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周尚兵《对唐代科学技术水平的再认识》

材料二


——摘编自王亚民《明代的科技发展与世界的比较研究》

材料三   欧洲从13——15世纪便陆续办起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的各种有教养的人的世俗学校,在这类学校中学习研究几何学和自然哲学(科学)等课程不仅是必需的,而且还会受到鼓励,哥白尼等科学巨匠就出自这类学校。在16世纪的意大利,布鲁诺,伽利略等人奠定了西方近代科学的基础,伽利略发明了对科学知识进行严格检验的系统的实验方法后,使科学成为"实证知识"且完全脱离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17世纪末,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极大地借鉴了亚里士多德对时间、空间、运动、静止、位移和力的研究。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还非常明显地携带了相应的文化基因,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就是一种文化。

——摘编自钱兆华、高文芳《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出现的文化因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16——17世纪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的文化条件。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6——17世纪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认识。
2022-12-15更新 | 1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或社会功用的理解。(要求:设置观点,阐释理解,表述成文,论证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1-09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1415世纪兴起的)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

材料二   牛顿的物理学的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所说:“整个自然界所有的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而有一种身高5英尺的小动物竟然不顾这些法则,完全按照自己的怪想随心所欲地行动,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达尔文的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神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性变革……它奠定了人类对生物进化认识的基础,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必然会更加深入地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更有成效地改造自然。恩格斯认为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物进化论的“进化”过程》


(1)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运动”的内在推动力及其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所谓“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有哪些?
(3)材料三中“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包括哪些基本观点?它为什么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解放和科学发展关系的认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高三上·山东·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学技术始终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进步的、革命的力量。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和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等方面。

人物简介

牛顿(16431727
1687年的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辟了大科学时代。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在数学上,牛顿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在经济学上,牛顿提出金本位制度

达尔文(18091882
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

法拉第(17911867
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引入电场、磁场、磁力线等概念,为经典电磁学理论奠定了基础。他重视科学实验,发明了史上第一台电动机和发电机,利用“冰桶实验”证明了电荷守恒定律。法拉第和威廉·休艾尔发明了许多如“电极”、“离子”等耳熟能详的名词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论证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1-04-20更新 | 10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月历史试题(山东卷)
6 .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

——《大国崛起》

材料二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爱因斯坦

材料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四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科学方法”的内涵?并分析牛顿的理论对当时欧洲社会产生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爱因斯坦对牛顿力学体系发展的表现?据材料二、三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的影响方面侧重点的不同。两者在价值取向方面有何相似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这句话的含义?谈谈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2019-10-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德的“因信称义”注重的是个人内心对上帝的认知转变,“教会的权威慢慢地但确实地在人心中削弱,个人开始表露出独立思考精神。”在宗教上人的意识被唤醒,这种主体性的增强对于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自然界,通过实验方法去获得自然界的信息起到了观念上的推动作用,与其他因素融合在一起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准备了土壤。

——摘编自《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产生的宗教背景》

材料二 牛顿用刚性的、机械的“力”取代天体运行中的神秘因素,以数学公式表述其规律,得到实验的有力证实,取得巨大成功,这表明,无论是地上的万物,还是宇宙的天体,都固有其自然秩序和规律,根本不存在神秘因素的干预和超自然的意志。

——郑晓松《科学经济与社会》

材料三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在法国哲学家卢梭看来,契约就是人民之中的一个协议。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对教会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牛顿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概括“这些哲人”的思想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对科学发展与思想解放之间关系的认识。
2018-12-19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吴江市平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人论道式智慧往往出于个人兴趣,沉溺于争辩和脱离实际。中世纪,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帝的光环上”,尘世微不足道。现代社会的市场化和工业化构成了现代性的历史前提。对“神圣知识”观念的打破是现代性发展的重要结果,功利主义把近代人从“沉思的生活”转向行动的生活,渴望一种实用知识,使人成为自然的拥有者和主宰者。

