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类别西方中国
天文1615年左右发现太阳黑子
1848年,瑞士天文学家沃尔夫首次提出用黑子相对数来表示日面可见半球黑子的多寡。
公元前18年以来便系统记录了太阳黑子,比欧洲人早了1500年。
数学法国数学家霍纳于1819年建立了解高次方程的霍纳法宋代数学家秦九韶在1247年提出的方法实际上与霍纳法一致,却早于霍纳572年。
医学18世纪中国种痘法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9世纪初,爱德华·真纳发现了牛痘苗可安全预防天花,后来发展成为接种牛痘的免疫学。公元4世纪的葛洪最早记载了这种疾病,中国人在11世纪已发明天花预防接种,16世纪中医已公开著书介绍这种疗法。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近代科学组织中,英国皇家学会的产生较为典型。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皇家学会把具体的探索任务或研究项目分配给会员个人或小组,同时学会还要求会员进行任何他们将促进学会目标和科学研究的新实验,定期举行会议让会员通过做报告和演说向学会汇报研究成果、演示实验等,所有会员都可以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建立了一些专业学术委员会来指导学会各部门的活动。1665年3月学会出版学术刊物《皇家学会哲学学报》。在科学研究方面,皇家学会致力于科学研究的支持和鼓励,使得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医学等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有科技社团早自明代始。明嘉靖年间,祁门人徐春甫在顺天府成立了一个名叫“一体堂宅仁医会”的医学团体。在此后的30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科技社团一直没有得到发展。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的晚清最后十几年是中国近代科技社团萌芽与创立时期。民国时期的科技社团规模都比较大、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中国科学社于1914年夏创立于美国,发起人是一批留学美国的青年学生,中国科学社由于后来大多数会员回国工作、便于1918年把社所迁回祖国。中国科学社的科学事业在社章中做了规定,这些科学事业可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创办《科学》月刊;第二,创办上海明复图书馆;第三,创设研究所;第四,开展各种学术活动。中国科学社的所有这些工作都对中国现代科学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重要的科学社团之一。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西方科技社团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科技社团各自产生的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西方科技社团相比,中国科技社团的特点。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科技社团的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科学家通常采取“见见闻闻”“虚访勤求”“博采众方”“询诸老成”的研究途径,他们的研究方法常常局限于对个别经验事实的总结和归纳,极少进行模拟自然过程的人控实验和对经验材料   的量化分析,更加之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而缺乏科学技术由经验形态上升到理论形态的动力、需要和条件。所以,重实用和经验的学术传统……隶属于经验、工匠层面的东西并非高级智慧的产物,属于创制(即应用)科学。

——摘编自夏国军《论中国古代科学的特质》

材料二   文艺复兴后,伽利略用系统的实验方法时科学知识进行严格检脸,因而当科学成为“实证知识”时,西方近代科学就完全脱离作为“形而上学”的自然哲学体系,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实验方法的普遍运用不仅促进了近代科学的独立,而且也极大地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因为通过实验人们不但可以获得大量系统的、精确的、典型的、定向的科学事实,从而为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感性材料,而且还可以对科学假说进行严格检验。很显然,如果没有实验方法,近代科学将寸步难行;如果没有实验方法,近代科学实际将成为不可能。

——摘编自钱兆华、高文芳《西方近代科学诞生和发展的文化因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近代科学诞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方科技的主要差异,并分析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从15世纪到今天,科技巨匠辈出,从哥白尼、伽利略到牛顿、瓦特,到卡尔·本茨、爱迪生再到爱因斯坦、此尔·盖茨,世界科技文化发展中心地点最终来到了美国,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正掌握在他们的手中。

——《面向二十一世界的科技》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世界史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17世纪,近代科学革命勃兴。科学家们相继提出实验归纳法和数学演绎法,强调真理须依靠数学的逻辑推理,决不能依赖于宗教教义的评判,以至于愿为真理慷慨赴死。依据经典力学理论,人们把自然界各种复杂的物质运动过程都归于简单的机械运动过程,力图用力学理论解释其他一些非力学的自然现象,并主张自然界的绝对不变。“自然秘密研究会”“哲学学会”及巴黎科学院等科学组织和科研机构相继成立,促使工匠和学者间的交流。在此基础上,解析几何及近代胚胎学等相继构建完成,英国化学家玻意耳界定了元素概念,把化学确立为科学。总之,自然科学冲破阻挠,终使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并为18世纪后科学的全面发展奠基。

——摘编自张明国《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述评》

材料二   自16世纪以来,科学名家与时俱增,为力既聚,进步益猛,于是吾人对于宇宙之观念大明,从而对于克制生活环境之力亦愈增。上述诸人(如培根、笛卡尔、伽利略、哈维等),不过满天星斗中最为光辉灿烂者耳。

——摘编自【英】韦尔斯《世界史纲》(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18世纪西方“科学获得独立与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以来西方“科学名家与时俱增”的原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485次组卷 | 62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哈尔滨六中高三四模文综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徐霞客(1589—1641),明朝江阴人,著名地理学家和旅行家,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和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具有深远影响。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喜欢旅行。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他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徐霞客游历考察的三十多年间,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经过考察,他否定了当时被奉为经典的《禹贡》中认为“岷江导江”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通过其作品,徐霞客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张。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他自幼受父亲影响,酷爱读书,并以怀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来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学说。他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研究,逐渐认识到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而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是错误的,从而冲击了基督教的思想束缚。他对落体运动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实验,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他不仅纠正了统治欧洲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更创立了运用实验研究科学的新方法。因此,他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等

请完成:


(1)根据材料,概括徐霞客和伽利略取得科学成就的相同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条件及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徐霞客和伽利略的科学成就为例,简析科学发展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根据表中中外历史信息,比较中西科技发展史的特征,拟定一个论题,可结合其他相关史实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荷兰和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开端,资产阶级政权陆续在欧洲各国建立。实验科学的兴起,使自然科学有了独立的实践基础。为促进实验科学的发展,一批有影响的、由科学家组成的社团,陆续在各国建立。从此,西方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了它的相对独立发展的新时代。

——摘编自远德玉《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材料二“他(哥白尼)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大自然和大自然的法则藏匿于黑夜之中;上帝说,让牛顿出世吧!于是世界一片光明。”

“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家中,爱因斯坦将位于最前列。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

材料三鸦片战争时,中国人看到的仅是西方的坚船利炮。魏源提出了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科学技术的主张。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同时引入西方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第一次译介西学的高潮。到1895年,翻译西学书籍354种,大部分是科学技术书籍。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冲击了儒家的传统价值观。

——摘编自张岱年等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特点,并概括西方近代自然科学产生和发展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模仿示例,简述牛顿、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并从思想解放的角度阐释其影响。

示例:16世纪,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否定了教会所鼓吹的地心说,使自然科学逐渐从教会的控制下解放出来,得到独立的发展。

(3)根据材料三,概述晚清时期西方近代科学引入中国的历程,并简析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763至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欧洲诸强国已并吞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它们)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关于它们,须特别提到的一个特点是,它们并不是平等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连续地一者对另一者起作用

——摘编自《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中省略号部分补充完整,并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此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补充的内容准确合理;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