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有学者指出,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教会体制和神学教义进行批判的自然神论走向了极端的无神论,但是在普通民众中却兴起了一场信仰复兴浪潮,主张用个人内在的灵性经验和自由结合的属灵团体来取代关丁神学教义的理性争论和体制化的教会组织。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民众(     
A.对激进的理性主义的质疑和反思B.力求将自然和社会法则相融合
C.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从自然科学发展中受到了启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们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由此,他们在寻求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发展了一套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体系。据此可知,这些哲学家们(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兴起B.领导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C.倡导以理性推动社会发展D.摆脱了基督教会精神束缚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希腊时期就形成了公民人人参与政治,人人关注政治,人人思考政治的氛围。虽然古希腊的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民主,但是开启了西方民主共和制的源头。文艺复兴使西方人的思想得到极大解放,人们开始思索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试图通过对权力来源、权力失衡的思考以及对各种政体的比较,寻找到一种理想的、普遍适用的民主政体。洛克在《论政府》中指出:国家是由公民组成的,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主权的真正拥有者。孟德斯鸠则将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种权力,三权之间必须相互制约和平衡。启蒙思想家的政治思想成为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经典性理念。

——摘编自何越《西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

材料二: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从法律层面巩固了这场非暴力革命的成果。该法案中写明了人民应享有的“真正的、古老的、不容置疑的权利”,包括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制订或终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建立常备军;人民应事有选举议员的自由;议会享有辩论的自由等。简单地说,该法案确立英国议会为英国最高主权代表,废除了君主个人专制。17世纪是英国的革命年代,最终以一场不流血的“光荣革命”画上句号。“光荣革命”更换了英国人不喜欢的国王,其他的制度性变革是在此之后一点一点完成的,英国迈上了渐进平稳改革的道路,而且再也没有爆发过暴力革命。

       ——滴编自刘成《从革命到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光荣革命”初步实现了哪些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理念?并分析其历史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明清之际确乎存在着一种其精神特质与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特质多少有些相似的思潮。但是,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欧洲启蒙运动毕竟是在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其精神特质有很大差异。首先,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16-17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时代。此时的中国,在产业方面,尚只是在工商业较发达的苏(州)、杭(州)等少数地区出现少量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与之相应,社会中尽管逐渐分化出了一个强烈要求发展工商业的市民阶层,却尚远未形成一个资产阶级,就是市民阶层在社会上的势力也显得很单薄,根本不足以与当时仍然强大无比的封建势力相抗衡。其次,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发生在一个具有以“天下为家”和皇权至上为主要特征的政教合一文化传统的社会里。这种文化的实质,在于封建宗法等级制度。这种制度,到了明清之际,主要由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和政治剧变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了空前严重的危机。

——摘编自周可真《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近代欧洲启蒙运动》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欧洲的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评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清之际启蒙思潮与西方启蒙思想的共性与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中国形象”成为欧洲启蒙运动时期流行语的背景及“中国形象”在欧洲人心目中褪色的原因。
2023-07-17更新 | 340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8月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法国学者培尔问伏尔泰:“一个无神论的社会能否存活?”伏尔泰回答:“可以,如果他们都是哲学家的话,但是世上少有哲学家。一个村庄,要想治理好就必须有宗教。如果不存在上帝,那就有必要创造一个。”这说明(     
A.启蒙运动确立了无神论的主导地位B.天主教会在西欧的统治被彻底推翻
C.伏尔泰认识到宗教信仰的社会价值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交锋非常激烈
2024-03-27更新 | 237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6至17世纪,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变化,他们将强健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卓著的战功视作他们身份的标志,十分注重竞技体育运动,这种风气也逐渐影响了广大平民。较多的法国人已经意识到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带给他们愉悦,而且可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材料说明,此时的法国(     
A.社会风气逐步摆脱宗教影响B.社会等级界限正在日益消除
C.启蒙思想推动了体育的发展D.新思想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观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745年,狄德罗开始主持编纂《百科全书》,他认为编写该书的意图是“要求一切事物都必须经过检验、探讨和调查……必须克服那种陈旧的幼稚的观念,冲决障碍,进入那些从未亮起过理性之光的地方”。据此,《百科全书》的编纂(     
A.标志着启蒙思想的萌发B.清除了罗马教廷的势力
C.传播了启蒙运动的精神D.扩大了法国革命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为部分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据此可知,他们(     
思想家思想主张
孟德斯鸠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监督
伏尔泰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
卢梭号召人民向专制的暴君兴师问罪,主张主权在民
A.描绘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蓝图B.以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为出发点
C.反对君主制度,主张自由、平等D.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宗教神权统治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学习《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第8课《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时,老师要求本课学习要注重“建构历史发展的前后联系,认识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并提供了“人文主义”“资本主义”“民族主义”三个探究主题。

请你按老师要求任选一个主题,就本课“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四个子目阐述其内在关联。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伏尔泰指出:“若以为一个世俗的立法者有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利益,而是代表神明制订出哪怕一条这样的政治性法律,那就是不了解人类的心意。人都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才欺骗别人的。”这一主张旨在(     
A.抨击封建神学理论B.揭示人类的自私本性
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强调法律创立的艰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