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莱辛(1729~1781年),通过文学作品抨击了他的前辈和同时代的某些作家对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庸俗模仿,莱辛认为他们“比法国人更法国化”,他反对华而不实的巴黎文风,主张运用自然朴素的德意志日常用语建立市民戏剧。莱辛的这些思想(     
A.表明工业化助推文化本土化发展B.适应了唤醒民族意识的需要
C.体现出德法启蒙核心价值的差异D.说明德国统一推动文化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7世纪,某思想家写道:“由于不受法律和国王的控制,人们的生活中缺乏可使每人都敬畏的公共权力,他们就处于被称作战争的条件之下;在战争中,每一个人都反对另一个人。为了摆脱这种无法无天的局面,人们用他们的自由换得了社会和政治秩序。”由此可见,该思想家(     
A.倡导政治革命B.认同民主共和C.反对自由平等D.主张社会契约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启蒙精神来自于17世纪的科学和思想革命。启蒙运动发扬和普及了培根、笛卡尔、贝尔和斯宾诺莎,特别是洛克和牛顿的思想。它发扬了自然法则哲学观点和天赋权利哲学观念。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抱有如此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性和科学能力抱有如此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和谐性抱有如此坚定的信念,也从未有过一个时代是如此深刻地受到文明进步和发展观念的浸染。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世界上从未发生过同样的革命。法国革命是整个革命时代变革最为激烈的一次革命。它以“现代社会”取代了“旧制度”,在革命最激烈的阶段,一切显得非常激进,以致此后一切革命运动都将这场革命视作自己的先驱。法国革命思想远远地传播到法国以外,它决定性地影响了欧洲大部分和其他地方的政党与意识形态冲突的随后发展。革命还引起对社会改革、政治激进主义和革命暴力的性质与后果的激烈争论。在18世纪60年代到1848年的民主革命时期,或大西洋革命时期,法国的作用是决定性的。甚至美国,如果没有法国的军事干涉,也难以从英国赢得那样明确的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可以那般自由地建立新国家和制定新宪法。

——摘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产生的社会条件及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大革命将启蒙运动中的哪些政治理念付诸实践?并简要分析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6年,伏尔泰发表《风俗论》,将中国列为最古老的民族,并盛赞中国的高度文明与繁盛,得到欧洲启蒙哲人的广泛认同。魁奈则说道: “中国人不区分道德和政治,在他们看来,良好的生活技艺即是良好的统治技术,所以伦理学和政治学合二为一。”雷诺多发现“哲学家在中国比在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更有权力”,所以中国的政治具有一种“哲学王”色彩……这种“开明专制”可以避免政治的混乱和动荡,使政治制度更加稳定可靠。伏尔泰声称,中国的政府官员只有经过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能被录用,很难想象有比它更好的政府。经过传教士与启蒙思想家的传播, “以学识孕育政府”成为法国社会的新理念。1791年,法国传统的封建等级制逐渐发展为专家治国的官僚政治。

——摘编自张慧《 “中学西渐”推动近代法国政治变革》

材料二   中世纪以来,特别是自全球史开始以来,东西方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的变化说明“西方中心论”其实是缺乏历史支撑的,好像“皇帝的新衣”。如果从更远的世界大历史来看, “西方中心论”更像是一个“新事物”,甚至是偶然现象。以历史事实说话,无异于是对“西方中心论”的釜底抽薪。

——摘编自李兴《世界史“西方中心论”破解与“三大体系”构建初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法国“中学西渐”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驳斥“西方中心论”。
2024-01-31更新 | 18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中学2024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启蒙时代法国人看重文明史,如伏尔泰撰写的《风俗论》;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英国人看重文明史;“二战”后,文明史的撰写权、解释力就逐渐落入美国之手。据此可知,文明史的撰写(     
A.标准主要由文明古国构建B.取决于世界大国的经济实力
C.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D.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原则
2024-01-2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688年8月,在巴黎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对牛顿的匿名书评,它语带讥诮,夹杂以夸张的赞扬,认为万有引力定律带有随意性,牛顿力学不能够作为建构真正物理学的基础。此文颇为粗糙,却发表在与法国皇家科学院关系密切的刊物上,不免令人诧异。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理性精神催生科学革命B.自然科学受到重视
C.“光荣革命”影响法国D.思想启蒙任重道远
7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来的世界是西欧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的世界,这之前各大文明相对而言各自独立发展,有往来但并没有给对方带来颠覆性的影响。欧洲1850年时的所有优势都产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学文化”要素,特别是在英格兰,这些要素包括:越来越强的读写能力和印刷术、科学社团的发展、比较容易听懂的公开演讲等。

——摘编自陈恒《谁在叙述谁的全球史:不对等与历史书写的陷阱》

材料二   欧洲中心主义者认为,西方之所以能够崛起并最先实现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突破,依赖的是自身的“禀赋和特性”,近代世界的兴起被描述为西方的胜利。而英国学者约翰·霍布森则认为,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东方比西方更先进,在促进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东方的贡献,西方的崛起无法想象。

——摘编自张倩红《先发的东方与落后的西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从边缘走向中心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论证约翰·霍布森的观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世纪中期,狄德罗在编写《百科全书》时,认为科学可以合理地解释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增进人类知识,任何违反科学的都要予以否定。他还高度评价牛顿等科学家,认为正是由于他们,这个世界才不是神,而是一架正常运转的机器。这说明,狄德罗(     
A.反对信仰上帝B.引领科学革命的方向
C.崇尚理性主义D.是启蒙思想集大成者
2024-01-16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上学期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Ⅳ)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752年,狄德罗《百科全书》第1、2卷出版;立即风靡法国,以至于在法国的大都会巴黎,贵族妇女们都以看过《百科全书》为傲,精装的《百科全书》代替了描写浪漫爱情的小说,占据了她们梳妆台的角落。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A.妇女教育得到发展B.科技事业广受关注
C.专制王权受到削弱D.思想解放蔚然成风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