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启蒙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世纪后期,欧洲逐渐形成了四个精英阶层:国王、贵族、教廷和后起的城市中产阶级。四个精英阶层为各自的利益长期斗争,使欧洲既回不到罗马时代的统一,又达不到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逐渐发展出一些弱专制的地域性国家。在斗争中,宗教势力在天主教和新教的斗争,以及理性意识形态的冲击下逐渐下降,欧洲的国家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贵族阶层部分转化为国家官僚和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城市中产阶级一起,共同为欧洲殖民打开了空间,促进了商业和工业技术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提供了条件。

——摘编自赵鼎新《国家、战争与历史发展》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精英阶层逐渐结晶为两个主要群体,那就是皇族和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士绅官僚集团,而其中的大部分是由科举出身。即使是那些未进入政府的儒士,也和进入政府者一样,都在预备考试的岁月中培养起了一种儒家意识形态。他们忠君爱国,讲和谐重仁爱,政权和儒家精英之间形成一种特殊的共生关系。这在欧洲是很难想象的,因为很多欧洲贵族精英,拥有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权力基地。

——摘编自王国斌《转变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精英阶层对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精英阶层与中世纪欧洲精英阶层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 “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之为制,纪律己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宋代士大夫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摩原则时。经常与“祖宗之法”联系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 “祖宗之法”就是国家的根本大法。①宋代中央集权的活力与僵滞,②权力机构的分立与集中,③文武制衡关系的形成,乃至④赵宋王朝的兴与衰,处处都会遇到所谓“祖宗之法”的问题。

——摘编自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在启蒙运动中, “人们逐渐相信,当前人类活动的各方面已非过去所能比拟,将来在各个领域注定会出现没有止境的进步”

——P.L.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

“由于人类是可以改善的,因此他们认为变革和进步可以逐步改良社会……当时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制度必须进行改革”。

——P.T.马修斯等《西方人文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材料三   在上述政治理念的影响之下,19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变革:

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实行君主立完制度
1861年撒丁王朝:基本统一意大利。实行君主立宪制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颁布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
1875年法国:男性公民均获得选举权,共和制度最终确立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1)依据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标示的①②③④分别予以说明。

(2)你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宋朝这种特别重视“祖宗之法”的政治取向?

(3)材料二反映了欧洲怎样的政治文化理念?

(4)依据材料三,归纳19世纪欧洲政治文明演进有哪些主要方面,并任选其中一个方面予以说明。

2018-04-10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4月阶段性检测考试历史(文)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出生于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其父母都是路德宗虔诚教徒。受休谟等人的影响和启发,他建立了先验批判哲学,从而成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对西方哲学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王阳明提出良知学说,打破了程朱理学的羁绊,对晚明的启蒙思想起着一定的激发作用。他们分别以“自由意志”和“良知”为核心建立先验道德哲学。
材料二 康德认为,自由意志就是善良意志,它是无条件的,先天的至善,是先天的绝对命令。王阳明认为“天理”即良知,是存在于人性中的天赋理则,是先天固有,不虑而知,不学而能的。康德认为意念具有选择善恶能力。人本来就具有“向善的素质”,人性中的恶是由于意念受感性欲望的影响产生。王阳明认为“有善有恶意之动”,在《大学问》里也说:“盖心之本体本无不正,自其意念发动而后有不正。故欲正其心者,必就其意念之所发动而正之。”王阳明认为,要“为善去恶”,就要穷理修身工夫,具体表现为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相互贯通的过程。王阳明指出穷理修身工夫在于正心。对康德来说,为善去恶就是“意念之纯粹化”,即“恢复我们内在的具有向善的素质”。
——以上材料摘编自《康德“自由意志”和王阳明“良知”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康德和王阳明哲学思想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二。指出康德“自由意志”学说和王阳明“良知”学说的共同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