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99 道试题
1 . 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达尔文的进化论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2020-01-01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关于近代科技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动摇了欧洲中世纪神学的理论基础
B.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被誉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C.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D.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社会由此跨入蒸汽时代
2020-01-01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江山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A卷)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1975年出版的《自然科学大事年表》记载,明代以前,世界上的重要发明和重大科学成就大约300项,其中中国大约175项,占总数的58%以上。……入清之后便不再有任何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甚至晚明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被弃置遗忘。

材料二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在物理学、生物学领域各有什么表现?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科技兴起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2020-01-01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之道路》。”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纠正了人类思想中的长期错误认知
B.确立起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
C.帮助人们更客观全面地认识自然界
D.使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时间欧洲时间中国
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

明前期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
远洋航海技术
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
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
哈维血液循环学说
波义耳近代化学
笛卡尔解析几何
牛顿力学体系
明后期
徐光启《农政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宋应星《天工开物》
18—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
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
细胞学说
分子-原子结构学说
进化论

(1)根据材料分析中国科技发展出现的变化,指出16-19世纪中西科技的根本性差异。
(2)结合所学,分析中国科技变化的原因。
2019-12-2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6 . 牛顿和爱因斯坦是近代以来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分别创立了经典力学和相对论。它们的 共同之处有
①具有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②注意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
③推动了近代科学技术产生④为技术革命提供理论基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 .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深化认识自身,同时又拓展认识世界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善于忠实享受自己的生命,这是神一般的尽善尽美。……在我看来,最美好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标准看齐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没有奇迹,也不荒唐。

——摘编自[法]蒙田《论经验》

材料二 宇宙由通过因果关系“胶合”起来的事件组成,牛顿找到了这种因果关系的科学描述,并揭示出了它的法则。……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传统的物理学,改变了大多数接受过教育的人对宇宙的认识。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田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以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宇宙观的变化为例,说明自然科学对人类发展的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西欧和中国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不同之处。
2019-12-2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一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经典力学的奠基者是(        
A.伽利略B.牛顿
C.爱因斯坦D.普朗克
9 . 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的对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东西方
中国西方
I596年刊印李时珍《本草纲目》1543年刊出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1637年刊印宋应星的《天工开物》1628年刊出哈维的《血液循环论》
1639年刊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l632年刊出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1642年刊印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1687年出版牛顿的《自然哲学数学原理》

A.政治体制本质差异B.中西文化的交流加深
C.社会发展趋势不同D.西方科技领先于中国
2019-12-21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佳兴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某同学在读了一篇文章后做了下图所示的读书笔记,对此理解最为全面的是( )
A.希腊哲学传统和近代工艺传统的结合催生了近代科学B.亚里士多德是逻辑理性的奠基人
C.伽利略实现了对数学和实验理性的综合运用D.古希腊哲学为西方近代科技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019-12-21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五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