。乌拉诺斯迎娶地神盖亚,他覆盖着盖亚,于是天空笼罩在大地之上,盖亚生下六儿与六女。诸神共同构成了第一代神系。

乌拉诺斯仇视并害怕他的六个儿子,因此将他们隐藏在地神盖亚的腹内,使他们不见天日。最狡黠的小儿子克洛诺斯用计谋阉割了父亲乌拉诺斯,推翻了父权统治。天地从此分开,新的生命重见光明。克洛诺斯成为第二任宇宙之主,其他诸神以河流、森林、山谷等自然界事物命名,代表着自然力量。

后来,克洛诺斯最小的儿子宙斯在兄长与姐姐的共同协作下,发动了反叛战争,形成了以宙斯为首的第三代奥林波斯诸神。宙斯成为奥林波斯主神,其他诸神分司其职,有着自己的特权、荣耀和地位。不可“僭越”、侵犯神和自然的力量成为最基本的秩序准则,否则将受到严厉的“惩罚”。

材料二   19世纪后半叶开始,整个人类哲学发展呈现出唯科学主义的特征。人们期望通过科学将自然世界“制度化”与“规律化”,最终为人类的生活构建出自然世界的蓝图。然而,近代科学主义将人类与自然的天然纽带割裂开来,自然不再是先于人类存在的生活场景,而成为人类改造的对象。人类生命不再具有独立的价值,对人的认识等同于对物的认识。于是,人类获得了科学的尚方宝剑,开始了“僭越”自然的近代人类历史。

——以上材料均改编自郭玲《古希腊神话中秩序与正义的隐喻探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神谱”构建所反映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文化与自由

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这无论对外部自然的规律,或对支配人本身的肉体存在和精神存在的规律来说,都是一样的……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本身一样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选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依据材料,确定一个观点,运用中外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不少于3个史实),史论结合,遐辑清晰。
2023-04-29更新 | 22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十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的重要科技成果。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人物

贡献

时间

安东尼.拉瓦锡(法国人)

提出物质守恒定律

18世纪 70年代

贾斯特斯·冯·李比希(德国人)

制成化学肥料

19世纪40-50年代

W.H.珀金(英国人)

制成合成染料

19 世纪 50 年代

路易.巴斯德(法国人)

提出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19 世纪 50-60 年代


A.各学科间联系日益紧密B.公共卫生观念受到关注
C.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D.工业革命仅局限于欧洲
2023-03-30更新 | 393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拟测评历史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摘自学者对英国《国民传记词典》中6000多位传主从业兴趣的统计,据此可推断,17世纪的英国(     
知识领域或职业1601—1625年1626—1650年1651—1675年1676—1700年
科学12.8%28.2%31.4%27.6%
医学13.0%27.4%31.5%28.1%
军事8.8%46.7%18.8%25.7%
政治26.6%29.1%22.7%21.6%
神职37.2%30.1%19.5%13.2%
注:传主可有多种从业兴趣。
A.人文主义广泛传播B.代议民主政治完善
C.宗教信仰彻底崩溃D.实用主义日益流行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技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自成体系而且独立性与排外性强,与政治联系密切,以官办为主,形成了大一统的结构体系。在思想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儒学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应用上,学术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和国计民生,实用性很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对传统典籍的整理与经验总结,缺少科学实验,轻视对理论的概括和研究。在发展水平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遥遥领先于世界,但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没有形成近代科学,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遗憾。

----摘编自谭周桂《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材料二     下图所示为中国与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曲线”,学界形容这一时期的中国具有“超稳定结构”并处于“高水平停滞”时期,并据此得出了一个结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西方来说,科学技术结构和社会结构之间都存在着适应性。也就是说,制度大于技术,中国的经济和科技的落后首先体现在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的不思进取上。


——据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的超稳定结构》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形成近代科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学技术结构与社会结构”展开论述。(要求: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