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3 道试题
2015·上海·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一个君主的臣民,不得到君主的允许,便不能抛弃君主政体,返回乌合之众的混乱状态,也不能将他们自己的人格从承当者身上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集体身上。”持以上观点的思想家是
A.洛克B.霍布斯C.伏尔泰D.孟德斯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热”一度在欧洲流行,多位启蒙思想家从儒家经书译本中汲取思想因素。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这说明(     
A.儒家文化在交流中发展B.启蒙思想家普遍推崇中国文化
C.中学西渐影响启蒙运动D.中国的政治制度受到西方青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世纪中后期,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大举入侵,东罗马的诸多学者,带着大批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珍品和文学著作,纷纷逃往西欧避难,部分东罗马的学者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办了一所学校名叫“希腊学院”,专门讲授古希腊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在资本主义萌芽滋生后,人们追求的精神境界变得一致,紧接着许多西欧的学者强烈要求恢复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文化和艺术。这种要求犹如一阵春风,缓缓吹遍整个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大旗就此随风飘扬。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罗马教廷把下列书籍列为禁书:

书目

作者

生卒时间

节选内容(观点)

《天体运行论》

哥白尼

1473-1543年

如果真有一种科学能够使人心灵高贵,脱离时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

《九十五条论纲》

马丁·路德

1843-1546年

主张因信称义,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启蒙运动一开始是以温和渐进的方式集中在思想领域,对理性思想的高扬使它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向现代的转换。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思想对社会影响的程度是巨大且深刻的,经历了启蒙运动的西方文明再也不同于从前。占主宰地位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陷入了守势,要求废除王权,建立民主政体,还政于民成为西方社会政体的主流。要求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自由和平等成为随后西方人民斗争的动力和目标,一个具有极大进取精神和不断发展的西方社会出现在了人类舞台上。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两部著作被罗马教廷列为禁书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思想”,并简析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4 . 文明共享·命运与共

材料一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伏尔泰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材料三   



(1)上述材料反映了欧洲哪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结合所学提炼两者共同的思想核心。
(2)依据材料二,概述“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结合所学分析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3)上图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两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文主义者是新思想的鼓吹者、未来新社会的憧憬者,但并不是激进的社会改革家。他们虽然对教会的腐朽和僧侣生活的糜烂表示强烈不满,但还是认为教会的存在是维系社会秩序的必要条件,所以他们认为“促进罗马教廷的改革和促使教皇的进一步完善要比路德所要求的那样废除他们好得多”。他们宣称“在我没有看到更好的教会以前,我容忍这个教会”。

——摘编自杨毓初《试论文艺复兴运动的共性和个性》

材料二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工商业者不允许把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浪费在无益的宗教活动中。同时,在西欧那样一个天主教占统治地位的地区,新教的存在和发展必须以摧毁某一地区的天主教会为前提,而天主教会是一个拥有强大政治和经济势力的社会利益集团,要想摧毁并取代它,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没有锐利的斗争锋芒,这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因此,新教思想家们号召信徒们“用百般武器来讨伐”天主教,“并用他们的血来洗我们的手”。这给了平民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农民们利用这个武器来从各个方面反对诸侯、贵族、僧侣”。

——摘编自徐鹤森《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之对比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人文主义者”对待天主教会的态度,并分析他们鼓吹“新思想”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教思想家”对待天主教会的态度,并分析上述态度形成的原因。
6 . 伏尔泰很赞赏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中国乃是政治和哲学的一种典范,是反对旧制度之下贵族特权的一种崇高旗帜。他提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真理绝不与迷信混同”,材料表明伏尔泰
A.汲取儒学思想,维护法国社会秩序
B.借助中国儒家文化,打击旧制度旧观念
C.倡导文化多元性,促进东西方交流
D.受中国文化影响深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019-11-05更新 | 452次组卷 | 1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校历史研究小组的同学以《20世纪的中国一—探索创新的时代》为题,研究中国百年的整体特征,试图从全局的视角理解社会各元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目录如下:

《20世纪的中国——探索创新的时代》

一、道路的探索创新:尝试走西方的道路—走俄国的道路—走自己的路

二、理论的探索创新:学习西方政治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

三、制度的探索创新:统一战线的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发展与创新等

四、文化的探索创新:科技教育的发展进步、文学艺术的转型发展、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等

请参照上述研究思路,任选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一个世纪,另拟标题,设计目录,并简要概述设计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设计合理,阐释充分,逻辑严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伏尔泰在《风俗论》中写道“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养、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而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却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两位思想家的认识都基于(     
A.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需要B.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
C.以儒家精神丰富启蒙思想D.中西法治文化的差异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文明互鉴

材料一 对于孔子的哲学,法国启蒙思想家认为它不同于欧洲盛行的“神示宗教”,而是一种具有崇高理性的“理性宗教”。中国政府在伏尔泰心中是:“有一个开明的君主,奉行完善的法律,并以纯洁的道德来团结全体人民。”不管是伏尔泰对中国的赞扬,又或者是孟德斯鸠对中国态度的有褒有贬,启蒙思想家都把与自身文化相异但魅力无穷的中国文化。

材料二 20世纪初,孙中山、章太炎等革命派,先后发表《法国游记》《法国大革命史》,国内至少有六家书局、出版社翻译出版了有关法国大革命史的专著。同时,《人权宣言》、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等译文介绍也竞相出现。文艺界还创作大量有关法国大革命题材的小说、杂剧、诗歌。1906年,有人称之“易若使中国为亚洲之法兰西哉!……法人风潮能及全欧,中国风潮之及全球也必矣”。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析中法两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交流互鉴。
2023-10-20更新 | 69次组卷 | 9卷引用:黄金卷01-【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福建专用)
10 . 很多时候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最后发现往往是杜撰出来的。例如那个家喻户晓的“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的故事,是伏尔泰通过说故事的形式来阐发牛顿思想、描绘牛顿所遵循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原则。这反映(     
A.牛顿思想都晦涩难懂B.未经证实的故事是不可信
C.故事有助于科学传播D.科学精神与生活密切相关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