在与宗教权威的斗争中,人们的价值观逐渐由中世纪宗教的“信仰-理性”转向“经验-理性”,由此经验证据逐步取代了传统权威,学者传统与工匠传统逐渐结合,人们强调两条获得知识的途径,即通过推理与经验。观察从科研的从属上升到主要地位,由此创立了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打通了科学发展的康庄大道。

17世纪英国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是清教主义。正是清教的精神气质所固有的种种社会价值导致了对科学的赞许。如文德尔班所言“哲学必须是自然科学——这是当时时代的口号”

——摘编自《论科学精神特质的现代性维度》

材料二   成为现代的就是发现我们自己身处这样的境况中,它允许我们自己和这个世界去经历冒险、强大、欢乐、成长和变化,但同时又可能摧毁我们所拥有、所知道和所是的一切。它把我们卷入这样一个巨大的漩涡之中,那儿有永恒的分裂和革新,抗争和矛盾,含混和痛楚。现代化把人变成现代化主体的同时,也在把他们变成现代化的对象。现代性对立于传统,其次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现代化(对理性、科技、进步等命题的反思),最后对立于现代性自身,即时刻警惕着现代性的任何一副面孔形成新的传统或权威。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


(1)结合材料一,概括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在17世纪的最高成就。
(2)结合相关史实,阐述近代自然科学得以生成的社会土壤。
(3)试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析现代化过程中的这种分裂、矛盾与痛楚。并谈谈可以从中得到的启示。
2018-12-2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文)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7世纪英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8世纪下半叶英国发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现代化启动。继英国以后,18世纪法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启蒙运动的中心从英国转移到法国,并达到高潮,引发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19世纪德国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德国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之一,她仅用40多年时间(1871—1913年)就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2.知识经济与现代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一、二、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图四人物的成果。

(2)据材料二,概括世界科学中心发生的三次转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思想解放与科技进步的关系。

10 . 史学:历史与现实的对话

材料一《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国及各诸侯国二百余年的历史,内容以诸侯、大夫的政治、军事活动为主。

《史记》成书于西汉,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记载了上古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史记》体例篇目举例
本纪(帝王活动及重大事件)高祖(刘邦)本纪
表(大事年表、世系表等)建元以来王子侯者(汉武帝时封侯的诸侯王子弟)年表
书(重要制度变迁)河渠(水利工程)书、平准(工商业)书
世家(诸侯等有重大影响人物的事迹)楚元王(汉高祖之弟,封地为楚国)世家、陈丞相世家
列传(各阶层重要人物、周边政权的历史)吴王濞列传、儒林(重要儒家学者)列传、司马相如列传、货殖(商人)列传、匈奴列传、大宛(在今中亚地区)列传

(1)比较《史记》与《春秋》的不同之处。从“篇目举例”中任选两则,分别简述其反映的西汉社会状况。

材料二在欧洲,19世纪被誉为“历史学的世纪”,历史研究发生了很大变化。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人类社会,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适用于历史研究。历史研究应该以回忆录、日记、外交报告等原始文献为材料,通过科学的解释方法,寻求人类社会进步的规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引起欧洲史学界的普遍关注,成为史学研究的重点之一。很多史学家批判拿破仑对各国的侵略,认为历史是体现民族特性的标志。各国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编纂各自的国家通史。普鲁士的《民族历史评论》发刊词说,历史“比任何学科都有助于全体德国人民的统一”。

历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仍然是社会上层,但包括工人在内的社会下层的历史也逐渐受到关注。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思格斯指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2)阅读材料二,概括19世纪欧洲历史学发展的特点。结合时代背景对这些特点进行分析。

材料三“历史有什么用呢?”面对孩子的疑问,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克撰写了一部史学专著来回答这一问题。

(3)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谈谈历史对你有什么用。

要求:从“能力或方法”“价值观”两个方面进行阐述: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