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科学的兴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英国讽刺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在《格列佛游记》中描绘了一个世界,“这是现代政治实践在走向极端的情况下所出现的科学主宰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放弃了美德,放弃了古典的价值判断,放弃了对自然的正当理解,而企图通过科学来征服自然、征服世界。”作者意在批判(     
A.殖民统治的黑暗B.民主制度的缺陷
C.科学革命的泛滥D.工业革命的世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751年6月,法国《百科全书》第Ⅰ卷正式出版,延绵二三十年之久,到1772年,最后几卷图录才出版,最终形成一套庞大辞书,共28卷,包括科学、神学、哲学等。1768~1832年,它还出现了许多补充版、再版和扩充版。这体现了(       
A.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人文精神和科学思维相结合
C.民主理念得到普通民众认同D.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变革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真题 名校
3 . 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尤其是被称为“国王病”的淋巴结核。君主触诊成为备受珍视的仪式,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就像占星术和炼金术突然间风光不再一样,触诊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B.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C.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D.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2023-04-07更新 | 4528次组卷 | 32卷引用:回归教材重难点1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查漏补缺】2023年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新高考专用)
4 . 公制度量衡

中世纪时,欧洲的度量衡非常混乱,教区、庄园、封邑各有其度量体系。17世纪,科学家提出应从“自然”中寻找精准的尺度。1791年,法国科学院决定以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一米。为了避免带有国家色彩,采用古希腊文metron(度量)一词来命名。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声明,过去的度量衡让人想起可耻的封建奴役,岂能容忍用“国王的脚(原有度量单位)”来丈量法国的土地。同年,法国宣告正式推行公制度量衡。从此,“整个计量体系源自同一个与地球紧密联系的普世恒定的标准,这被看作是理性、平等与博爱的象征。”伴随着拿破仑战争,公制的理念1800年法国宣传十进制单位的版画在欧洲传播开来。

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参观者抱怨机械展品的度量单位千奇百怪,给机器制造和国际贸易带来不便。1875年5月20日,17个国家在巴黎签署《米制公约》,决定设立国际计量局,为建立全球协调一致的测量体系奠定了基础。时至今日,公制已成为全世界普遍接受、贯通科学家与普通人民生活的计量单位体系。



1800年法国宣传十进制单位的版画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公制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下表为18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60年代的重要科技成果。据此推知,这一时期(     

人物

贡献

时间

安东尼.拉瓦锡(法国人)

提出物质守恒定律

18世纪 70年代

贾斯特斯·冯·李比希(德国人)

制成化学肥料

19世纪40-50年代

W.H.珀金(英国人)

制成合成染料

19 世纪 50 年代

路易.巴斯德(法国人)

提出疾病的微生物理论

19 世纪 50-60 年代


A.各学科间联系日益紧密B.公共卫生观念受到关注
C.自然科学取得重大突破D.工业革命仅局限于欧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4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出现了装有16个计时纽的有的用于冬天长夜计时的闹钟,它使得人们不再根据昼或夜的自然长度来判断时间。16世纪时,英国清教徒不但强调“用好你的时间”,而且更重视“用好每一分钟”;英国公共场合悬挂的钟,常以分针最为醒目。由此可知,近代西欧(     
A.时间观念的更新促进人类的解放B.科技发展助推人们观念的革新
C.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D.宗教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2023-03-26更新 | 37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现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世界科学中心的转移概况
16世纪 近代科学产生,天文学革命,近代物理学诞生。近代科学革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伽利略就是意大利人。
17世纪 牛顿的方法论集中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这一时期,英国成为欧洲科学的中心,吉尔伯特、哈维、牛顿等科学大师都是英国人。
18世纪与理论科学研究无关的技术发明多数发生在英国,但却马上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科学自此越来越面向实用技术,并形成科学—技术相互加速的循环机制。同时,启蒙运动使近代科学精神在法国广为传播,大革命中诞生的民主政制认识到科学的进步意义,从而使法国一跃取代英国成为欧洲科学强国。
19世纪自然科学形成空前严密和可靠的知识体系。进化、发展的观念进入自然科学理论之中。从1851年到1900年的50年间,理论科学和技术科学上的重大成果数目,英国占106项,法国占65项,美国占33项,德国占202项,德国已居明显领先地位。德国科技领先地位一致持续到20世纪前半期。
20世纪理论科学经历一系列革命,以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为先导,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均发生重大理论变革。信息时代到来。二战后,许多欧洲最优秀的科学家来到美国,极大地推动美国理论科学的发展。此时的美国,借着它在两次世界大战积攒下来的庞大经济实力,由联邦出巨资支持基础理论研究,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头号科技强国。

——摘编自吴国盛主编《科学的历程》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轨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3)围绕世界科技中心转移这一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在古典时代,人要么匍匐在神的脚下,要么服从自然:“在宇宙万物之中,人并不是最高贵的”;17世纪以后,“人类是宇宙的中心”渐成共识,“通过对自然的智力攻克使得人类变成了自然的主人”的认识逐渐凸显出来。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科学革命的兴起B.文艺复兴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发生D.殖民扩张的需要
9 . 15世纪以来,欧洲服饰造型基于人体解剖学制衣的理念,逐渐摆脱了哥特的直线型风格,男性服饰凸显肌肉发达、肩膀宽大,女性服饰呈现细腰、圆臀等特点。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女性地位提高B.文化繁荣,宗教信仰动摇
C.思想开放,近代科学发展D.王权强化,民族国家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学者杂志》在巴黎问世,主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到1730年,英法等欧洲7国已有330余种科技期刊相继问世。科技期刊的问世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效手段。这表明(     
A.科学期刊成为主要读物B.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
C.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D.科学研究孕育工业革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